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活世界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存在密切关联,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技能形成体系的制度化构建,同时与技能文化和技能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相关,是对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阐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文化进化、社会进步与个性发展三维度价值取向,应促进我国技能文化的构建、社会进步和技能强国、个体技能的全面提升;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逻辑向度是文化、社会与个性的共进路径,一是强化技能文化价值观认同与构建逻辑,二是完善技能能形成制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并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三是关注技能型社会公民的生存与发展,培育生活技能与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面向2035进行技能型社会建设,应当明晰其内涵实质,洞察其现实逻辑,探寻其运行机制,实施系统科学的行动路径。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实质主要体现为三点:技能型社会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更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从现实逻辑来看,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别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助推产业升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应该着力打造高质量技能教育与培训系统,构建全方位技能型人才保障系统,营造崇尚技能的文化环境与社会氛围,实现技能型社会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转。  相似文献   

3.
技能型社会是大众通过技能媒介建立联系并主动开展技能学习、使用、传播等一系列行为的社会常态。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是技能型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四部分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发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协同效应。作为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顺应发展的全新命题,技能型社会同职业教育具有天然耦合性,它既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综合体现,也是凝聚职教战线合力的重要抓手。构建技能型社会要坚持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职教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具体路径包括加强环境培植,维系技能型社会稳定状态;加强体系建设,服务技能型社会人才培养;加强资源倾斜,保障技能型社会群体权益。  相似文献   

4.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在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社会价值充分体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适应、产业适配、体系完备、合作共生以及治理适切等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从技能型社会形成、技能型社会建设水平、技能利用三个方面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技能型社会建设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研究认为,新时期技能型社会建设应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统筹部门协同治理水平,完善技能形成系统,构建系统技能提升通道,打造产教融合生态,提高技能社会建设成效,优化要素配置机制,促进技能匹配利用效率,加快实现“国家重视技能、人人想学技能、处处可教技能”的社会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5.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新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对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技能型社会建设存在重视技能的社会环境还没形成、技能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教育体系发展不均衡、企业行业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不充分、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机制尚不完善等主要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重视技能的社会氛围;优化职业教育发展,增强技能供给的实效性;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市场化为导向,增强职业技能精准匹配度。  相似文献   

6.
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提升其收入水平。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迭代升级和劳动者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助力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针对技能型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从三方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与实现共同富裕同向同行:加大各方供给,提升社会整体技能水平;多元主体协同,加快推进产教融合进程;完善分配机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待遇。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必须与技能型社会建设进行有效嵌入和深度耦合。这一耦合在实践中有三方面的逻辑支撑,即技能形成、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在价值旨归上表现为推动技能战略不断创新、促进技能形成体系不断完善和助力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实现耦合的具体路径主要有:完善国家技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增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韧性;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灵活互动;建设技能开发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自主联通。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功能发挥深刻影响着技能型社会建设成效及价值目标的实现。技能型社会作为一个演化生成的社会化概念,具有深刻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意蕴。职业教育应积极响应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张和要求,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传播、技能传承、服务终身学习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和显著功能,以政策引领,夯实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基础;从文化发力,营造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环境氛围;以资源托底,保障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9.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推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技能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未来愿景,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围绕技能型社会建设这一问题域,形成四大核心问题,即技能积累问题、技能更新问题、技能保护问题和技能评价问题。行业、企业在解决上述核心问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关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成效。分析美国、德国、中国等几个代表性国家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可以发现,各国在解决技能积累、技能更新、技能保护、技能评价问题上存在重要差异,对于明确新时期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方向具有重要启示。为帮助我国更快地建成技能型社会,面向未来,需要重构行业企业的用人之道。在技能积累方面,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开展有组织的技能创新活动。在技能更新方面,制定技能型人才阶段式培养计划,充分开发行业企业技能培训功能。在技能保护方面,处理好技术进步与技能发展之间的关系,发挥相互之间的互补作用。在技能评价方面,完善科学可操作的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加强技能评价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技能型社会是我国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战略,高职院校是技能型社会构建的重要实施单元,具有缓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动技能文化培育与传播、促进劳动者终身技能成长等应然功能。然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差、技能培训的供给偏弱、技能文化效能的效应不强、劳动力终身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阻碍了高职院校融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为此,高职院校应以推进产教融合为契机调整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以激发内生动力为切入点提升培训供给能力,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推进技能文化氛围的形成与传播,以模式创新优化终身技能培训的供给。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构建技能型社会的价值研究,从技能竞赛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转变传统社会观念、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国际地位三个维度,阐述了建设技能型社会所需要的"理论实践并重""人人皆可成才"和"追求精益求精"新发展观念,从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服务适应力"和"创新发展力"出发,分析了技能竞赛在构建技能型社会中对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以发挥好技能竞赛的"窗口作用""名片效应"和"平台效应"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中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向世界推介、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标准走向全球、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技能力量"等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技能型社会需高职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基于生态学与协同学的“道德—知识—技能”分析框架,将高职思政教育作为职教类型特质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系统,以此探究其育人机理:达至德技双馨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培养大国工匠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技能强国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进而,审思现实发现部分院校囿于学科、价值取向单一,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开发资源及创新教学能力欠佳,部分学生被动接受、融通转化自主发展意识不强。为此,高职思政教育需丰实价值取向,将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凝聚人心协同起来;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因材育人、以身示范;指向技能强国,助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在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的,是以新时代人才第一资源思想、终身学习理论、社会治理理论和技能形成理论为学理基础的。技能型社会建设既属于社会治理范畴,也属于教育范畴。我国现行的学制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形成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就是要遵照技能型社会建设规律,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普通学校教育的职业性内涵提升、职业教育制度的生态重构、继续教育制度的技能完善,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教育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职业教育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在于促进国家重视技能、带动社会崇尚技能、全面供应技能资源。但由于当前职业教育技能人才供应不足、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教育主体协助力不强等主要诱因,使其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效性不强。对此,要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满足技能型社会人才需求;全面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为人人供应均衡技能资源;提高职业教育主体协作力,营造良好技能学习氛围等可为路向,更好地使职业教育高质量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技能型社会是一种具有技能全员性、结构进阶性、文化相容性、制度保障性特征的新型社会形态。我国正在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但面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不顺、“学而优则仕”观念依然牢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亟待提升等现实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工匠文化氛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技能型社会建设可被理解为旨在通过强调技术知识传播,有效培养技能人才并丰富技能组织的社会改良行动,其落地不应局限在传统技能社会建设的体力训练,而应更加关注技术知识在技能人才上的传播、在社会组织的固化、在技能文化的隔代传递等方面的加强。缺乏承载技术知识的实体中介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难题,而作为全民使用的教材可作为全局性的实体中介,能够消解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空心化问题。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落地生根,亟待优化技术知识进教材,弥补教材不足,关键包括三重策略:科学开发技术知识,确保技能型社会建设落地有具体素材;优化教材呈现逻辑,确保技能型社会建设落地有知识脉络;开展教材知识治理,确保技能型社会建设落地有培养保障。  相似文献   

17.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在新时代建设技能型社会离不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也必将为职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做出一系列适应性变革。本文对技能型社会与职业教育发展之间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重点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从思维变革、体系重构、机制创新和政策配套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如何以建设技能型社会为契机,驱动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变革,从而实现从学历社会转向技能社会的新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产业、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教育类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促进就业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具体到从社会、企业、个体三个层面观照其所产生的价值,产教融合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开发能力、回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助于构建起面向人人的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可助力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针对当前产教融合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方面尚存的一些问题,在实践路径层面,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能型社会制度体系,增强产教融合对技能提升供给的支撑性,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主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学生技能成长的角度看,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是职业院校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视角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从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突出教师主体、回归课程本身三个方面着力,共同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方泽强 《职教论坛》2023,(10):16-23
我国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目标,技能型社会是指技能在职业选择和社会分层中起重要作用,技能和技能人才形成了系统的制度建构且得到政府和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形态。从历史上看,我国是学历型社会而非技能型社会;从现实中看,技能型社会是对学历型社会的补充而非取代。两种社会形态协调发展,但学历型社会仍占优势地位。建设技能型社会,政府、企业、学校、个人和社会是相关主体,承担相应角色和职能,缺一不可,切勿畸重畸轻。在建设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质地位、推动办学体制机制新突破、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