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与写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社会语言现象。语文教学要置阅读与写作于整体化的学习状态之中。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三部曲"为:立足文本,聚集表达,阅读中揣摩读写训练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指向语用,迁移中内化读写训练点;因写而读,读中求法,习作中强化读写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能力是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没有“表达与写作”单元,而是将“说”与“写”的训练融合到其他任务群,但是训练文体众多,理论指导也呈散点分布、不成体系,所以教学实施非常困难。笔者结合新教材教学实践对此有如下思考。一、调整:调整单元教学顺序,使作文训练科学有效(一)调整原因以写作训练为主线,必修教材任务群可分为三类三个层次:一是“以读促写”的阅读类,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如雨后春笋.我校为适应农村学生的实际,开发了校本教材《语文阅读教学训练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已逐步完善,成绩显著. 一、训练点的确定 本教材分为单元目标导读和阅读训练点两部分:二者结合,纲举目张;前者统领,后者具体化.编写者根据单元目标的核心内容,结合课标和教参,在每一篇精读课文中最大限度地提炼出阅读训练点,指导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抓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点”,保证知识点的落实.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锁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我们的训练落脚点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文选”式,“知识”的传授占了很大比重。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把思维训练、培养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我们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以思维训练为重点,以“知”挖“智”,以“智”化“能”,培养智能型、创造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据此,我们编选了智能系列语文教材,并进行了实验。智能系列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内容一、教材分五编。即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观察力训练;思维训练;语式训练;文体训练。每编中又分为章、组、单元、训练点。训练点的设计遵循三个原则:语文本身固有规律;学生智能可及度;社会实际需要,即实用性。二、教材以语文本身的思维特点为核  相似文献   

5.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倡导“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提高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思维含量与理性精神,助推阅读与表达教学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应精读课程标准,明确“思辨”要义;梳理统编教材,明辨“思辨”文本;深研教学策略,明晰“思辨”教法;科学实效地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基础训练3》安排了“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四部分训练内容。后三个部分的训练点紧扣第三组教材“注意积累材料”这个训练重点,教学中要使这次基础训练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词...  相似文献   

7.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培养有见识和负责任的表达者,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本文依据新课标就部编版教材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与传统阅读不同、活动组织、教学实践和建议三个方面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出若干思考,重点从“宏观把控,调适整合”和“精妙设点,巧用‘药方’”两个方面浅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期望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相似文献   

8.
恢复高考制度近20多年来,我国语文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深受应试教育的干扰,教学偏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举步维艰。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老师急功近利,他们在阅读教材中刻意搜寻“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能力点”,结果,阅读教材被肢解得“千疮百孔”,而阅读教学内容不能指向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9.
精心备课落实阅读训练──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阅读训练问答富裕县教师进修学校范钦从“训练”的角度研究语文教学,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有助于克服“光说不练”、“满堂问”的弊端。在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开始使用时,许多老师遇到了有关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思维训练、说话表达、学法运用、情感体验"等功能入手,结合文本阅读,以语境可视化呈现,切入思维训练点;以语言陈述转换,搭建说话表达平台;以文本章法、句法解读,开辟学法运用练笔训练场;以认知与语言的通感,创设情感体验,以期达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特点简析:S 版语文教材分“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两部分的关系是能合则合,不能合就分,是所谓若即若离相辅相成的关系。从已出版使用原教材中可以看出,表达部分与阅读内容虽有联系,但它是独立性比较强的自成系统的一个训练体系。与以往表达教材相比较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1.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机结合,改变忽视说话  相似文献   

12.
江小琴 《江西教育》2023,(38):14-18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相对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将语文要素这一主线中的知识、方法及能力训练点分配至各册、各单元中,建构起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各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点主要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板块体现和落实。基于语文要素的教学和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理解、运用与迁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例评析一、关于教材(一)教学目的要求、重难点的确定。1 教学目的要求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周总理崇敬、爱戴、怀念的感情。2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3 教学难点 :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二)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重难点的依据。从教材所处的地位看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在中年级段的训练的基础上开始安排篇的训练。本册第四组教材读写训练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训练与感悟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且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训练”———感悟体现人文性,训练体现工具性。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佳结合点,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确定“感…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徐振维老师近十多年来最花工夫的领域,也是形成徐振维语文教学思想的主要方面。语文界曾颇为流行“阅读为写作服务”、“语文教学以写作为中心”等教学观,有些教材,就是以写作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来构成体系的。与之相应的作文指导书、训练题到处可见,而关于阅读能力训练的书籍则相对弱一些,即使有,也往往是读写结合的。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语文训练;作文是外化的表达,是以运用为核心的语文训练。没有吸收,就无法表达,吸收多了。表达才有选择的余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另外,从阅读的心理作用上看,它还是作文训练的教学手段。课文以最真切的语言表达形式,指导学生立意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示范和借鉴的“范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作为教学的载体,能够增强阅读教学的系统性、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实践探索的能力,推动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材和资源为例,从解读教材、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和组织活动等角度入手,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驱动下开展深层次的阅读和表达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师应挖掘整合教材中的可用素材,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巧用教材资源,让“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相得益彰;注重阅读教学的延伸,寻找“非连续性文本”能力训练的拓展点。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语文素养才能跃上高格;读与写的自然结合,是阅读教学最合适也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往往脱节,一是因为教材中专题选文与写作训练经常不相匹配,二是实际教学经常有“劳于阅读.逸于作文”的现象。这几乎成了一个顽疾。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课文阅读与讲解和写作训练分离,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过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无话可说。因此,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已势在必行。正因为这样,教师需找准激趣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他们健康地阅读,快乐地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