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富有诗意,教学具有美感,学生快乐成长。”2010年以来,洪湖一小以“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诗意课堂,创造诗意教育,让课堂成为一个愉悦的场所,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在诗意课堂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幸福的乐园,使学生在学校快乐地成长,是学校教育要达成的最终目标。“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中,我摆脱了传统课堂的预设,摆脱了时间、空间、活动等形式的束缚,努力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到幸福快乐。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给教育战线带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各级各类学校如春风吹过的苗圃一片青绿,生机盎然。改革仍在深入,新课改在继续,主阵地在课堂,政治课也不例外。我们倡导幸福教育,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幸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如何让政治课灵动起来,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教育的幸福?笔者浅见,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1日在"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中,教育部特别推出了"幸福"主题,讨论"如何让孩子拥有幸福",一时间"幸福教育"成为热点话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幸福教育涉及社会、家庭、学校许多方面,笔者认为快乐课堂应该是幸福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而在校80%的时间又是在课堂上度过。如果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向,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良好心理基础上进行,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教育的幸福。那么快乐课堂从哪来呢?  相似文献   

5.
快乐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生幸福不能仅仅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社会群体的幸福感来自一种快乐的心理感受.而当我们沿着快乐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幸福教育问题时,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具有感知幸福、获取幸福、创造睾福的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努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幸福;让教师学会实践幸福.  相似文献   

6.
幸福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幸福教育就要从构建幸福课堂做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学生被动学习,单调乏味,测试成绩不见得理想;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汗流浃背,面对的可能是学生漠然的表情。这显然不是幸福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势在必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提升自己教学幸福感的必修课,开展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题研究,创建校本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让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北京市示范高中,北方交大附中在新课改的学习、探索与实践中,运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秉持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原则,致力于营造"自主提升,追求幸福"的教师成长氛围,积极创设"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学校育人文化,力求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为实现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双重目标,即"让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让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而努力。我校不仅关注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视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创新,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十六字原则作指导,以深度开发和提升课堂效能为实施突破口,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相似文献   

8.
追求方法、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质量——方法科学,过程快乐,结果理想,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一种幸福。现在的新课堂改革,就是要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教育微博圈     
温希庆 《教育》2014,(6):19-19
@朱中林: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既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幸福体验,让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又要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取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徐峰 《考试周刊》2014,(28):43-44
现代教育强调:课堂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学生在初中学习时,用怎样的心理接受知识,是初中教学的首要任务。人自身的积极力量是学生成功的关键。那么要让学生成功,就要伺机而动,努力培养和发掘学生积极的心理,把它当做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将学生的积极心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1.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是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们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的教育理念为引领,积极构建中学政治学科的幸福课堂,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把知识、幽默、欢笑和积极的力量带入课堂,给课程和课堂增加"快乐含量",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学生生命的灿烂,让学生充满活力地投入课堂学习,在益智、怡情、正心、诚意中自主成长,课堂成为学生真情迸发的乐园、师生思维涌聚的生活高地,成为共享发展的心路历程、心灵放飞的精神园地。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真谛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让这种快乐充盈在教育的每一寸空间,惠泽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注、关爱潜能生,让潜能生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关注、转化潜能生,不仅能帮助、提高一个学生,也能影响、改变一个家庭,更能让自己体验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3.
许新健 《生活教育》2014,(6):115-117,125
我校创建幸福校园,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努力构建幸福课堂,促进学生全能发展,开展"先学后研,四步三清"教学模式的主题化研究,让教育震撼学生心灵,教师用课堂赢取尊严;创建和谐校园,让师生幸福快乐同行。  相似文献   

14.
《湖北教育》2013,(8):2+1
在美丽宜人的车城十堰,有一所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品牌学校——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61小学(以下简称"61小学")。1388名学生和73名教职员工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幸福地学习、工作。学校秉承"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构建"享受快乐课堂,沐浴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努力让教育与快乐结缘。学校积极构建充满绿意的"快乐课堂",全市首推"周二无作业日",感恩式寒假作业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并配发短评。校园充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69):133-134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快乐的地方,是学生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学生如果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学习乐趣,使未来的生活更幸福,那么教育就有意义。作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就如何使课堂充满快乐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2014,(3X):2-82
<正>学校把"以‘和’塑造阳光心灵,以‘美’启迪生命智慧"作为办学目标,努力践行让每个洛川学校的学生都能够依据自身个性特长,获得幸福快乐的学习体验,全面实施以"和美"为核心的主题教育,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努力培养"品行优良、素养完备、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快乐教育"就是要用愉快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去激活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享受,得到满足,并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教师要坚持"教育应该让每一位幼儿都感到快乐,都心情愉悦地接受教育,都积极自主地全面发展",精心打造"乐园式"特色学校。用"美"构建校园环境,用"爱"贯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用"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情感,用"活"深化课程改革;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生活、游戏,在快乐中发展、进步、成长;让幼儿享受快乐的教育,让教师体验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是主观体验与客观境遇的结合体。教育关涉人的幸福,本文基于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以人的幸福为旨归,重塑课堂本真价值,积极探索赢在终点的教育,把人们普遍认同的"幸福"价值作为确立我国教育终极核心价值的一种积极选择。打造幸福课堂,培育幸福感的学生群体,根植于践行土壤,重构课堂模本,诠释幸福承载场域的诉求、维度与意蕴,将师生幸福体验浸润教学的全过程,重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着力探寻教学动态平衡点,呼唤课堂幸福、智慧、人性之美,让"幸福课堂"充满和谐无限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让孩子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引领着有着美丽幢憬,阳光快乐的孩子共同体验幸福的过程。教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各种活动中找到成功,找到自信,体验快乐幸福。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努力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遣愉悦,注入快乐,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惑。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2015,(2):4-5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信仰,更是一种实践和追求,在追寻中感受和获得幸福,在幸福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和成长。、幸福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努力践行幸福教育,让参与教育过程的学生和教师都感受幸福,并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的学生:不仅给予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还要成全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既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关注学生终生的幸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