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的智慧故事。4.能在阅读中运用对比、推理及联系生活等方式,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习王戎善于发现事物规律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诵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2.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通过补白等方式进行想象,感受精卫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认识“帝、创”等14个生字和词语,会写“启、忽”等生字,积累与梳理本课字词。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默读课文,不指读。3.能借助提示和自己梳理关键词讲述黄帝造车的故事,感受祖先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阅读与分享:能读懂故事,就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与同学交流。2.语言与思维:梳理细节描写,发现文本构思的独特价值,搭建故事复述的支架。3.审美与创造:利用任务驱动,体会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感受故事的趣味,进行创造性复述,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5.
孟柳  郦泺静 《小学教学设计》2023,(Z1):103-104+119
<正>【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重点学写“戎”。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3.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4.创设“神童”评选情境,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浓厚文言学习氛围1.出示“诸”,组词。预设:诸多、诸位、诸侯、诸葛。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积累“放肆”“吓唬”“风平浪静”“心惊胆战”等词语。2.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能有理有据地分析孩子遇险的原因,还原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4.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迁移阅读经验,通过合理推断,续写小说《鲨鱼》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重点学写“戎”。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3.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4.创设“神童”评选情境,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万花筒     
【本期高年级古诗词鉴赏应试阅读题参考答案】一、1.诗歌简略叙述了精卫填海、刑天争帝的故事 ,赞扬了精卫的坚强意志与刑天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叹息他们的壮志未酬 ,寄托了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全诗高昂豪放 ,别具一格。  2 .①想像丰富。②对比鲜明。二、3 .“滞” ,既是对江水直观的描摹 ,又与“悲”字相得益彰 ,表现了诗人滞留巴蜀时的处境与心态。  4.本诗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由远居他乡而生发的乡思乡愁 ,使诗人感到江水也充满悲哀 ,后两句勾勒了一幅萧瑟的秋景 :深秋的傍晚 ,山风凄寒 ,落叶纷飞 ,寄寓了诗人凄苦难耐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9.
短文译注     
(毗 pí)尝从帝射雉,帝曰:“射雉乐哉!”毗曰:“于陛下甚乐,而于群下甚苦。”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魏书·辛毗传》【注释】①尝:曾经,②帝:指魏文帝曹丕, ③雉 zhì:俗称野鸡或山鸡。④陛下:对君主的尊称,⑤群下:群臣。⑥默然:沉默无言。⑦遂:于是,就。【译文】辛毗曾经跟随魏文帝曹丕外出打猎,  相似文献   

10.
吴琼 《小学语文》2009,(7):100-102
【教学目标】1.能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并用具体的事情真心实意地夸一夸自己的同学。2.能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习表达、倾听、应对,感受交际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用“具体的事情”清楚、明白地夸一夸自己的同学。  相似文献   

11.
我校邀请到教育专家、某市教育局任副局长到校为师生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走向卓越,为什么不?》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自己小时侯“偷桃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我校邀请到教育专家、某市教育局任副局长到校为师生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走向卓越,为什么不?》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自己小时侯“偷桃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正>【单元写作目标】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单元教学规划】板块一:写读互促,了解单元主题第1-2课时教学目标:1.能积累和勤奋学习有关的成语;2.能借助注释和学习经验理解两则文言文和古诗;3.能背诵《囊萤夜读》和《独坐敬亭山》。学习任务:1.表达与交流:学习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讲述相关成语故事;  相似文献   

14.
“精卫填海” ,一个众所周知的民间传说。炎帝的女儿死后化成一只鸟 ,名曰“精卫”。每日从发鸠山上衔一根树枝或一粒石子 ,投入害人生命的东海 ,终日不懈。传说至此为止 ,没有了下文。我想 ,如果有 ,也一定是精卫把东海给填满了———理应如此。因为这个“精卫”又是一个“愚公移山”式的人物 ,按照自己很“迂”的想法去干 ,她会最终战胜比自己强大何止千万倍的“敌人”。我相信一定能。“精卫”大概是一只只有麻雀大小的鸟 ,“东海”是由东海大龙王主管的一片浩瀚的水域 ,其大小之比 ,不言而喻。按常理而论 ,“精卫”也未免太自不量力了。…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能结合情境,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流。2.与别人商量时能说清自己的想法,说明理由。3.能根据商量后的不同结果,选择恰当的应对方式,认真倾听,礼貌回应。【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师生聊天,在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倾听”和“表达”的交际小贴士。倾听:眼睛看,认真听。表达:声音响,吐字清。【设计意图: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学生有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的道理,激励学生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欢乐的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感受抓住总体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井水的特点及作者如何表达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井的喜爱、赞美之情,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的道理。【教学准备】收音机、教学磁带、制作课件。课前复习《种苹果树》一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古井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口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朗读第1自然…  相似文献   

17.
<正>先来看笔者的“创意作文之寓言写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任务驱动,寓言创作。【教学过程】一、导语:给创意安一个美丽的家——寓言写作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写作的时间,今天的作文,创意作文之寓言写作。二、什么是寓言明确:用简洁、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较深刻的道理。即用事说理。请同学说出几个自己印象较深的寓言。(例:《狐狸与葡萄》《买椟还珠》《蚊子与狮子》)接下来我们也一起创作一则寓言:《香烟与蜡烛》。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训练主题】我们在阅读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想。有的故事会让你深受触动,有的故事中的人物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文章中讲述的道理会让你受到启发。把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请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相似文献   

19.
【习作题目】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哪些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写下来。【习作要求】回忆你在校园中参加过或观摩过的活动,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一项,将活动场景写下来。要求做到“点”“面”结合,选取场面典型、精彩,语言描写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艘”“撕咬”等生字新词,重点学会“肆”字的书写。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3.能抓住语句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4.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5.推想船长的思维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