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武中奇     
《档案与建设》2008,(6):30-31
书法家武中奇,1907年生于山东省长清县。幼年即酷爱书,因家境清贫,以青麻作笔、清水代墨、方砖当纸,坚持自学,勤奋临摹《九成宫醴泉铭》、《郑文公碑》及《泰山经石峪》等法拓本,并兼攻金石。30年代初,他的书法、篆刻艺术已日趋成熟,经人举荐,受冯玉祥将军之聘,担任山东武训中学书法金石教员。  相似文献   

2.
唐吴兢(670—749)《乐府古题要解》二卷,为今可考最早的题解类乐府书,关于这部著作的真伪及其对研究汉魏六朝乐府文学的价值,前辈学者已有所论述。然而,《要解》的版本与流传问题,学界认识尚有不足,本文拟就此略作考证。《要解》的通行本有《历代诗话续编》本和《津逮秘书》本两种。前者有中华书局1983年华文实校点本,目录云:"此本从毛晋《津逮秘书》录出。后有晋跋。"可知通行本均为毛晋刻本。又有《学津讨原》本,亦据毛本略作校勘。此外还有《砚北偶抄》本、清倪伟人《续辑乐府解题》本(藏国家图书馆分馆)等,其底本均为毛本。即以此  相似文献   

3.
《"文革"瓷器图鉴》樊建川编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文革"瓷器图鉴》(以下简称《图鉴》)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文革"瓷器的大型工具书。在翻阅时发现,书中有许多伪作和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4.
侯富芳 《图书馆杂志》2011,(10):94-96,112
从《明诗综》中摘出的《静志居诗话》单行本至少有卢文?的二十二卷本、周中孚的二十二卷本和扶荔山房姚祖恩二十四卷本三个版本;目前的记载表明扶荔山房大约刻印过四部著名的书。扶荔山房的姚祖恩不是《史记菁华录》的作者姚苧田;姚祖恩辑出单行的《静志居诗话》并不完全等同于《明诗综》中所附"静志居诗话"或"诗话"。  相似文献   

5.
《诗式》存在三个版本系统,即五卷本系统、《吟窗杂录》本系统和一卷本系统。吟窗杂录和五卷本相比可见:《诗评》由五卷本《诗式》"评曰"冠首的条目辑录而成,反映了《诗式》成书过程的理论修订。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有《刘元卿传》,载:"元卿,字调父"。结合诸种材料,可证"调父"当作"调甫"。  相似文献   

7.
策划了一年的"名家名译典藏书系"第一辑终于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伴随这套丛书策划、编辑、出版过程的,有收获,也有遗憾,有喜悦,也有失落,但是最终的心情却是欣慰,因为我们做到了"以敬畏之心,还原经典,把最美的书送给孩子"。希望《虎啸鸟》《风先生和雨太太》《乌拉·波拉故事集》《小哥儿俩探险记》《唉呀疼医生》《小王子》《伊索寓言》和《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每一本都可以成为永不落架的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籍总目》等只著录四卷本《闽小纪》清康熙刻本一种,但实际现存至少三种;其中中科乙本为康熙六年左右原刻本;上甲本、上乙本、国甲本、人大本等应该是直接据原刻本而来的翻刻本;中科甲本、国乙本是康熙原刻增修本的翻刻本,经考证改易内容及增修改易方式可知,其增修改易出自周亮工之手。从周亮工对四卷本《闽小纪》的四处改动包括特意将自身见闻替换为郑圭甫诗、天头增加五泄瀑布一句、卷二卷四大篇幅增加他人作品,这些改动不乏深意。现存二卷本《闽小纪》之《说铃》本"闽酒""闽茶"条多余内容并非新内容,而是吴震方从四卷本的"闽酒曲""闽茶曲"小注中辑录而来。来新夏先生参校所用"赖刻"二卷本实际来源于《说铃》本,恐有书商作伪之嫌。  相似文献   

9.
正迄今为止,《燕山夜话》共有四个版本,即北京出版社1963年8月初版合集本,北京出版社1979年4月新版合集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燕山夜话》并附《三家村札记》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燕山夜话》注释本。其中,初版合集本共分五集,每集收录杂文30篇,共150篇。1979年4月版的《燕山夜话》是"文革"后出版的第一个合集本,文前有邓拓1958年的留影,邓拓1963年3月为初版合集本写的自序手迹,邓拓夫人丁一岚的《不单  相似文献   

10.
一、选题的理由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例如:今本有"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学者们往往认为此语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但帛本没有"无不为"三字,可知老子只讲"无为",不讲"无不为",由此可以纠正老子思想研究中的误说。"无为"思想是老子犯罪学说的核心,"无为"的前提是无欲,无欲指无贪欲,无贪欲  相似文献   

11.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可能是董其昌现存有明确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但因其与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山水图册》中的多幅作品近似,围绕二者真伪问题引发了一场"双胞案"讨论。就实际情形而论,"台北本"有十九开,共计三十六幅画作和两幅书法墨迹,"安徽本"仅有十六开,共十六幅画作。两本中的近似作品也仅有十二幅,并非如杨岩松所说有十五幅之多。"安徽本"中有四幅作品摹自董其昌晚年的一件山水图册。"台北本"共计三十余条题跋,所含带的历史信息远远大于"安徽本",尤其是第十九开《西兴暮雪》的创作背景,涉及万历辛卯(1591年)的"争国本"事件。借助两件山水图册近似现象的讨论,深入反思当前单纯以宏观的文人画概念和笼统的笔墨趣味等标准,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好董其昌作品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2.
韦苏州诗注稿本一卷黎经诰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藏手稿本。不录原诗,径书注解。黎经诰其人其书,均未见人道及。《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著录明初刊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明末震泽严氏悟滋斋刊本《天隐子遗稿》,均有"浔阳黎经诰字觉人晚号觉翁"、"黎经诰印"印记,可考知其里贯字号。马石田集十五卷元马祖常撰,竹纸旧抄本四册,原为朱彝尊旧藏,有"竹垞藏本"朱文长方印,王渔洋借观有题记,《渔洋文集》卷十二、  相似文献   

13.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可能是董其昌现存有明确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但因其与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山水图册》中的多幅作品近似,围绕二者真伪问题引发了一场"双胞案"讨论。就实际情形而论,"台北本"有十九开,共计三十六幅画作和两幅书法墨迹,"安徽本"仅有十六开,共十六幅画作。两本中的近似作品也仅有十二幅,并非如杨岩松所说有十五幅之多。"安徽本"中有四幅作品摹自董其昌晚年的一件山水图册。"台北本"共计三十余条题跋,所含带的历史信息远远大于"安徽本",尤其是第十九开《西兴暮雪》的创作背景,涉及万历辛卯(1591年)的"争国本"事件。借助两件山水图册近似现象的讨论,深入反思当前单纯以宏观的文人画概念和笼统的笔墨趣味等标准,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好董其昌作品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不知存佚"之"徐■+家本"的《孔子家语》,尚存人间,即上图藏明隆庆六年长洲徐祚锡跋《孔子家语》王肃注十卷本。缺叶凡二十有一,前十九叶由徐■据汲古阁刊本抄补,末两叶阙如待补。  相似文献   

15.
一、家世考及年表晚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本朝"皆深选学"、"其有论著校勘者"别为"文选学家"一门,长洲叶涵峰树藩厕名其中,所补注校刊之海录轩本《文选》,张氏比于后出之胡克家本,许为"亦佳"。其重雕翻刻之本,我所见即有羊城翰墨园等十余种。然叶氏其人,因文献难徵,未见治选者论及。此前我撰《文选版本论稿》及《文选版刻撷英》亦以未能补阙,中心慊慊。日前披览苏州园林局编纂的《拙政园志稿》,无意间获得搜索的信息,顺藤摸瓜,叶氏家世生平,始略有眉目,亦治选之一快。  相似文献   

16.
仇英《清明上河图》有多本,其中以辽宁省博物馆藏本(简称"石渠本")和曾经吴荣光《辛丑销夏记》著录本(简称"辛丑本")最为学术界所认同。两本《清明上河图》共有人物近4000人,所涉人物形态各异,形神毕肖,是仇英人物画的集大成者。基于此,本文从绘画技法、服饰、衬景及两本人物之异同等多方面探讨仇英人物画风格,以此洞悉其在人物写真、环境渲染及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艺术造诣,并指出两本《清明上河图》在仇英艺术生涯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南宋楼昉所编《崇古文诀》全称为《迂斋先生标注崇古文诀》,又称《迂斋古文标注》,是一部重要的古文选本。楼昉先后编有五卷本、二十卷本、三十五卷本三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七《崇古文诀》提要云:"此书篇目较备,繁简得中,尤有裨于学者。"流传下来的即这三种不同的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李卓吾批评《绣襦记》目前大陆已无藏本。日本东北大学、东洋文库、台湾"国家图书馆"原西谛藏书各有一个藏本,三者大致相近。在时间上李评本最早,是其他现存明刊本形成的基础;陈眉公批评本对之修饰甚多,尤其是前二十出;最完善的是明末朱墨套印本。李评本"总论"的出现,使得《绣襦记》由文人就南戏改编而成的推测更接近事实。"薛君受青楼之赂"而作《绣襦记》的传言应属附会,与薛近兖本人无关。  相似文献   

19.
闻人诠刻本《旧唐书》(下文简称"闻本")是现存最早的《旧唐书》完本,笔者通过对罗士琳等《旧唐书校勘记》中所引《旧唐书》与现百衲本中的闻本部分对勘,发现二者屡有不合。经在南京图书馆查访两种现存闻本,发现闻本有初印本与后印本的区别,二者也确实存在一些文字间的差异。本文用它们不同的地方与百衲本中的宋本对勘,认为初印本更符合《旧唐书》原貌。现在标点本《旧唐书》的修订应注意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写于宣统元年三月的《曲录自序》是其重要佚文,与已刊两篇《曲录》序言不同,王氏在此序有意提振戏曲于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宣统元年十月沈宗畸《晨风阁丛书》首次出版六卷本《曲录》,至1921年陈乃乾《曲苑》又将两卷本《曲录》收录其中。两卷本《曲录》问世后受到各方指责,王国维、陈乃乾对此多缄默不言。今查上海图书馆藏"玉海堂钞本"即为《曲苑》所收《曲录》的底本,刘世珩所撰跋语也证明罗振玉在《曲录》早期出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传奇汇考》是《曲录》初稿本中"传奇类"编纂的重要征引书目,该书是王国维与陈士可在光绪三十四年中秋前后互相抄配而得;陈士可所得今藏于台北傅斯年图书馆,王国维所持《传奇汇考》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辗转后归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为该馆所购"大仓文库"之一种。得益于王国维藏钞本《传奇汇考》的发现,既往的一些学术问题得以厘定:在《曲录》"初稿本"的编纂过程中,《传奇汇考标目》与《传奇汇考》起到了同等重要作用;《曲录》初稿本中有部分剧目虽注明是引自《传奇汇考》,但却不见于王氏钞藏的《传奇汇考》;《传奇汇考标目》与《传奇汇考》形式关联紧密但内容又迥异,这使王国维在"初稿本"中产生有关《传奇备考》的错误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