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水、70%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对灯芯草进行提取,采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灯芯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灯芯草茎和根的70%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最佳,其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0 mm和19.5 mm.茎和根的70%乙醇提取物对粪肠球菌的MIC均为0.5 g/m L,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25 g/m L.灯芯草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较明显;根的提取物比茎的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滤纸片法对薄荷不同温度下的浸提液和精油的抗菌活性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薄荷对供试菌株均有抑制效果,精油的抑菌活性最强.薄荷精油对三种试验菌株的抑菌性: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三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0.0μL/mL、30μL/mL和20μL/mL.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柿叶挥发油,并用滤纸片法研究柿叶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柿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较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3μL/mL、3.13μL/mL和25.00μL/mL.柿叶挥发油较好的抗微生物活性表明它可能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产地金银花水提液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金银花中的药物有效成分,过滤离心沉淀制成醇提液,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湖南产的金银花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菌作用,而河北产的金银花的抑菌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5.
用滤纸片法测定黄连素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黄连素有较宽的抗菌谱,黄连素对以下五种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及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真菌黑曲霉菌的抑制作用稍弱;黄连素抑菌活性不受热处理的影响,而受pH值影响较大,在pH值为4—8范围内,黄连素抑菌活性较好且稳定。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了黄连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连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mg/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5mg/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5mg/L,对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0mg/L。  相似文献   

6.
肉桂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肉桂挥发油对11种62株临床分离细菌和5株白假丝酵母真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统计分析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共5个种属的MIC50和MIC9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肉桂挥发油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共5个种属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肉桂挥发油对所有受试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71.11mg/mL,且对耐药菌株和敏感株有相同的抗菌活性.肉桂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明显低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活性(P<0.01);对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活性均明显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01).  相似文献   

7.
以葛根(radix puerariae)生产葛粉后的葛渣为材料,采用乙醇回流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异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葛根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5%,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20 min,葛根异黄酮的得率为1.59%;葛根异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μg/mL、62.5 μg/mL、250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50 μg/mL、125 μg/mL、500 μg/mL.  相似文献   

8.
管碟法研究臭牡丹提取物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管碟法研究臭牡丹根和茎的水提取物对四种试用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臭牡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放线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随提取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强.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总体比茎好.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在浓度为8.0mg/mL时具抑菌效果,而放线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浓度为4.0mg/mL具抑菌效果.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放线菌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溶剂分别对葎草进行提取,同时研究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抑菌活性的实验结果发现:70%的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黄杆菌、成团泛菌均无抑制作用;70%与1%HCl的混合液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杆菌、成团泛菌均无抑制作用.因此,不断获得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对葎草资源在植物源农药方面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溶剂分别对葎草进行提取,同时研究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抑菌活性的实验结果发现:70%的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黄杆菌、成团泛菌均无抑制作用;70%与1%HCl的混合液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杆菌、成团泛菌均无抑制作用.因此,不断获得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对葎草资源在植物源农药方面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刺果分离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3种常见致病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应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microbrothdilution)分别检测青刺果分离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sistency)以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sistency).结果:青刺果分离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洗脱后抑菌活性物质富集在30%醇洗部分,对三种标准菌(金葡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44102、沙门氏菌50041)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90mm、19.81mm、19.53mm),三种耐药菌(金葡球菌GL17、大肠杆菌EYAC08—56、沙门氏菌STQD2G)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89nma、19.61mm、17.42mm,同时,MIC值结果表明大孔树脂洗脱的30%醇洗部分对标准的金葡球菌ATCC25923和大肠杆菌44102的MIC值(12.5mg/mL、25mg/mL)是洗脱前对标准的金葡球菌和大肠杆菌MIC值(25rag/mE、50mg/mL)的二分之一,对标准沙门氏菌50041的MIC值(25rag/mE)仅为洗脱前分离提取物对标准沙门氏菌MIC值(100mg/mL)的四分之一.结论:青刺果分离提取物对标准和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6种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或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柱层析法洗脱分离出了瑞香狼毒根部不同极性的黄酮组分,并采用抑菌圈法和连续稀释法研究了4种组分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绿脓杆菌7种细菌以及黑霉、绿木霉、青霉、根霉4种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根部抑菌性活性大小为乙酸乙酯相>氯仿相>石油醚相>正丁醇相.其中乙酸乙酯相对所有供试菌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6.3mg/mL,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理地区单刺仙人掌乙醇提取物和超声波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制。方法:以乙醇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仙人掌原液,用K-B法分别测仙人掌提取物对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以常量稀释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并以抑菌曲线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结果:两种方法提取的仙人掌原液对实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小于超声波提取物。抑菌曲线表明,乙醇提取物原液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9 h内均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大理地区的单刺仙人掌两种提取物对本实验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超声波提取物好。本研究可为仙人掌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organic and aqueous extracts from fruits, leaves and roots of Tribulus terrestris L., an Iraqi medicinal plant used as urinary anti-infective in folk medicine, was examined against 11 species of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Bacillus cereus,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Escherichia coli,Proteus vulgaris, Serratia marcescen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Klebsiella pneumonia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Candida albicans using microdilution method in 96 multiwell microtiter plates. All the extracts from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lant show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most tested microorganisms. The most active extract against both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was ethanol extract from the fruits with a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value of 0.15 mg/ml against B. subtilis,B. cereus, P. vulgaris and C. diphtheriae. In addition, the same extract from the same plant part demonstrated the strongest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C. albicans with an MIC value of 0.15 mg/ml.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体的试验方法测定了艾蒿的乙醇、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醚提取物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各种不同提取物在60℃处理20min除去溶剂后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效果最好.浓度为100mg/mL艾蒿的乙酸乙酯抽提物经60℃处理20min除去溶剂后,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抑菌作用显著,抑菌直径达22.71mm.  相似文献   

16.
大血藤叶片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大血藤叶片70%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大血藤叶片7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好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不同溶剂的萃取物中石油醚与四氯化碳萃取物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而相应的乙醚萃取物只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及其单体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主要研究食品级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N 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硫酸氯化钾复盐的抑菌作用 [方法]利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 B法)观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有无抑菌作用,利用试管稀释法对有抑菌作用壳聚糖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结果]N 乙酰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硫酸氯化钾复盐无抑菌作用,食品级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有抑菌作用;食品级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MIC为1.25%;水溶性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MIC为0.625% [结论]氨基单糖及盐无抑菌作用,壳聚糖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且低分子壳聚糖比高分子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18.
以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5种动物病原细菌为供试菌,对采自怀化的2种植物的提取物及其组合药物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马鞭草对5株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鸡沙门氏杆菌和变形杆菌生长抑制作用最强,MIC为15.63 mg·ml-1;马齿苋对鸡沙门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MIC为62.5 mg·ml-1.两种植物提取物的组合与单味中药的抑菌作用比较,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还对不同体外抑菌实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在抑菌药物初筛和复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琼脂平板法测定了牛红细胞抗菌肽SP-1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其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SP-1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MIC分别为1.0 mg/mL、0.25 mg/mL;SEM观察发现抗菌肽作用后细菌生物膜发生皱缩、破裂,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膜裂解,大肠杆菌表面出现孔洞结构.研究表明SP-18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通过破坏细菌生物结构的作用机制发挥抑菌效果,在抗菌肽未来的开发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