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学术报告水平的模糊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学术活动,是交流最新科技动态、最新研究成果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形式和途径。开展学术活动是发展科研及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措施,学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日益成为科研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举办学术报告会,属于非文献型的学术活动.长期以来这项活动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学术交流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并且有直观、直接、快速、反馈信息及时和便于澄清问题等特点.学术报告活动还具有其特殊的社会评价功能,即社会可通过研究人员出席(或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价其在学术上的成就、声望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觉友  曾庆芳 《科技风》2014,(10):180-180
研究生学术活动是以研究生为主体,举办的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等具有学术价值的活动,在促进学校建设和研究生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研究生学术活动存在着不受重视、对外交流较少等问题,需要从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等方面,增强研究生学术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程光 《情报探索》2009,(9):57-59
对“大三通”后福建与台湾两省图书馆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认为闽台两省图书馆界应从成立闽台两省图书馆合作组织、扩大馆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闽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闽台图书馆技术合作以及活跃两省图书馆界学术交流等方面,促进两省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尤其是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正改变着科技工作者的信息交流模式。一直以来,以印刷出版的学术期刊、著作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传递方式,正越来越依赖于电子信息交流与存储系统。新时期信息化时代的学术交流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个人网站、博客、维客、信息定制、网上信息发布、匿名评论等多种方式,以电子设备为媒介的网络学术信息交流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必将成为今后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会》2003,(1)
类别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时间 规模(人 ) 地点联系人电话学术活动国际真空科学与技术联合会 92届执委会扩大会议及全国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会议真空科学与技术的亮点研讨。进行纳米科技、表面科学、电子材料等8个分部的学术交流3月 2 1- 2 4日 2 0 0北京 高鸿钧张秀芳0 10 - 6 2 5 5 110 60 10 - 6 2 5 5 6 70 1学术活动纳米与表面科学专委会会议纳米与表面战略研究座谈 3月 5 0北京张秀芳 0 10 - 6 2 5 5 6 70 1学术活动两岸三地光电子学术研讨会台湾、香港、大陆学者交流光电子的学术成果 4月 10 0香港罗 毅 0 10 - 6 2 782 734学术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杨志英 《学会》2004,(5):19-20
福建省水利学会是以水利行业为主、跨部门的专业学会组织,自1962年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党和国家有关水利的方针政策开展学术活动,积极主动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完成各时期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在学术交流、科技推广、科普宣传、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开放存取对学术交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希波 《现代情报》2009,29(10):29-32
传统学术交流系统由科研人员、出版商、图书馆、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存取作为新的学术交流理念,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传统学术交流系统各组成部分产生了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促使学术交流系统向以学术为主导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科学信息交流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13,(5):21-22
2012年,市科协学会部按照"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建言献策、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市科协及所属学会完成重点学术活动22项;呈报市委市政府《科技工作者建议》10期;组织开展各类国内外学术活动453次,其中,学术研讨会186次,交流论文  相似文献   

9.
<正>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要任务。近年来湖北省茶叶学会充分发挥学术团体自身的优势,致力于科技创新和行业服务,通过广泛开展学术活动,交流先进经验,传递最新信息,为茶叶行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2009年,学会紧密依  相似文献   

10.
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科学家向同行发表研究成果,得到评论和承认的团体活动,是研究者学术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知识生产力的一种生产方式。学会的基础工作与主要任务是学术交流,通过广泛开展学术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大力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条件和机会,也是学会的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是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学术交流模式的发展及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发展,以及对作为信息中介的图书馆产生的影响,指出在开放学术交流模式下图书馆角色定位和图书馆服务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阐明了学术信息交流的相关概念,论述了传统学术信息交流模式和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优势和缺陷。以图书馆学为例,列举了目前五种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学术交流活动是借助科学语境中的符号系统,如语言、字和其他方式,进行学术情报和信息交换的过程,它是科学家共同体以及社会科学活动的客观需要。学术交流是学会等科技团体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凝聚科技工作和会员、满足科技工作需求的服务产品。学会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兴办学术期刊、出版学术作、召开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4.
刘红 《学会》2003,(9):22-23
学会为会员提供学术交流的主要形成之一是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学术会议。由于学会在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独特优势 ,组织召开国际会议是每个学会重要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 ,国外许多最新理论、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 ,往往是通过学会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形式进行交流和传播。国内外同行面对面地直接交流 ,对促进学科发展 ,提高国内科技人员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培养人才有积极意义。学会作为学术团体 ,组织了大量的学术会议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其学术水平得到了社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认可。经过多年的积累 ,具有了本专业…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11,(3):24-25
学术交流是繁荣科学技术、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学会吸引、凝聚科技工作者的主要方式,也是学术性社团安身立命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因学术交流而诞生,因学术交流而存在和发展,学术性是学会诸多特性中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特性。因此,科协及所属学会必须始终坚持、牢固树立学术活动第一的观念,保持学会学术的权威地位,维护学会学术的权威形象,以其显著的学术特性立于社会。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术交流体系下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现代学术交流体系的特点以及图书馆目前的困境, 指出要保持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地位, 必须要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保障图书馆有机地融入现代学术信息交流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铁道学会 《学会》2003,(2):20-21,24
中国铁道学会在中国科协和铁道部党组的领导下 ,在广大铁道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下 ,发挥科学技术群团的优势 ,抓住学术交流主业不放松 ,围绕铁道主战场开展系统学术交流活动 ,为领导、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了大量决策信息和对策建议 ,活动方式已从单纯学术交流发展到技、产、贸结合 ;学术交流和考察、参观、咨询结合 ;国内与国际结合 ,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 ,赢得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2 0年来 ,围绕铁道部中心工作及铁道科技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 ,突出重点 ,活动内容不断深入 ,活动形式不断创新 ,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国家科技论文与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旨在通过建设国家高端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形成支撑我国科技强国发展的开放学术交流体系。2021年,《智库理论与实践》专门组织了“建设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专栏,引起了社会的反响。“高端交流平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高端交流平台是一个多元、专业的学术交流体系。学术交流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含了科研人员、科研工作者、出版商、图书馆及读者,以及社会上利用科研成果的用户。这种学术交流也是交流模式和交流内容的相互交织过程。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科研人员通过科研论文与学术信息实现与同行科研人员的交流与知识共享,通过发表科研成果与出版商进行互动,通过信息查询行为与科研信息机构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9.
胡媛  秦怡然 《情报科学》2019,37(1):22-29
【目的/意义】社会化知识创新环境下,基于微信的学术信息交流迅速发展。研究其中的用户学术信息交流 模式与模型构建,对促进用户的学术信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融合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交流发展,分 析其信息交流的特点,提炼出四种微信平台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结果/结论】针对不同的信息交流模式与其中的 用户特征,构建出基于微信的用户学术信息交流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峡 《学会》2009,(10):38-42
网络时代,学术交流的方法与手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学术交流的根本性问题并未变化。学术交流不是学术信息交换这样一个纯技术问题。学术交流的本质在于通过信息的交流从而产生"不同来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产生"智力的碰撞"、产生"科学家的科学劳动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学术交流对学术主体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产生"额外的"学术新思维。在网络时代与科技创新时代,学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情况、学术主体双方认识的变化、学术主体双方认识变化中与学术交流作用属性有关的内容这三项指标是评判学术交流有效性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