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场域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为场域、资本和惯习,教师发展共同体是高校教师进行自我发展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调查后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场域结构松散,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英语教师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部分教师之间缺少合作学习,教师发展共同体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目前的教学实践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培训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安排不合理,政府对于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再进行调整,教师发展共同体缺少共同心理建构的评价体系。大学英语教师共同体需要帮助教师进行资本因素的积累,学校要加强教师共同体场域的合作文化构建,并帮助构建协商式、具有共同心理建构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评价场域。  相似文献   

2.
为营造主体间性的教学场域,对教师及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进行了研究。针对话语权势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超脱二元对立的主体性思维、营造充盈意义建构的课堂氛围的话语权势消解策略,以建构一种对话性的主体间性教学场域。宏观层面上,建构主体间性教学场域需要由教师主导,多主体协同参与,在各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中探索同等关系的最大边界,保障主体间性教学场域的持续良性发展。微观层面上,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论述了主体间性教学场域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程玮 《高教探索》2013,(1):77-82,109
教学文化是教育文化的核心,其内涵阐明了教学文化建构主体的文化自主性并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实践交互生成集体学习的价值理念,它是以集体文化的生成过程和融合结果为基质,在交往学习场域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生成互文性的特质来呈现教育生活的文化样态,而这种教学文化生活形态的形塑根植于教学文化建构过程中教学主体间及文本借助于对话、交往和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文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凸显学习社会性的学习共同体具有共同的对话、规范、认同与归属等文化内涵。课堂场域下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是课堂文化,而学习共同体的文化内涵为课堂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合理的路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文化建构包含三个相互交织的文化建构过程:对话的场域——时空文化建构、倾听的秩序——规范文化建构、认同与归属——观念文化建构,并分别对应着课堂文化的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成为一种思考和探索教育问题的新方式,它突破了教学是反应和强化的观点,同时超越了学习是知识获得的观点:主张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记忆和吸收;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是主体间的互动合作。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冯·格拉瑟斯菲尔德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1] 因此,要革新作为基础教育的传统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无疑会受到建构主义教育主张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理论中,“场域”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一个社会学分析范畴。在布迪厄那里,“场域”指的是集特定的社会结构、习性、权力和具体的行动者之间的型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交往主体间性的关系状态。本文借用“场域”这一概念所要突出的正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因为“根据场域概念进行的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的思考”。[2]  相似文献   

6.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后现代主义与人群组织性哲学观等理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以人为本、以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实现"学习生活化";创设学习文化情境,建设学习生态环境。其建构及演进模式是:教授引领、"以人为本",形成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引领教师间对话、协商,建构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知识管理"嫁接校本教研制度,促成学习文化情境;自组织、自激励、自反馈,催生学习文化生态;使具有文化生态属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走向自进化、自生长、自完善。  相似文献   

7.
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习转向呼唤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教学转化,不断融合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逐渐形成了以增强学习者知识基础与宽度为条件重构其失衡的知识体系,以问题情境为注脚建构差异性认知模式和以学习共同体为交往平台验证假设与留白等具有内在逻辑和观念体系的教学转化过程,并需要克服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论引用过程中的教学场域时空局限、教师权威的传统“压制”以及以教为核心的文化固化形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进而形成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新文化,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学习理念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人们意识到学习共同体独特的学习价值。它作为当前超越学校情境学习活动的社会化延伸策略被提出,并开始了大量的教育应用研究,其思想在教育中得到了新发展。知识建构的社会性、文化场域、主体互动、智慧共享、环境给养成为学习共同体彰显其价值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取上海一所小学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程度较高的英语教研组作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考察我国学校场域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非制度化互动,分析其促成因素并建构基本互动模式。研究认为,重塑行政力量建构的教研组,使其跨越结构的束缚步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轨迹,需进一步优化学校文化建设与教研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域,规约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对话学习以平等对话为前提,以文化智力为依据,以工具性学习为必要构成,以创造意义为目标。课堂教学须秉承对话建构认知观念,倡导生成性思维,营造学习共同体,谋求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以重建课堂文化,使课堂成为倾听学生声音的场域,促使学生智慧生成的场域,学会对话与交往的场域,关照学生生命养成的场域。  相似文献   

11.
对“双一流”建设高校20位外籍专任教师的访谈显示,外籍教师来华工作的直接动因呈现出文化资本为首,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依序次之的总体特征,以及显著的知识生产性和个体性。其中,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呈现一定的地区与学科差异。直接动因的形成离不开知识场域、社会生活场域、意识形态场域的交互作用,职业惯习与个体惯习的双重影响,以及资本间的可转换性。基于此,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应从场域塑造、职业惯习尊重、引才资本调整、区域资源精准使用等维度明确各自职责,并加强沟通与合作,提升中国引才系统工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实现途径,从权力视角出发,课堂教学是一个各种权力关系运作的权力场域。从传统权力视角出发,高校课堂教学危机存在四个表征:教师中心权力的强化与学生权力的弱化;师生被物化引发师生交流的异化;自我意识丧失导致学生学习的普遍被动;严密的规训致使教学失去"生产性"。福柯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宏观权力思想的微观权力论,是观照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能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消解教师权力中心,构建平等教学关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对话式课堂教学,营造良性师生交流;发挥隐匿的规训,促进规训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本质上是相关主体所处的各位置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再生产的空间场所。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实质上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与权力场域相对的场域位置;各位置间的客观关系结构;千差万别的惯习。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发挥场域内相关主体的整体功效之外,关键在于场域与大学生既有的惯习间要形成一种交融状态。  相似文献   

14.
班级文化建构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域,决定着班级生活的基调和氛围,具有多维性、包容性、动力性等多种特性。班级文化的本质是教育场,教育场包括多维化、包容性、发展性、育人性等多种特点。教育场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整体来建构,确保文化影响的全时空、全过程,以及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场域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切实在班级文化中得到成长;也要把学校、家庭、社会、时代等多种要素结合起来建设,确保教育场域的包容性,使之和其他场域形成联动作用;最后还要采取全人策略,肯定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存在,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 ,在学校场域中 ,权力常常与知识结盟并演变为一些细枝末节的权力技术 ,由此造成学生主体性的自我控制、自我否定以及主体被监管与被建构的诸多现象 ,导致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但与此同时 ,在学校场域各种复杂多元的位置关系转换中 ,权力的控制并非都有效 ,权力控制下的期待往往会以“悬置”告终 ,并引发师生之间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互变。作者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指出 ,教育过程中对某些权力或权力技术的误解误用 ,是导致教育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是大学基于"师生"主体,以文化资本为核心逻辑演化而成的"教学文化生态场域"、"学术文化生态场域"及"管理文化生态场域"关系构型。在这个构型中,大学教学文化、学术文化及管理文化既相互区别,自成子场域,又相辅相成,整合形成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在大学场域关系中,教学文化与学术文化是对立统一的,管理文化与学术文化是主体交叉的,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是管理在调节教学与学术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就大学文化生态场域资本流转所处的地位而言,教学文化生态是本,学术文化生态是根,管理文化生态是魂,三者权力主体交叉、资本交流多元,成为大学场域不灭的冲突和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与冲突形成了"三域"的有机联动,为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治理提供了现实的际遇。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混合式教学的全新复杂教学场域空间,对教学参与主体及其动态关系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高校师生关系的发展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包括教师角色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设计面向学生不足、师生互评动态反馈不够以及师生互动质量不高等方面。混合式教学场域中高校师生之间知识话语和规范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教师的威信确立依赖于微观权力而非宏观惩戒权。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场域空间规律特征,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应该遵循提高教师德行风尚、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多元主体协同、优化教学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是目前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与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有力举措。文章阐述了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下共同体的特征,从合作愿景、合作参与度、合作共享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中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是以文化交融为基点,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参与和共享知识库为途径的学习组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项目式学习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开展项目式学习首先应为学生建构项目式学习的场域,通过筛选和优化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主、次驱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围绕驱动问题明确场域建构目标,设置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利用共同体的组建确保场域的流畅运行,期间教师提供相应资本,帮助学生掌握后,占据特定的空间位置,形成项目式学习场域中的良好惯习,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家园政治中的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同霸权性权力相关联的,是阶级、共同体与种族行为的外化形式,它是建构主体不断建构的问题,是由不同的场域所控制,是不断流动的协商模式家园。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通过反叙述的家园政治话语对抗主流社会的叙述策略,擦抹来自宰制社会的文化身份,以选择性接纳和排他性模式建构华裔政治家园,搜寻家园所带来的一种归属感,凸显差异的华裔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