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红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S):199-199,213
冯至与穆旦的智性抒情诗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冯至的《十四行集》可以说是诗与哲学的完美结合,穆旦一生的创作都体现出理性思考的力量。比较而言,冯至的诗与现实生活保持了适当的距离,诗风温和而阔大,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某些特征,而穆旦则完全以现代派诗人的姿态,时刻切握现实生活的脉搏,体现出难得的冷峻与深刻。  相似文献   

2.
陈才斌 《科教文汇》2009,(6):222-222
自从穆旦被“重新发现”以来.其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一直都是研究者最重视的话题。但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其诗歌中的基督教文化,而忽略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思想在其诗歌中的重要影响。穆旦作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成就是中西文化交融而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冯至关于路的探讨和思考,无疑联系着他自身的人生经验。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人生经验呢?《歧路》和第二十六首十四行诗,表达了诗人面临人生选择和“决断”的困惑。如果我们联系冯至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对艺术的信仰,三十年代他对德国文学尤其是里尔克和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以及四十年代他对诸如“呼吸”、“变形”、“死和变”、“担当”等的思考和反复抒写,便会理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给冯至带来的痛苦,理解他的诗句背后隐秘的内心苦楚,以及“决断”这一存在主义命题在冯至生命道路中的分量,以及他所经验到的“割裂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自从穆旦被"重新发现"以来,其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一直都是研究者最重视的话题。但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其诗歌中的基督教文化,而忽略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思想在其诗歌中的重要影响。穆旦作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成就是中西文化交融而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5.
涂丹妮 《科教文汇》2008,(10):170-170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分支,作为一种文学流派,主张凭借心理的自动来挖掘文学艺术对人类本能世界的开拓与延伸,不受理性的控制,也没有任何美学的或道德的顾虑。而冯至早年的代表作《蛇》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具体特征,其中的“蛇”和“花朵”都是性的隐喻,这种隐喻的手法表现出的抽象欲望隐含了心理压抑的病态症候。传统评论往往停留在文本的浅层次上,而对该诗中所呈现出的文化、心理等的深层内涵及其原因阐释不足。  相似文献   

6.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柏拉图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学派之间的争议主要体现在柏拉图的文艺观和亚里士多德文艺观的差异,两种文艺观的差异又体现在他们各自的文艺观的核心--摹仿观的不同.而他们的摹仿观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各自采取不同的哲学思想.事实证明,根植于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观比派生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柏拉图的摹仿观更接近文艺的本质--文学艺术家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主观创造.  相似文献   

7.
有的话很好地奉行了合作原则中的四种准则,而有的对话则完全违背了它们.以下的对话都是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多少都因为说话者心态的原因或其他,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相关"准则.但是,这些对话也体现了生活和语言的丰富.  相似文献   

8.
王晓雨  吴明深 《科教文汇》2012,(36):146-14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以及对比分析法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全日制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高中至大学体育教学是一个衔接和协调发展的过程,但现在并没有完全体现出,仍然是以重复教学为主.  相似文献   

9.
毛文静 《科技风》2011,(8):199-200
诗与歌在古代是有分别的。《说文解字》中记到:诗,志也。歌,咏也,从欠,哥声。《尚书.尧典》亦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因此,诗与歌,声与律,其实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因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可以吟颂的,大多数诗歌都可以配乐演唱。王士禛身为清一代宗师,家学渊源深厚,自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诗歌风格多变,内容丰富。诗歌能传情,因而其创作,包括他后期所推崇的诗歌,本身就体现出清灵的音乐美。《唐贤三昧集》作为王士禛晚年所辑的唐诗选集,体现了他对盛唐之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王维诗作为盛中唐之际诗风交替嬗变的标志与领军人物,其诗歌风格体现出遗世独立、不羁洒脱的旷达胸襟与超绝不俗的境界.王维后半生诗歌创作在对于佛家意境的寻求与襟怀的操守中逐渐转变成型,体现出清新而幽明的诗风,反映出他的"退避朝野"之志,体现出摩诘人生的志趣与追求之挚论,为盛中唐诗歌风格转移之范例与先觞.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即生物课程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应体现生活化。本文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课后练习三方面来阐述了如何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统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国王,可是不能没有诗人.诗人对社会的见解或正确或偏激,或朦胧或直接,都可以折射出社会的某些特点和诗人本人的思想特色.通过对英国著名诗人叶芝三首诗的分析,总结出其对社会看法的三大思想倾向从而体现叶芝本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对《诗经》弃妇诗和汉乐府弃妇诗进行比较,发现两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之差异.《诗经》时代虽已有礼教的约束,但较之后世,婚姻较少受到家长的干涉和约束.汉乐府时代传统礼教受到冲击,弃妇诗多体现传统礼教与新思想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4.
对于十四行诗的探索创作,是冯至对于新诗的现代化进程作出的重要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形式上的创新,具有都市化特点的孤独主题,生死观.  相似文献   

15.
成歌 《科教文汇》2008,(32):274-274
人说文学和音乐是姐妹艺术,诗歌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国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借鉴古代《诗经》里的《蒹葭》一篇创作的歌曲《在水一方》将音乐和诗词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如诗如画飘渺朦胧的唯美,也体现了诗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一首好诗词,体现的不仅仅是它崇高的文学价值,更体现了它的音韵美和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6.
产品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日新月异、丰富多采的物质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享用着工业设计的成果,小到一个精美别致的打火机,大到翱翔太空的宇宙飞船,工业设计的影子无所不在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品种繁多的工业产品不仅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融合了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思想.同时,它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反映出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柏拉图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学派之间的争议主要体现在柏拉图的文艺观和亚里士多德文艺观的差异,两种文艺观的差异又体现在他们各自的文艺观的核心——摹仿观的不同。而他们的摹仿观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各自采取不同的哲学思想。事实证明,根植于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观比派生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柏拉图的摹仿观更接近文艺的本质——文学艺术家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主观创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意境即"文以载道",这种中国传统图形艺术是通过人们表达思想的一种美妙的艺术的静态语言而传达出的境界和趣味,体现出民间生存群体纳福求吉的情感文化心理,它在艺术语言上表现出非常丰富多样而又广泛的文化特征.文章从传统吉祥图案的形成与发展、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思想等方面全面诠释了传统吉祥图案所透射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常呈霞 《科教文汇》2014,(26):121-122
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命题.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韵律美感强,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风格特点明显,在翻译中尤其可以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从“诗圣”杜甫的一篇著名五言律诗——《月夜》的6种译文文本入手,在意象再现与意境再造、人称视角的选取、韵律与形式的再创造等三个方面作分析比较,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在唐诗英译过程中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诗学理论,李贺是中唐颇具代表性的诗人.将两者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兴寄”理论与诗人神鬼诗的独特诗风之间的关系,以及神鬼诗的“比兴寄托“特征,可以揭示出诗歌理论与诗人风格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借以呈现中唐诗歌“兴寄”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