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广告产业也不断以各种形式向新媒体渗透,出现了新媒体广告的多种形式。美国既是互联网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广告行业的中心,据美国eMarketer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数字广告产业达到了940亿美元。新媒体广告在北美市场大行其道,各种形式层出不穷,在线行为广告就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方式。在线行为广告(Online Behavioral Advertising),简称OBA,是广告主通过追踪消费者在线行为从而锁定目标消费者,并发送相应的网络广告来获取特定利益的一种广告活动。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权威定义,在线行为广告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消费者在特定的计算机或设备上浏览网页的行为数据,来预测用户的偏好或利益,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商业信息的广告方法和行为。①研究已经证实,在线行为广告能将其产品或服务覆盖至最恰当的网络用户,在跟踪和匹配用户的在线行为和兴趣偏好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在实际效果中,以这种方式定位的广告,在转换率(Conversion Rate)和知名度方面,其效果是一般定位广告的3~5倍。  相似文献   

2.
行为定向广告基于对消费者网络行为追踪所获得的数据,通过个性化的广告内容传送开辟了网络广告经营的新空间。网络消费者在享受行为定向广告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新的隐私担忧。国外在治理行为定向广告中消费者网络隐私问题上,试图实现保护消费者隐私和鼓励网络经济创新之间的平衡。在主要采取的立法规范、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等举措中,国外冶理行为特别强调行业自律的作用。中国网络广告业的发展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国外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行为定向广告侵犯消费者隐私问题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被多次整治,但层出不穷,如何看待明星代言广告这种行为?本期专栏文章《明星代言广告行为的经济分析》,用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对其作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经济时代,注意力的稀缺使得注意力资源成为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广告的经济功能本质上是建立在注意力商品交换之上的。在注意力经济助推广告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广告所负载的社会功能日趋淡化,广告行为不同程度发生了异化,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探讨应对广告行为异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炜 《今传媒》2006,(5):47-48
广告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它遵循“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原理,同时,它又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离开信息传播,广告就失去了载体,因而也就无法实施。把两者加以综合,广告的实质是一种依托信息传播而进行的经济行为。从广告的终极目标来考察广告的两种属性,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经济属性,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监管的必要性、监管的独特主体、互联网广告的边界等方面对《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本文鼓励通过推广"原生思维"达成广告与内容平台的契合,并建议以"付费"作为厘清互联网广告行为的标准。互联网平台的许多商业行为被"误认"为广告行为,这需要纠正。同时,应该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与政府形成上下联动,共同监管违法广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藏秘排油"、"三鹿奶粉"事件中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行为被屡屡曝光。由于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这种行为给我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和产生原因入手,提出了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责任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藏秘排油"、"三鹿奶粉"事件中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行为被屡屡曝光。由于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这种行为给我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和产生原因入手,提出了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责任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观看情境的特殊性,是电影映前广告区别于其它广告形式的重要特征。笔者从受众视角切入,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与分析思路,通过观察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受众主动观看与被动观看两种广告观看行为,及影响这两种行为的受众因素。笔者认为,受众的广告观看是处于特定情境中、一种复杂的观看行为,理解情境即是一种重新发现受众的过程;情境因素的考量,应成为映前广告效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广告媒介接触频度、广告媒介接触偏好、广告媒介信任度三个维度,考察广告媒介接触行为对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王晋 《传媒》2016,(17):89-91
百度竞价排名搜索推广机制的性质认定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分析“魏则西事件”认为搜索引擎推广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特定搜索行为,这种行为从形式和效果上看,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告特性。百度搜索推广服务,是以技术来伪装的互联网广告,是互联网领域的新型广告营销形式,应当按互联网广告的规定处理,百度可以认定为广告发布者。  相似文献   

12.
魏岚 《青年记者》2008,(14):28-29
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曾经说:"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广告作为一种高度开放的大众传播行为,在信息时代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广告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繁荣,还有精神层面的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虚假宣传.如何有效地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规范广告市场和广告行为,从根本上遏制虚假、违法广告行为的进一步蔓延,已成为我们行政执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左冰雁 《大观周刊》2011,(23):151-151,153
广告是一种极具策略的交际行为,广告宣传是一种说服性语用言语行为,而预设策略是广告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使用不同的语用预设策略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达到进行广告宣传的目的。语用预设自身具有的合适性和共知性,在广告语篇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广告实例进行语用分析,进而讨论了语用预设策略在广告中的应用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势能理论”与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信息传播不是一种散发式的传播行为,而是一种具有特定指向型的集约式传播行为,因此广告信息传播具有方向性。广告传播方向是指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的信息流动的方向性。其核心是“谁流向谁”的问题,这是广告传播的核心问题。广告传播方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多元化的流动过程,包括信息流动、利益流动、文化流动等多个方面,这些流动过程共同决定了广告传播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告传播负面影响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殿元 《现代传播》2001,(5):99-103
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广告所负载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广告意象形态大行其道,消解着意识形态的霸权,并对人们心智和行为实施软控制;受众耽迷于跨国广告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以西方的生活模式来设定现代化目标;广告的消极示范效应扭曲了人们的心理常态,导致了"炫耀性消费"、"消费陋俗"等畸形社会行为的出现;广告语成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再生方式,进而影响了主导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对广告的过分依赖,导致媒介产品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受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重识广告传播伦理。伦理关乎正义与善恶,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准则,它以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对人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法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传播即伦理”观念的确立表明:传播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相应的传播伦理。①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和宣传作用的行为,天然渗透着伦理道德的影响。广告传播行为中产生的道德准则,即广告传播伦理。  相似文献   

17.
吴辉 《新闻大学》2007,(2):141-144
虚假违法广告有八大利益相关者,他们都是“理性经济人”,试图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他们会根据成本和收益关系的变化,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本文在分析虚假违法广告八大利益相关者的成本与收益以及成本与收益关系的变化对他们行为选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虚假违法广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名人广告这一热点问题,从伦理学角度探讨了名人在广告活动中道德失范的表现及规范名人广告代言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11):32-41
在时下的大数据时代,在线行为广告已被大规模使用,其所带来的隐私侵犯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对在线行为广告进行规制,以更好地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线行为广告的概念、发展简史和运行机制,之后详细阐述了其所带来的隐私隐患,以及对其进行规制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规制的重点应从用户转移到政策制定者和网络服提供商方面。具体来说,应通过立法手段要求从事在线行为广告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恪守以下几项原则,即确保数据的匿名化处理;杜绝敏感数据的收集;杜绝未成年人数据的收集;建立数据的访问、修改和保留制度;建立严格的追责机制;以及完善用户的投诉机制。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将个人信息保护落到实处,同时推动在线行为广告和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湘 《声屏世界》2003,(12):46-47
目前广告市场中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以及广告发布内容虚假违法现象总是在广告运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而影响了广告市场秩序,甚至会造成守法经营的竞争不过违法经营的,质量好的产品竞争不过通过广告胡吹起来的产品,这些极不规范的行为和极不合理的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没有经过行政审查或者没有取得相应的广告证明便擅自发布的广告;超越批准范围进行宣传的;利用夸大、含糊不清语言宣传从而欺骗、训导消费者;使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进行宣传;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广告从业者之间不规范手段竞争;不认真执行广告宣查员制度发布广告。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