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很多老师在演示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时是这样操作的——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氧化层,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氯气要事先收集好,到课堂上演示时可能有泄漏;(2)在把氯气倒扣到钠的上方时,氯气也极容易泄漏发生危险;(3)需对金属钠进行加热,消耗一定的能源。针对以上几点,笔者对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现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操作1.取一支大试管,塞入带干燥管的胶塞,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2.取下带干燥管的胶塞,在干燥管里垫一层石棉绒或玻璃丝,往试管内加入约1克高锰酸钾晶体,再注人约2毫升浓盐酸,立即塞紧带干燥管的胶塞,用一小块硬纸片盖住干燥管口.3.高锰酸钾跟盐酸反应产生氯气,当干燥管里出现黄绿色气体时,移开硬纸片,向干燥管内投入用滤纸吸干煤油的绿豆大的金属钠.金属钠在氯气里激烈燃烧,在干燥管里产生大量白烟,这就是氯化钠固体.如果再向干燥管投入金属钠,金属钠仍在氯气里燃烧.二.实验装置图三.优点1.改进后,…  相似文献   

3.
操作过程: 在试管A底部放置一块新切的金属钠,塞紧单孔塞,在底部加热,观察到钠熔化成光亮的球状时立即通入氯气,并停止加热。(如在熔化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人教版),在讲解化学键时做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是:取一粒黄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观察现象。图1钠与氯气反应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提出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钠与氯气的燃烧、氯气的制备及氯气性质的探究都是重要的探究性演示实验,但这些实验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教材中三个实验都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钠在氯气中燃烧时有大量氯气参与,氯气易泄漏;氯气的制备温度不易控制且反应容器中有大量氯气残余不易处理;氯气性质探究需要逐一检验,耗时长,过程复杂。  相似文献   

6.
1 金属在氧气中燃烧 我们实验室购置的燃烧匙大都是铜制的,在做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时,常因铜的干扰产生黄色烟雾,另外非金属磷在氯气中燃烧也产生类似的干扰,给学生造成错觉,有的学生误认为钠或磷在氯气中燃烧本应就是有黄色火  相似文献   

7.
对初三《化学》P82实验2-10“钠在氯气中燃烧”,我们作了一些改进,达到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的效果。改进后的实验不需要加热,氯气随用随制,不会外逸而污染空气。其实验装置如下:实验现象:当黄绿色的氯气进入试管数秒钟后,即见管内金属钠逐渐熔化,继后迅速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稍息,白色NaCl固体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课本(全日制十年制)第一册第三章第六节——离子键一节课中,教材以金属钠跟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为例,用轨道式表示其分子的形成。当钠原子和氯气起化学反应时,钠原子的3S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3P轨道上: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一化学教材,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一课中,[实验5-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演示实验,教材采取将金属钠放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至钠融成球状时,将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然后观察现象。对此,笔者认为不太妥当,金属钠放在空气中预热,首先会有一部分被氧化成白色的氧化钠,与本实验结果生成的氯化钠颜色一样,不能令学生信服;再者也是本实验的关键所在,要控制钠不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给金属钠预热时掌握加热火候,这是比较难操作的,如预热不够,氯气瓶扣得早了,反应不剧烈,钠不燃烧,只冒白烟。如预热过头,钠已在空气中燃烧,此时再扣氯气瓶,,虽可…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人教版),在讲解化学键时做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是:取一粒黄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实验用品:钠、浓盐酸(比重1.19)、10%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分液漏斗、T形三通管、玻管等。 二、特点:试管呈现明亮,现象明显,能见度大,能很明显地观察到钠跟氯气反应的现象。和氯气简易发生装置组装在一起便于教师演示使用。 三、操作过程:在试管A底部放置一块新切的金属钠,塞紧单孔塞,在底部加热,观察到钠熔化成光亮的球状时立即通入氯气,并停止加热。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中关于"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实验的描述:取一块绿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先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再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图1),让两者发生反应.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一是氯气是有毒的气体,在发生反应时伴有剧烈的刺激性,人吸入少量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现行高一化学教材介绍的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可防止氯气污染环境,实验现象也更明显了,现简介如下。a.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钠在氯气中燃烧装置b.实验操作:将新切取并吸去煤油的金属钠一粒,放入具支试管中,将具支试管的支管(如太短,...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不使用石棉,既能使实验易做,而现象又明显的问题,我们采用用粉笔未取代石棉来进行钻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步骤〕:在燃烧匙里铺上一层粉笔末,放入已擦尽表面煤油的一小块金属钠,加热,等钠刚开始燃烧,就立刻连匙带钠伸进盛氯气的集气瓶里。此时,很明显地观察到黄色火焰、白色浓烟。实验结束,还可看到,烧烧匙内粉笔末上留有氯化钠晶体。  相似文献   

15.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使用氯气时应尽量减少其向空气中的选散.现将此实验作以下改进,既可防止氯气污染环境,又可以演示氯气跟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可谓一举两得.该实验操作简便,经笔者多次实验,效果良好.操作步骤:1.收集一集气瓶氯气,用毛玻璃片盖好,放在实验台上.2.在烧杯里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先关闭止水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置于铺有薄层细砂的燃烧匙里加热,到开始熔化时,立即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同时用胶塞盖好瓶口.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光亮的黄色火焰,并生成白…  相似文献   

16.
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燃烧,大部分是可燃性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但实际上,燃烧并不限于有无氧气参加,例如,氢气、金属钠在氯气中也能燃烧.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一课时[实验1-5]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演永实验,教材上是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氰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教材中某些实验虽使用多年,但由于缺乏实验的设计创意,实验过程中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对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存在明显的不足,已不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要求。现对其中两个实验进行设计改进。一、氯气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的改进1.教材中的实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111面[实验5-4]为"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该实验操作中石棉网用一次损坏一张,造成严重浪费;扩散出来的氯气造成教室环境污染,且氯气需预先制取,无法随用随制。与之类似,苏  相似文献   

19.
教学氯气的化学性质 ,通常需要专业教师在实验室中的通风橱中逐项进行操作、演示。教师要使用的仪器数量较多 ,步骤也繁杂 ,因此不利于知识内容的详细讲解 ,也很难让每位学生都观察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细节。笔者通过实践探索 ,设计了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装置 :利用圆底烧瓶产生氯气 ;利用橡皮塞钻孔固定几种反应物品 ;利用安全漏斗中的弯管注入少量水 ;利用漏斗上球部装盛碱液棉纱球 ,如图 1所示进行安装。操作步骤是 :在 2 5 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图 1 氯气性质演示反应器适量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在橡皮塞上钻 2个小孔 ,分别插入一根细铁…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 ,较之原来教材在内容和编排形式上有很大的改动。尤其在化学实验上有很多改进 ,本文主要就几个教师演示实验略加探讨。1 Na与Cl2 的反应旧教材将此实验安排在氯气这一节中 ,是将黄豆粒大的一小块钠放在铺上石棉和细沙的燃烧匙里加热后 ,伸进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但若选用玻璃燃烧匙受热时易炸裂 ,而金属燃烧匙又易受腐蚀。新教材将此实验放在离子键这一节中 ,且作了改进 ,是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熔融成球状的金属钠上方。改进后的实验既克服了旧教材实验中的缺点 ,又能使操作简单 ,说服力强。2 Na与水的反应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