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发达国家都致力于科学教育理论的创新和科学教育改革。特别是美国联邦教育部和全国性著名教育科学组织在美国大财团的支持下,先后搞了几套雄心勃勃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计划,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订的《美国2061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培养美国的儿童,使他们适应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接近地球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但是,1991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一半  相似文献   

2.
1996年美国正式公布出版了“国家科学标准”,这是美国科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准”,也被称作美国90年代的第三个国家级科学教育改革方案。在这里,本文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家标准”的主要特征;(2)“以标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的战略框架;(3)“国家标准”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科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展示的自然观和特有的科学方法论,更有利于促进一个国家和学生个体的发展。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认识到了科学教育对整个国家命运的巨大功效,并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教材。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的科学教育还远远适应不了新世纪发展的需要,美国二十世纪科学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布鲁纳所编教材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世卿  张宏 《天中学刊》2004,19(5):19-22
因前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规模教育改革,即学科结构运动,基本上着眼于课程的改革,旨在加强科学科目的教学,培养高级技术人才.70年代初倡导关联课程和人文化课程,目的在于改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离的现象,但使中小学教育再次走进学术性衰弱的误区.70年代中期出现的“恢复基础”教育热潮,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恢复了传统主义教育的一系列做法.80年代掀起的教育改革,着眼于教育的综合改革,以《2061计划》的出台为标志,美国的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学校科学教育历经了5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引起了全世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大力支持;科学素养基准与教育标准及实施计划相互配套;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得益彰。借鉴美国科学教育经验,对于我国学校科学教育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科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同时又是历次教育改革的先锋。所以,研究战后美国科学教育目的的演变对于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战后美国政府、教育界、民众三股力量对科学教育的关注、三种力量的不同组合,使科学教育目的在不断变化中趋向一个又一个平衡。大体上,美国科学教育目的经历了培养科学家、培养有生产力的劳动者、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育应给予中学生什么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学素养国际教育运动的兴起国际上对科学素养的研究从 2 0世纪 70年代就开始了 .“科学素养”成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中心概念 .在美国 ,像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一样 ,科学教育运动的兴起源于学校科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如学生科学业成绩下降、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经济优势的相对丧失等 .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 .1982年 10月 ,《纽约时报》发表题为“Sputnik号卫星再现 :科学和数学又有麻烦”的文章 ,便是一个开端 .1983年美国教育优异委员会出版的《国家在危险中》宣称 :美国的教育未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致使美国…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十分重视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并提出了教育目标和相应标准。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以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为契机,反思中小学科学课程、师资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追求卓越,进而掀起了新一轮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9.
私营企业是美国科学教育社会性支持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以经费赞助为主的资金支持以及与政府(或大学)的多渠道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和科学教育普及.作为美国最大的教育实验仪器制造商,有着近60年历史的PASCO公司对科学教育的一系列支持值得人们关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PASCO公司在科学实验室设备和教师资源方面的具体支持措施,以期为我国相关科教公司提供发展建议,助力我国科学教育的普及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尤其是8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欧盟于世纪之交开始实行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在这次科学教育改革中,欧盟始终以终身学习的大教育观为出发点,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促进所有学生科学兴趣"为主要目标,重视基础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并力图实行几大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开放、民主与包容的科学教育环境。欧盟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新举措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琴 《教育学报》2007,3(2):67-71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上兴起第二次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浪潮。此次改革中,各国均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不约而同采取了一些共同的措施以推动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这些共识之举包括:1.理论先行,为科学教育改革提供理念指导;2.颁布科学教育政策文件,制定科学教育标准;3.围绕科学教育目标,全面推行课程改革;4.改革科学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明确科学教师标准;5.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科学教育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为我国科学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不少的问题和困境。通过对课程设置及教学进行探析,主要存在"学科本位"的专业课程设置违背了科学教育的本义、科学教育专业与社会环境的不相适应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策略:一是明确科学教育专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二是改革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加强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争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Over the past 10?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leading science education journals that report on research about teacher identity and describe interventions that support teacher identity development. My purpose in this review paper is to examine how the construct of science teacher identity has been conceptualised and studied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doing so, I synthesise the findings of 29 empirical studies on teacher identity within the field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an attempt to respond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 In what ways have researchers used the construct of teacher identity to examine science teache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 What approaches to supporting science teacher identity development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Following that, I identify gap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I offer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science teacher identity and identity development: (a) studying teacher identity as a process; (b) connecting science teacher identity research and reform recommendations; (c) conducting large-scale, longitudinal and life-history studies; and (d) examining teacher identity enactment in school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了解建国以来中小学科学教育沿革的基础上 ,从科学价值观、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 ,探讨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科学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巨大的成就后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效能的发挥。本文着重剖析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社会科普教育网络以及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In the late 1950s, when a new curriculum for the Danish upper secondary school was under construction, the reform debates on science were strongly concerned with the scarcity of technolog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educated labour, and thus relations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welfare were stressed. Simultaneously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humanism was likewise emphasised and discussed. It is this latter issue that is the subject of analysis here. I argue that describing science as a form of humanism served a number of different purposes both within and without a narrow school context. It was far from clear what the practical consequences of this rhetorical figure was to be, although some attempts were made within the new curriculum plan to break down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However, picturing science as humanism also served legitimising functions both with regards to the new science curriculum and with regards to a general political program of progress and welfare through suppor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us, the curriculum debates on science education were part of a much broader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ebate in which the image of science was negotiated and transformed. Such curriculum debates can, I argue, be understood as cultural boundary work in Thomas Gieryn’s sense.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我国高等理科本科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全面准确了解现状,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调研组"对我国高等理科专家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案例访谈。调查发现:高等理科本科质量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高等理科教育要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建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建构整体性的学习支持体系;开创革新性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高效学习海量知识;相关研究要总结并标识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性的关键特征;加大教学资源投入的制度保障;改革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动力和教学能力;加强专业教师的发展和培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国外理科教育改革与继续教育的状况和我国中小学理科教育与继续教育进展出发,提出我国理科继续教育的六条措施.对今后全面开展理科继续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