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个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一套文本系统.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教育思想的嬗变以及教育制度的转型,至关重要.一部作品之成为"经典",除了自身的资质,还需要历史机遇,需要时间淘洗,需要阐释者的高瞻远瞩,更需要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现代史视野中的教育与文化,决定了"现代中国教育"不可能安于校园一隅."文学教育"必须介入当代文学进程和当下的思想文化进程,而不应局限于大学课堂和具体知识的传授.对于"大众文化"研究,我更倾向于在与精英文化的对话状态中,来讨论它;而不是将其孤立起来,越说越深刻,越说越伟大.理解二者之间的互相对立与互相转化,可以把事情说得更全面,课题做得更深入.  相似文献   

2.
民国伊始,社会背景的混沌以及文化危机的出现,一大批学者开始着眼于教育,以期实现教育救国的伟业,张君劢亦是其中一员.传统书院作为我国文教事业的"地标",除了对社会民心向背有着"启明星"式的寓意外,自身还包含着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文化等内在价值.伴随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需要,我国传统书院在当代大学建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但仍存在着大学与书院如何一体化相融合的种种困境.民国时期张君劢复兴书院制度的立意及实践行止,对我国当前大学书院建制中的文化传承、双层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育人等书院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以古鉴今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如何让文化历久弥新,需要文化主体的创新能力不断地被提高,这就关系到制度的支持以及社会氛围的营造,需要对文化的原创性给予更多的关注。中国文化主体创新能力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以及如何提升文化主体的创新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问题。现阶段将文化主体创新作为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和共同意志。如何使中国梦成为激发中小学生爱国热情、树立中小学生远大理想、培育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需要对中小学开展中国梦教育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一、中国梦教育的文化思考中国梦教育的文化力量在于价值认同。"中国梦"在文化意义上是"兴国之魂",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  相似文献   

5.
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来源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的根,深深地生长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提升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的需要;是反对"和平演变",保持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思想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及精神价值,能够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有力反对"和平演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李政涛 《教育研究》2012,(3):4-11,34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琼 《教师》2014,(26):113-114
当今中国正在接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面对新形势,基于"中国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是摆在中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面前的历史使命。广大青年教师不仅要准确地把握社会定位,实现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更要牢牢坚守"教育梦",献身于教育事业,做优秀的当代教育工作者,在追寻落实"教育梦"蓝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学复兴和我国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视,近年来,在高校大学语文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成为广大高校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提升大学语文教育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都将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教育的重要性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角度分析,探讨大学语文教学增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希望能为提高高校语文教育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周勇 《上海教育》2012,(5):50-51
自韩愈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教育界对于何为"名师"就已形成清楚且实在的回答,这便是既要做好"举业",又要做好"传道",并将"传道"视为最高教育追求。但"业"也好,"道"也好,其实都来自"文化"。如果教师在依靠自己的文理科文化积累做好"举业"的基础上,还能发挥自己的文理科文化兴趣与功夫,引领学生一起追求文化传承与创造的乐趣,便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且能为自己建构更有意义的专业生活。基于这些考虑,本刊开设"名师春秋"栏目,邀请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周勇,叙述古今中外名师的文化教育创造经历,分析各位名师如何将文化注入课程与教学,形成各自别有文化意味与力量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中学开展书法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使书法艺术在青少年中得到保护,得到传承和弘扬,就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位书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能解决,实际上,高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当然需要不断改革,尤其使命题更科学。笔者认为学生过重  相似文献   

12.
国际教育界一直重视"微观改革",即课堂层面的变革。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是教师的"培养基",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与成长。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聚焦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以"参与观察法"为出发点,借助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课堂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来解构课堂教学,可以优化教师教学进而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可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及课堂文化品质,进而作用并影响学校文化品质、教育文化品质。这不仅关乎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命运,更直接关乎整个社会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不只是物质力量、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兴起,而且是文明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一种新的制度文明之路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集中概括和理论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制度文化优势,证明了文化与制度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价值合理性和制度优越性。民族性文化和现代性制度的协调互动成为当代中国制度文化变迁的未来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建设必须走出一条制度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文明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兴,则国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人必须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心理,理应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中华文化自觉自信意识培育可通过多种方式达成。其中,教师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经典的土壤里快意生长,是重要教育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处于深刻社会变革和政治转型时期的中国,建构文化软实力的努力显得格外迫切和需要.如何在变革中促使国家逐步走向"政治成熟",并在由"民族国家"过渡到"文明国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为"中国模式"的成功构建和发展提供内在支撑,既关乎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更攸关中华民族可否复兴.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站在历史的高度,将百年多来的民族梦化作当前的中国梦,从而使"梦"成为年度最热、最火的汉字。毫无疑问,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靠人才,而人才的崛起,肯定靠教育。那么,教育界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国梦·教育梦"?实现"中国梦·教育梦",教育应该关注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本期,我们摘编了一组各界人士各抒己见的文章,希望对各位的思考与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关系到是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使命;关系到是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阐述了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现状,提出了完善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措施,即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凝聚教育资源和完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8.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波涌 《职教论坛》2004,(28):60-62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该思潮提倡"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教育制度改革与劳动制度改革的联系与融合,强调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给新中国的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刘少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GDP突破3 000美元就是标志。这时社会往往会对传统文化提出复兴的要求,这是时代对传统文化之客家文化的呼唤。当今,反腐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已呼之欲出。实践精神要求我们研究传统客家文化,提取其"廉洁文化"的精华。"文化反腐"是逻辑在先,而文化又是"制度之母",由此从文化到制度,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演进路径,也是"反腐败"制度化的结果。这帮助了客家文化应对时代挑战,并同时焕发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曾博伟 《高中生》2013,(19):30-31
2012年11月,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向世人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一时间,这个"中国梦"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较之目标和任务",梦"更有画面感,更能激起人内心的憧憬和行动。与许多国家用宗教信仰去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