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数学,用数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因此,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安排了一定量的“用数学”内容,如教材第47页“金色的秋天”,第51页“美丽的小湖”等。在这些内容中,教材着重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而教材第58页“快乐的大森林”除了具有以上特征外,要求又更进了一步,具体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工科物理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与物理学应用研究的主题是深化教材的物理应用,实现教材的现代化、工程化、实用化。工科物理教材处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确定的任务、学时(120~140)、统考等指令性边界条件的约束下,因而我们认为,教材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应确立为“保证经典,改造基础,加强近代,介绍前沿,优化结构”,改革的关键在“优化结构”。工科各专业教学计划指令性地规定了工科物理课必须为后修课程提供物理基础知识,这些内容绝大部分属经典物理范畴,因而必须“保证经典”。经典物理在教材中的比例以控制在70%左右为佳。经典物理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实践是提高硕士生英语水平的“高速公路”●王凯雄一、选用近期英文专业文献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把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教材,每届基本不变,包括“优先污染物”、“水中污染物的监测方法与标准”、“饮水处理厂的流程与规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教材中“雾凇”的形成产生了质疑,得出与教材中“雾凇是凝华现象”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雾凇”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是凝固现象。而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相似文献   

5.
很高兴有机会能与你讨论语文教材问题。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问世之初,可说毁誉参半。誉之者评价其意义“不下于加入世贸”,毁之者指责其后果近于“误尽苍生”。部不免过甚其辞。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嘛。现在新教材已经试用了两个学年,有了一段时间,回过头采看问题,可能比较客观冷静。你以为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同是中学中国史教材,观点却截然不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较02年的教材有较大变化,较明显的一处是:将“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的第五节的课题由“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材相应将西安事变后的小字内容的最后一句“团结抗日的实现已经指日可待”修改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自从温总理视察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发现一处地理教材的错误之后,教材问题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最近又有一些教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文的真实性、针对性,价值取向、选文标准、编辑体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有理有据的尖锐批评和质疑,引发热烈讨论。与过去针对教材字词等方面错误的批评相比,这次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问题更复杂,类型更多样。就在前一阶段,人们关于教材的话题也还仅限于课本入选作品的调整上。所以,从整体的舆论氛围和质疑者所做的前期调研工作以及形成的影响来看,这次对中小学教材发起的“清算”,大有掀起一场教材“革命”之势。  相似文献   

8.
教师、学生、教材是组成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教材是中介,在“教”与“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学来说,“大语文观”的提出,跳出了语文教育自身的视野,以人本主义、发展哲学为先导,大力倡导提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综合性、信息度,倡导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与实践体验等紧密结合起来。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落实在操作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其重要的标志是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不再是“学”课本,而是用课本“学”。这是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的一个标志。1…  相似文献   

9.
对清末“新政”,普通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现行教材,将其放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一节中来讲述,不同于原教材将“新政”与“预备立宪”、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事件同列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革命形势,直接、准确地说明了“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那么,清末“新政”为什么是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呢?仅就教材的表述来解答,学生显然不能信服;单从“新政”始于1901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的时间差来理解,也不够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0.
黄朝志 《学语文》2009,(6):48-4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传统名篇。无论足旧人教版教材,还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都选编了这篇文章,文巾有“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句。教材注释都将“岸芷汀兰”解释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教师教学用书》将“岸芷汀兰”泽为“岸上的忙草和洲上的兰花”。乍一看,逐字直译,通俗易懂.非常准确。可仔细一琢磨,似有不妥,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更不符合汉语修辞习惯和我国艺术传统。难道岸上只生长小草.而不盛开兰花,小洲上只盛开兰花却寸草不生?  相似文献   

11.
教材循环使用是一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9B):25-25
从今秋新学期开始,上海市600多所初中的预备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将同时试行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教材循环使用的周期暂定为4~5年。目前已经出版的教材纸质经久耐用,印刷质量精美,不过家长不用担心,教材将由政府“埋单”。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初学者陆世仪也说:“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 )可见,为要“悟”而不“罔”,就要“思”,这个“思”就是“思维”,“是大脑在对客观事物反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加工活动”。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 )有了“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学生对思维对象就有了一个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可见,“思维”在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起了关键作用。学生只有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思维的物质外壳”对教材所反映的“内核”进行“认识加工”,才得以有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是例子更是引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的熟练技能。”很长一段时问,我都认为语教材例子说很经典。现在看来,语教材例子说也是有局限的,语教材不应该仅仅是例子,更应当是引子。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03年7月以实验稿的形式颁布了。随着《标准》的颁布,高中物理教材在2004年9月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司南版”教材(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也是其中的一套。为了让广大教师了解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本文特向教师们介绍“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章娟 《小学教学研究》2005,(6):12-12,20
新一轮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因此。我们不应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教材教给学生,而应根据新课标,按照师生自身特点,“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加工”,进行灵活处理,注意“充分开掘文体含蕴,发现文体的新意义”。具体操作可采用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12,(11):16-16
孟祥海在2012年10月17日《北京晨报》撰文指出:继《牛郎织女》被剔出小学语文教材后,今年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中的“爱”字更被删除。文章末铀“记住,你是屹饭长人,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被生硬地删成了“你们是吃饭长人的,也足读书长大的”。“爱”为何成为洪水猛兽?而此举究竟是起到了防止学生早恋的作用,又或是仅仅杞人忧天地“糟蹋”了文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制定的高考命题、选题原则是“一是命题来源于教材但又不会照搬教材;二是为了让学生脱离题海,命题不会来自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因此,对于考生复习而言,最好的复习资料就是教材和往年的高考题,关注历年高考试题是永恒的复习捷径.  相似文献   

18.
当“课标”提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要求后,“用教材教”便成了教师们耳熟能详的话。应该说,这是一种与“教教材”相对立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是突破传统的全新理念。是的,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法典,它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理应为“我”所用。“我”为何人?“我”是教师这个施教的主体,是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就是要利用教材,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中,完成知识、技能、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只要你用心地去解读,任何一本教材中都有瑕疵,只要你不“鸡蛋里挑骨头”,教材中的瑕疵绝不会太多.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处理教材中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多的瑕疵”呢?是顺应教材、照本宣科(这种教师也不会发现教材的瑕疵),还是断然否定、批判一通?笔者以为,由于教材的瑕疵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苏武传》中有:苏武“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对于后一句教材是这样解释的:“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抬回营帐。”为什么教材在这里将“舆”字解释为动词“抬”呢?我对此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