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也大不相同,为此,教育好一个学生既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多合一"教育模式和良好的家校合育的教育环境,还要实现家校教育理念互通,切实为学生搭建起喜闻见学、快乐成长的健康舞台。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积极策划家校互动方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为支撑的育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关注日益升温。家庭和学校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两个重要场所,缺一不可。家校联手、共同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如何提高家校合作层次,提高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家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践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我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家校合作方面的困惑,为寻求家校合作的突破口,我校以家校心育课题为依托,通过拓展学校教育活动空间,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整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补充。一、送教下乡,"五个一"给家长"补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5+2=0"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应该做到"五个一"。1.一个坚强的组织体系为深入推进县域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家  相似文献   

5.
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主要指两者在学生教育中的权利和责任。因现实中经常发生两者的缺位、越位、错位和退位现象,为确保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统一,首先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内部关系、教育功能、教育水平、表现方式和教育过程的区别。为实现家校共育中学校和家庭权责统一,应做到:以"太极型"家校关系为理念引领;实现学校指导家长和家长参与学校相辅相成;协商确定学校和家庭的权利与职责;明确学校和家庭各自地位,积极协作;厘清学校和家庭各自角色,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补充和延续。家庭与学校的和谐互动,是推进现代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然而,现代化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已经是新生一代家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如何促进家校携手合作呢?在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引下,我校建设了以下三个智慧教育平台: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家长成长工作坊、"天天家长会"平台。通过这三个家校平台的搭建,我校在家校互动、和谐沟通工作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胡卫芳 《江苏教育》2014,(20):53-54
<正>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一家庭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这充分说明了任何教育都应该开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加强学校对学生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引导,帮助家长和监护人承担好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9年,我校利用假期开展了"百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活动的主题: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我们拟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成长。好学校不仅应该是学生们学习的乐园,还应该是家长们成长的天地。构建"新生命家校共育"系统,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一、缘起——"新生命家校共育"需要家长的成长2016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家庭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需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家校合作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为此,我校以"开放、民主、融合"为宗旨,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敞开校园大门,架起家校桥梁家委会委员轮值是让家长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孩子,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加强家校之间合作与交流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每周三上午,海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双向活动。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学手段,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家校互动"是指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通力合作,互为补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好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传统的家校教育中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孙海英 《师道》2016,(4):47-4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家庭共同承担着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和幸福成长之责,共同担当着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之重任。近年来,我们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搭建家校合作的信息化沟通平台,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参与,尤其是针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走医教融合、家校共育的育人之路。德州特殊教育学校在山东省首设德州市特教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联盟,通过医教融合,延缓和改善特殊学生疾病影响;通过家校共育,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佳解决方案,促进特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为区域特教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特殊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力其健康成长,努力打造特教学校家校融合教育的德州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环境系统。一方面,学校教育影响并制约着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以它的力度和成效制约学校教育的成果。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性,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机制,让两者紧密结合,携手育人,发挥最大的效力,这是当前提高家校合作成效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基于"人文立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着力于构建"适合初中生主动发展"的家校合作模式,要求家长成为学校教  相似文献   

17.
<正>要教育好一名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而是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要形成家校协同教育的合力,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家校交流沟通的常规手段很多,其中家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由此可见,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的协同性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这种协同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关注,家校间的沟通范围要扩大到对学生人生规划、心理成长等方面的指导,家校之间在这些问题上也要达成共识,以期获得教育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指导和帮助,但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构筑起教育学生的"铜墙铁壁",学生的健康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为此,我们一直强调并要求班主任要不定期地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汇报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家校联合,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基层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家校合作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家访、家长接待日、家长沙龙、网络平台等方式与途径,来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积极推进家校合作。在此基础上,我校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家校合作的有效模式,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同伴互助沙龙"这一模式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从2011年12月成立至今,"家长同伴互助沙龙"以"助人自助、互助共赢"为宗旨,在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整合家长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