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依据课标相关论述把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内容领域创造性使用教材,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三个层面,逐步进行分解、梳理、转化,以期真正实现基于教材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对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虽然非常重视,但大多局限于对一些有争议话题的交流探讨上,缺乏对思辨性阅读全面系统的了解与把握,出现思辨性阅读目标不明、眼界狭隘等现象,不利于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在教学中思辨性阅读该如何实施与开展呢?  相似文献   

3.
付守爱 《教师》2023,(11):27-29
思辨性阅读能力是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的能力基础,学生只有具备思辨性阅读能力,才可更为深入、更为透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主题等。基于此,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围绕此诉求,文章作者从统整教材内容、分析培养要求两个层面,明确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让学生能够在想象、质疑、预测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转而挖掘阅读文本中的深层信息,达成深度阅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2022年版课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六大任务群之一,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同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笔者认为,除了通过寻找文本内容的冲突点和质疑点,提出具有思维含量又能统领任务群文本的核心问题,和激发学生深度思辨,为其搭建思维导图等学习支架,提示和展现思维程序与过程之外,  相似文献   

5.
日常语文教学往往重感悟体会、轻文本结构,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稍显不足。全习作教学视域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关注文本中的具体思维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表达运用实践中建构写作思维,提升言语表达的品质。基于小学阶段思辨性文本的特点,教师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全习作视域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实践建构:以问题为引导,把准思维训练的起点;搭建思维训练支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思维结构化为指向设计学习任务;借助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倡导“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提高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思维含量与理性精神,助推阅读与表达教学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应精读课程标准,明确“思辨”要义;梳理统编教材,明辨“思辨”文本;深研教学策略,明晰“思辨”教法;科学实效地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王浩 《小学教学设计》2023,(25):56-59+63
<正>文体是文本言语形式的分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及阅读教学的文体涉及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阅读教学的基础目标是教学生获取文本的内容信息,而基于文体的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策略。一、从文体到视角:学习任务群理念下阅读意义重构2022年版课标将语文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层面的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对比其他类型的学习任务群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8.
“2017年版课标”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应着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而思辨性写作正是其重要抓手。我们尝试在高中优秀课评比中,以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导向,以思辨性作文教学范式构建为目标,创造性地给学生提供五大支架(故事、定语、逻辑、哲理、联想),引导他们有效达成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版课标在六大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强调阅读时的态度、方法,旨在通过思辨的形式,推动学生的思维构建。在教学中,理性层面的思辨构建究竟该如何设计与实施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这方面的尝试和思考。一、客观全面,在阅读中奠定思辨基础思辨性阅读倡导在阅读中发现、思考,形成自己的体悟和观点。很多教师会误认为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地阅读,事实上,思辨性阅读,是要鼓励学生能够真正准确、全面洞察文本的内涵,要带着好奇、保持自信、客观公正、谦虚谨慎地开展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本内在的结构。当然,这里的阅读,并不是毫无条件地完全接受文本的结论和观点,而是关注文本观点、情感和结论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通过开展思辨性活动、提出思辨性问题及搭建思辨性阅读支架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思辨性表达。这样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思辨性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以思辨能力为指导,以批判性的思维开展阅读活动的教学方式。阅读是学生对文字信息进行感性和理性认知的过程,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求知”的过程,要求学生不再被动地阅读,而能对文本进行反思。思辨性阅读与一般阅读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思辨性质的阅读目的和相应阅读技能的运用,学生在阅读时要运用发现、实证、分析、综合、辩证等思维技能对文本进行分析。本文以《精卫填海》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应用思辨性阅读教学“五法”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课标和教材两个角度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解读,厘清其目标定位、设计要素、教学原则以及教学内容安排。然后通过具体数据呈现了学生的思辨现状,重点探讨从依据典型文本、凭借典型习题、创造典型环节三方面夯实思辨教学,让学生成为能思善辨有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表达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思辨”在我国最早出自《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意思是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析。思辨性阅读是以思辨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思考辨析并作出合理评判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思辨,就是指思考辨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倡导学生思辨性阅读是目前课堂的共同追求。对于教学来说,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文章的字词句和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比较重视,容易忽略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把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15.
<正>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阅读任务群,还是教材中的“跟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从内容到预期结果都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设计出了非常多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采取多样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渐渐发现,大多数教学指向了实施的过程,对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评价鲜有关注。事实上,评价也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质量的评价能够更好地推动整本书思辨性阅读。借助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学生要学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特别要求学生写作要从常规的论证自我观点提升为辩驳他人观点。结合教学实践,以新课标为导向,以教材文本为抓手,梳理经典文本的驳论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化文本解读和消遣性阅读目的是不一样的。消遣性阅读以了解相关信息、提升个体文化素养为目的。教学化文本解读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文本特点、课标教学目标要求等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提出。设计该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阅读、探究、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逐步学习分析、比较、推断等逻辑思维方法,不断提升思辨性读写能力,养成实证的理性精神。厘清本学习任务群的评价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适切的评价,可以推动教学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我区一直致力于“思本课堂”的探索,如何基于现行统编本教材落实“思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成为我区一线教师不能回避且值得研究的问题。工作室在前期单元整组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组教学为例,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转化、落实到统编本教材的单元学习内容中,大致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解读课标、教材、教学关系,整体把握“思辨”学习目标;二是观照单元整组教学现状,精准优化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必修课程中三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最终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它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分别指向语文课程中的实用性、思辨性、文学性。如何结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来落实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