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农业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考虑的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多次强调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并对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力和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等问题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对我国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5页)这句话充分说明,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新的矛盾。经济越发展,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越大,对农业的依赖性越高,这充分体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但是,作为农业,社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这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们也理所当然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可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农”字的特色很浓。在中国特色中,邓小平始终突出“农”字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正确处理好农业发展与人口问题之间的关系,对于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若干年内我省农村劳动力的供求状况表明,从河南实际出发,在多项分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我省农村工业化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认真分析我省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是推动我省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然而,我国农业有两大弱点:一是农业生产的先天性弱点,农业是弱势产业;二是历史原因导致的弱点,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低。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任务最为艰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领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所有制是最低级的集体经济形式,具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它适合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力状况。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其局限性不断凸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是:农业有较大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农业经济效益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很低;农业生产力诸要素的现代化水平都比较低;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作者认为,遵循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从七个方面着手:第一,确立遵循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第二,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遵守三条原则,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第三,坚持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反对私有化。第四,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和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广泛、持久地开展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活动。第五,利用三个途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或其他联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劳务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第六,遵循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遵循执政党发展规律,以加强农村政权建设为核心,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第七,典型引路,推广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面临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7.
农村成人教育与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我国约有4.6亿农业劳动力人口,但是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农村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国际竞争更突出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国的崛起,就必须确立人力资源的观念,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通过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学习,一方面把我国农村广大的劳动力人口培养成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建设者;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逐步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来指导当前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的分析,总结概括出了邓小平的民生经济观及其实践的四个主要内容: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关注"农村、农民、农业",加强涉农民生工程服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三步走"的伟大战略,逐步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因此,承担着较大社会职能的农村成人教育也要针对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结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给我国广大的农村注入新的活力,进而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当前,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已有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民素质有所提高.而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除加大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外,主要任务将由成人教育来承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成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走过了20多个春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仍有3000万左右,初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有6000万左右,还有一批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其温饱的标准相当之低。“消灭贫困”和防止“返贫困”现象的发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核心问题是要尽快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农业现代化,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要破解“三农”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农村应用型人才,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整体素质仍然不高,已成为制约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的一大主要障碍。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主渠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2004,(9):15-18
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教育、科技、  相似文献   

14.
1.稳定和加强农业12亿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c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从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要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走农业专业化道路,发展“两高一优”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要实施科教兴农,实行可持续发展,改善生产条件,大力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  相似文献   

15.
早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说过:“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在现阶段和平发展时期,农民问题,即农业发展问题和农村工作问题,仍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保证。农民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解决着中国的头等大事——十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因此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关系国家前途的大问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归根到底要使生产力和非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朝着现代化发展,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主体,上层建筑中的观念和设施无不以人民群众为转移,因此,中国的主体是农民,在维护国际和平、国内稳定中,“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就是穿起军服的农民”,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农民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③要弘扬中国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离开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 就我国目前农村中的情况看,有些农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进程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能否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的后顾之忧,是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回顾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进程,有利于吸取经验,尽快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7.
论南疆农村奔小康及其理论思考宋光忠实现小康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世纪末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奋斗目标。南疆农村要实现小康,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南疆农业的实情和少、边、穷地区的特点,深化改革,采...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它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首先要看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去年10月和今年3月,中央在相隔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次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反复强调:“在整个经济工作指导上,是不是真正把农业摆在首位,这是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人口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国情、人口控制、人均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其核心是人口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居民生活、人口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的转型或变化,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五统筹"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公平要求关注农村学生;"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振兴农业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