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许之所  李岩 《现代语文》2007,(2):104-105
一、引言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名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2.
称呼,一般说来是口语交际的开始。它起着明确身份和交际双方关系、确定交际对象、得起注意和表达情感等作用。称呼语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称呼语种类多样,有直称、尊称、谦称、贬称、代称、泛称、统称等等。为了交际的需要,同一意义的称呼语可用不同形式和手段来表达。与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过程一样,对称呼语同义手段的选择,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在交际中称呼语的运用,其实也就是对其同义手段的选择过程。对称呼语的选择,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第二语言与外语的界定 有关"第二语言(二语)"和"外语",很多专家给过定义.Stern(1983)指出,第二语言在一个国家有官方的或被公认的社会地位,它有与母语同等或更重要的地位.它通常是官方语言,也是教育语言.在这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第二语言的学习有语言环境的支持,人们通常习得二语.  相似文献   

4.
语言实践中,不仅形容词能表现情感色彩,就连语气的轻重、声音的延宕,都可以表达个人情绪色彩。对人喜怒哀乐褒贬憎恶之情,也可以通过称呼表达出来。在共和国过去的数十年中,称呼的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解放初期,"同志"是最时髦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往往多以"老师"称呼,80年代中期,人们多以"老板"称呼,扫黄打非时,"小姐"的称呼已彻底异化……一个小小称呼,不仅体现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同时也折射出政治气候和人们认识的变化。故在生活中,要注意称呼所表达出来的这种客观语言现象,在自己的阅读、写作和生活中,注意灵活使用不同的称呼,这既是素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生活中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朱晓娜 《现代语文》2008,(5):110-111
由甲骨文知"儿"是指人,"子"是指婴;"儿"多用于古时妇女的自称和对奴婢的称谓,"子" 则多用于对男性的称呼;"儿"带有贬义色彩,一般称呼地位低下的人,"子"常用于尊称或贵称.  相似文献   

6.
林凤 《考试周刊》2007,(46):60-61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的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面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这不仅仅涉及语言学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因素。本文试对"小姐"称呼语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姐"称呼语使用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的特点,说明"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称呼语.  相似文献   

8.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9.
何晖 《现代语文》2007,(5):119-121
称呼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同一对象的称呼是不同的。近年来,社交场合表示当面称呼的词——"小姐""同志",发生了词义的变化,并在全社会流行。称呼语的历史变迁,不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语篇的研究在中国语言学界基本还是一个空白,社会语言学在一般中国语言学者的认识中,也主要研究的是诸如地域方言、语言规划、流行语之类的问题,可是,在西方近年的语言学研究中,不但政治语篇研究早已蔚为大观,其中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于政治语篇的考察,如依据"身份"、"习性"、"谩骂语"、"标准化"等概念的考察,既深化了对于政治言语行为的分析,也有效拓展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1.
清道光年间,倭仁、李棠阶和吴廷栋在京师倡导程朱理学,成为理学营垒中的中坚人物。同治年间,他们掌权辅政,发挥儒学的政治功能,加强了对全国人民的思想控制,促成清王朝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不过,在晚清"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仍然坚持用传统的手段来解决近代出现的新问题,视程朱理学的道德论为治国的根本大法,自然无法回应时代"变局"的挑战,也为时代进步的潮流所抛弃。  相似文献   

12.
咸丰同治时期是近代史上中法之间教案不断发生与发展时期,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文化和外交的原因,而教案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传教士以侵略中国的本国政府为后盾,既在经济上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造成生存危机,又在政治上危及了统治秩序,造成社会危机、民族危机。  相似文献   

13.
同治回民大起义期间,甘肃众多地区沦为战场。战后的光绪、宣统朝,甘肃各地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清廷在西北的政权统治情况以及甘肃民众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清末乃至民国初期甘肃的社会发展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陕甘新驿道沿途为中心,对光宣两朝甘肃地区的堡寨兴废、民众生活、军队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梳理总结,这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同治回民大起义的影响以及清末乃至民国初年甘肃经济、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岭南名士罗瘿公的诗词、京剧剧本、史料掌故著作及交游活动均有重要研究价值,然现存诸家著述对罗瘿公的生卒年记载多有讹误,不利于进行上述研究。借助罗瘿公的诗歌作品及其友人的诗文,可考证出罗瘿公生于同治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民国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相似文献   

15.
咸同年间,山东特别是鲁西南地区大范围修筑圩寨,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圩寨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主要是对群众生命的保护和日常生活的救济。地方绅士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他们首先修筑圩寨、主办团练来保家护命,进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在社会心理保障方面,地方绅士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清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主要是蠲免赈济、恩恤、优抚和各种荣誉性质的精神奖励。清政府和地方绅士一同努力,进一步维护和强化了摇摇欲坠的名教体系。  相似文献   

16.
同治元年(1861年),陕西、甘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回民为主、兼有汉族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及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务。左宗棠本着“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遵循了“不论汉回,只辨良匪”的重要原则,对陕甘回民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陈尚象是邹元标的门生,属王阳明四传弟子。陈尚象一生致力于研讨阳明学术,躬行践履,为官清正,刚直敢谏,被斥为民。撰写《贵州通志》,为黔志善本。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child disputes in 10 Mandarinspeaking families in Mainland China. Naturalis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caregivers and their 2-year-old toddlers were analyzed by coding the occurrence of disputes and the disagreement strategies used by caregivers and toddlers in times of disput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ldren's most frequent disagreement strategies included direct refusals, protests, and silence. In contrast, adults seldom used silence or refusals but instead used direct positive requests, expressions of dissatisfaction, and prohibitions when disagreeing with their toddlers. Overall, the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disputes are ways to reflect existing social structures and ways by which adults in a culture can socialize children into disagreement strategies appropriate to their roles.  相似文献   

19.
清末同治年间爆发的甘肃回民起义延续十几年,甚至光绪年间还余波不断。起义不但给回汉人民带来了生命和财产方面的巨大损失,而且对整个甘肃社会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发展,乃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促进像甘肃这样多民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人民营造出安康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缠足”与“反缠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纠葛的一个话题。前资本化时代,男性以自己的价值观规训女性双足,使之成为男性身体的发泄对象,成为男性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成为男性的性玩物。资本化时代,国民社会意识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社会理念,以西方的价值观、人权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改造中国国民身体,规训国民道德及其意识,终将缠足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