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是一条不断追求“科学化”的道路,其背后隐含的是对学科发展确定性的寻求。随着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非确定性特征却日益凸显。而以确定性的寻求为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学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揭示当前教学论研究中“非确定性”的存在合理性,进而论证了教学论研究的本体论承诺,即非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寻求。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机制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提出超越非确定性的教学论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是一条不断追求"科学化"的道路,其背后隐含的是对学科发展确定性的寻求。随着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和成熟,非确定性特征却日益凸显。而以确定性的寻求为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学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揭示当前教学论研究中"非确定性"的存在合理性,进而论证了教学论研究的本体论承诺,即非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寻求。并且,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机制和外在保障两个方面提出超越非确定性的教学论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3.
法律体系的精密化、法律职业的专业化和司法技术的复杂化不断加剧着判决的不可预测性,一些热点案件的判决超出公众预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尽管法律的确定性受到质疑,判决依然是可预测的。判决的可预测性,是提升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信力的途径,也是达致司法与公众的重叠共识、为社会公众提供稳定的价值导引与行为期待、促使公众理性信任的生成与发育的途径。通过提升判决的可预测性增强公众法律信任,需要增加司法裁断说理负担、避免随意性和偶然性,并且确保既往裁判信息的充分提供与实质性公开,大数据时代的判决预测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康德政治自由的层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德的政治自由概念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准确理解康德政治自由概念是正确把握康德政治哲学的关键.从文本分析来看,康德政治自由概念包含相互联系的三个层次:即法律的外在自由,公民的个人自由和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康德的政治自由不是道德的内在自由,而是法律的外在自由.法律的外在自由是康德政治自由的法权保障.公民的个人自由是政治自由的主要表现形式.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是公民的个人自由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众说纷纭。从法律和道德的外在关系来看是两种不同的调节规范。同时法律又内在蕴涵着道德性,具有道德的形式特征和实质特征。由此二者的辩证关系,对德治和法治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现代德法的进程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2):24-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第35条一定程度回应了一直以来学界关于错案追究制的热烈讨论,但如何落实该条意见需正确认识到错案追究制的理论根基——法律的确定性理论。对法律确定性理论进行必要的思想史梳理,并尽量展示其全部面貌,会发现该理论大概经历了从确定到否定再到纠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司法程序确定性的重要性不断被凸显,通过司法程序的确定有利于达到司法判决的确定性。反思我国错案追究制,其与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亦不符合法律确定性理论的发展要求。恢复司法理性,并进一步构建其他科学合理的具体法律制度以实现错案追究制所追求的目标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郭忠 《天中学刊》2007,22(6):33-36
从方法论上看,法律发现可被认为是法律方法的一种,即法官应用法律的一种活动。法律发现和法律渊源有内在的联系,法律渊源的研究对法律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法律渊源的研究有助于在司法过程中克服法律的局限性,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力,增强司法结论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案件中司法审判的机会主义行为是指法官为追求期望的司法结果而恣意裁判,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和忽略个案正义的行为,包括机械地遵循指导性案例、同一法官对同类案件可能不同判决以及裁判过程中的模板化。除知识产权存在无形性、法律状态和保护范围不确定性等独特性之外,交易专用性资产和理论解释的分歧也会推动机会主义司法行为的发生。机会主义司法纵容了机会主义诉讼,损害法律权威性,必须通过制度的完善加以抑制。可以通过采取建立同类案件判决评价机制、判决公开化、培养法官司法人格、确保司法独立等措施,规制机会主义知识产权司法行为,实现法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9.
司法礼仪是法律精神对司法人员内在要求的外在表现形式,对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化解诉讼纠纷都具有积极意义。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从提升法官的整体素养、提高司法礼仪媒体的运用技能、尊重司法礼仪环境等方面,重视加强司法礼仪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刑事证明标准有争论,基本上可分为“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本文在分析“客观真实说”和“法律真实说”理论依据及其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实在且正当的主观真实说”,认为有罪判决标准居于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最上端,“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体现了刑事诉讼的内在规律,是司法证明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1.
良好司法公信力具有维护司法权威、培育法律信仰、促使公民守法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价值功能。从司法自身的内在要求而言,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司法主体、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从司法的外部因素来讲,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有赖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赖于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有赖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有赖于司法经费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不确定性源自法律概念内涵和外延导致的不确定性、法律语言界限的模糊以及法律推理结果的非唯一性。而法律所具有的可推导性以及内在理性,决定了逻辑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实现司法裁决的确定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中的逻辑判断的表现形式就是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主要运用于司法领域,其逻辑模式是三段论法,大前提是法律规范,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法律规范赋予案件事实的后果。逻辑判断在司法三段论中的意义是:体现现代法治理念;体现法律的科学性;提高司法效率。谨守逻辑形式并避免谬误可以说服别人,并给予司法判决正当性,维护法律的科学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法律价值“功能论”是对法律外在价值的一种描述,法律的超验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价值,是内在于法律的一种价值信念,它假借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而生成,寓于自然法、神性理性和人类理性之中。法律的超验价值对于法律基本价值的确立和法律信仰的维系与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直接影响立法、执法和司法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对于法律正义的实现起着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生成的“虚拟熟人社会”与传统熟人社会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其道德舆论发挥监督功能的机理也与传统熟人社会相类似。虚拟熟人社会的道德关系为道德监督功能提供内生依据,虚拟社会中人的固定性存在为道德监督功能的发展提供外在支撑依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以“虚拟熟人社会”的形式生成丰富的网络道德舆论资源,并通过不断强化道德监督功能的外在监督力度,从而推动道德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普法教育和权利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的法治是建立在对待法律的内在观点上的,我国今后的普法教育要着眼于使人们从对待法律的外在观点向内在观点转化,从宣传法律规则的内容向权利启蒙与倡导权利本位转变,权利启蒙是法治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八个方面概括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那就是强调了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将社会主义公民的外在行为规范提升为内在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外在的法律、监管、经济约束远远不够,迫切需要从内在方面由政府、媒体、企业和公民个人等构建起维护食品安全的道德屏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环境侵权案件的审判中,法官的选择性司法现象屡见不鲜.通过对系列判决书的判决理由加以微观考察,有助于揭示该领域司法权运作的真实面相:在诸多外在条件约束下,部分法官不得不根据对自身效用函数的评估,利用自身的司法专业技术,剪裁、切割法律规范,以实现相应的策略性目标,在外观上呈现出“形式主义——自由裁量”两极化偏移的特征.环境侵权审判中的选择性司法行为可能会给我国环境司法带来诸如增加防御成本、扭曲法律激励机制、法院人力资源的逆向选择等一系列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判决的目的、性质和功能出发 ,论证并强调了判决应具有确定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 ,通过反观我国法院判决确定性程度之现状 ,分析其成因 ,最后对进一步增强我国法院判决确定性的有效途径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