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课程领导"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这两个概念进行解读和比较,并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误区进行分析,厘清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个关键词:忠实执行、适度调适和鼓励创生。国家课程校本化首先要基于课标,以"忠实执行"为基础;而后以"适度调适"为基本方式;最终以"鼓励创生"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对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再加工",是学校课程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确切地说,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学校发生的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校本程度"上的差异,完全忠实  相似文献   

3.
国家课程校本化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旨在满足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性,彰显了办学特色,丰富了学生体验,为学生顺利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2013,(8):8-10
激活校长课程领导意愿开启课改草根时代课程论学者辛德尔(音)等人归纳出了课程实施的四种取向: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创生取向。回顾我们历次课程改革(有的是教育革命),在实施上,采用的一直是单一的忠实取向。由此建立起来的以学校、教师忠实执行统编教材为标志  相似文献   

5.
国家进行课程改革,学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升课程效能。课程效能是指课程在促进个体经验增长和课程目标达成上所产生的有效结果和能力。我国目前普通高中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实施主要体现为忠实地实施国家规定课程、对部分国家课程进行调适、对全部国家课程进行调适三种样态,三种样态的课程效能逐级提高。要促进学校课程效能的提升,需要学校增强课程效能意识,完善课程设计,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和教师培训,设立指向目标的课程评价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的实践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课程创新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课程选择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确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的过程。四种实践模式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交叉,反映了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从政策上讲,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合法性;从理论上讲,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实践中我国教师的课程创生却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对课程的忠实实施及其批判性的失落;教师对课程的无意识改变及其自为性的缺失;教师在课程实施层面的创生及其偏狭化。  相似文献   

8.
南开中学是我国近代中学教育的一面旗帜。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为培养“允公允能”之学子,南开中学提出了课程的生活历程观,形成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南开中学注重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表现为:拓展课程类型,丰富“生活历程”;调适国家课程,增强教育效果;创生特色课程,聚焦现代能力。基于生活历程对课程进行全域规划,基于学生立场使课程适应学生需要,基于关键能力让课程指向育人目标,是南开中学课程实践给予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校本化是国家课程实施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其中一种主要方式是调适课程,就是对国家审定的教材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校本化处理,使教材、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需要对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校本化探索。支架式教学是一个有效的突破研究点,试从支架式教学的三个定位、四个类型、五个环节谈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育,发挥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课程认识的心智品质和课程建设机制的“课程想象力”,强调以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共同体,共同推动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及课程的人才培养价值功能,其建构和完善是高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凸显出新意。  相似文献   

13.
“课程链”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新内容。从“课程链”内涵解析、“课程链”建设的实施和“课程链”建设的教学管理诸多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校园资源整合对于高职院校"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是"素养工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构建"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的核心。校园资源整合的"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由"分层进阶式"的课程实施平台、"模块化教学"的教学组织机制和"考评结合式"的考核评价机制等构成,是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编制并实施有个性的学校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学校课程计划是理想课程与学校现实之间的结合点,是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上海市大同中学在统整已有学校课程资源及借鉴国内外课程经验的基础上,于2008年开始了编制课程计划的个案研究。大同中学的课程围绕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这一培养目标设计,构建起为学生人格和潜力的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养成提供足够时空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期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融合、工学互动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工学互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教育的关键。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学互动”课程体系构建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五个方面对“工学互动”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研究:确定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开发、设计课程模块、组织课程实施、完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以项目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多数职业院校来说,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发展的初级阶段,即对项目课程基本理念的认可已成为常态。但“认可”并不等于“普及”,更不等于“内化”,这种困惑尤其体现在接受理念之后、课程设计之前。如何做到既在宏观的设计思维上始终将“项目”作为行动的指引,又在设计细节上将“教学单元”逐步转变为“项目”载体,是目前各职业院校在实施项目课程时需要思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斯科普课程是美国广泛运用的早期儿童教育方案课程模式之一。海斯科普课程的特点为:注重儿童发展中的关键经验,注重教师专业性发展,重视环境的创设,家长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海斯科普课程以游戏的形式在活动区开展,实施过程用"五个时间"来概括,即计划时间、工作时间、整理和收拾时间、回忆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和大组活动时间。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启示为:尊重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重视环境创设,强调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19.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课改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整体改革的成败。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标准,这必然就要求课程评价从各个方面都发生转变,以适应改革的趋势。一直以来我国的课程评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在此简要分析与评判以往的课程评价,并在新课改的视野下重新认识和厘清课程评价,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课程本身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