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炜 《现代企业教育》2009,(14):125-126
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充分论述了加强党风建设对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校党风建设,营造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的良好氛围。同时本文通过调查、座谈等形式分析大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学风与教风、党风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加强教风建设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关键,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是优良教风学风建设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周正  李树学  刘影 《文教资料》2009,(17):194-196
学风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通过思想教育、师德教风、学生自我管理、宣传载体等采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党风、学风、教风、考风四者关系的研究发现:党风是基础,教风是关键。要从党风入手把握教风,达到以党风促教风、带学风,以教风育学风、强考风的效果,加强高校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撇开管风孤立地讨论教风与学风难以彻底解决教风与学风问题。一方面,管风通过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心理契约、组织认同等对教风产生重要影响,是教风的风向标;另一方面,管风通过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观对学风产生重要影响,是学风的引擎。在校风建设体系中,管风建设是关键,教风建设是核心,学风建设是基础。管风对教风、学风发挥着强大的导向、同化、激励、约束作用,应以管风建设促进教风与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成 《教育探索》2009,(3):69-70
目前,大学生学风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少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缺失、学习状态较差等问题.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应采取以下策略: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重视学风建设;以完善制度为基础,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建设,以师德、师风和教风引领学风;强化教育管理,以弘扬正气为根本督导学风;加强"三项建设",以浓厚的成才氛围培育学风.  相似文献   

6.
王蕊 《教育探索》2021,(11):76-81
基于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宏观背景,探讨高校教风与学风良性互动关系的建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教风与学风的内涵指向,厘清教风与学风的辩证关系,透视高校教风与学风良性互动的现实困境,探析教风与学风良性互动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具体的建构策略.实现高校教风与学风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以优良教风引导学风;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以优良学风促进教风.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五所高校的教风和学风情况调查显示:重庆高校的教风评价较好,学风评价“一般”,教风调查各项评价的均值普遍高于学风;重庆高校教风评价与学风评价存在显著性正相关;重庆高校教风、学风评价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异显著;不同的评价主体对重庆高校教风评价差异不显著,对学风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映霞  汪斌 《高教论坛》2012,(2):102-103,109
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需要以校风建设为统帅,以教风和学风建设为两翼,三个方面齐头迈进,才能有效地改变一所高校内在的精神面貌,为学生的成才、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梅娟 《时代教育》2014,(7):62-63
高校的教风和学风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和生命线,教风和学风的好坏直接反映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二者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教风是学风的基础,学风反作用于教风,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通过阐述了高校教风和学风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教风和学风中存在的新旧问题,最后就如何推动高校教风、学风良性互动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吴滇 《文教资料》2008,(14):162-164
本文围绕近几年升格的新兴本科高校的学风和教风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学风和教风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学风与教风的基本关系是教风决定学风,学风反过来又影响教风.这些新兴本科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来推动学风和教风建设.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来影响和推动学风建设.要努力推进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来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和改善学风和教风.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普通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课,大学语文目前处于一种“学生不爱学,老师难教学”的尴尬状态.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新的语文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语文的兴趣已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该充分明确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把大学语文课程建构成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道德、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大学生最基本的职责与任务,学风建设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当今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明显,自律性不强,学习意识不足等因素致使班级学风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班级学风建设重要性的分析,探寻出适合当今90后大学生班级学风建设的有效路径,以给高等学校班级学风建设提供有利借鉴和帮助,使大学生在良好学风建设班级中,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学习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元认知理论,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反思性学习,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在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填鸭式教学方式向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式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而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阐述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的要求和注意点,以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在听说方面的能力,进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是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新的课题。这一探索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后学习媒体资源,为老师提供更有价值的辅学资源,成为推动目前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改步伐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量表对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52所高校的92122名大学生进行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和学习收获偏正面,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大学生的学习观和课堂体验既直接影响学习收获,也通过学习方式间接影响到学习收获。学习观、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对学习收获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存在差异。根据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指标结构分析的结果,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和学习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多维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大学生多维途径的互动;深化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实行分类管理,形成高校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建立全国高等学校分类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持续实施国家大学生分类教学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7.
白玲 《当代职业教育》2019,(2):35-40,55
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高职院校质量"攻坚战"的成败。但制约高职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利用系统工程学中的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求其关联性和层级性,构建高职学生有效学习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据此建议,以问题化的情境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以科勒的ARCS模型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多元交往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建构、以学校软硬条件为保障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度,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普通高校连续扩招,使得成人高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成人高校的学风不容乐观。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教师、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狠抓教学基本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严格规章制度,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和配合,是加强成教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学校制度文化的角度来看,教师影响、教学制度建设、学校制度建设对促进大学生学习观念的养成,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大学通识教育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形式要从单向性、封闭性向多维性、开放性转变,教学活动的空间要扩展至教室以外的图书馆这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大学图书馆将成为通识教育教学的主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