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利用率逐年下降的状况,从提高馆藏质量、服务模式创新、加大宣传活动3个层面,提出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智库建设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归纳,得出新型智库建设对社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和当前图书馆在服务社科院智库建设中面临的挑战,针对在社科院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新型智库本质认识、馆藏资源、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资源和科研成果宣传推广等。  相似文献   

3.
王捷 《现代情报》2012,32(3):72-75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是信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基础和保障。数字资源在高校图书馆馆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但纸质文献资源仍然是获取教学信息、积累知识的主要信息资源并占据重要地位。为实现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目标,提出加强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日常保护工作,在环境控制、图书脱酸、文献修复、载体转换、数字资源转存、灾难预案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技术保障体系。最后,对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现状与读者实际需求的分析,论证了纸质文献依然是信息资源的主体。只有运用现代技术将纸质文献进行开发,并与电子文献优势互补的同时提升服务、创新服务,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认为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和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二者要共存与互补。并以泸州医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的实证数据,对馆藏的中文纸质图书文献资源的储量、结构特征和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今后图书馆馆藏结构进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合并新校区的兴建,一校多馆是多校区办学体制下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必然产物,这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带来许多新问题。本文从纸质馆藏资源需要重新整合入手,探讨了纸质馆藏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对书的剔旧、统一索书号、合并和重建书目数据库、重新布局等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2016年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图书馆统计法对入藏量、文献购置经费、生均新书入藏量、文献借阅率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从资源保障、资源利用两个方面分析馆藏质量总体情况,找出馆藏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今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出形成馆藏质量评价机制,合理配置学科图书资源,增加经费投入,加快藏书更新速度,适当控制复本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协调各类学科图书配置比例,提高采访人员专业素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并从纸质文献建设、电子资源数据库开发、网络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四方面阐述了特色馆藏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莉萍 《情报探索》2011,(8):117-120
对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2005~2009年纸质文献馆藏和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文献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针对馆藏进行智能监控、优化馆藏结构以及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文献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 new modern 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situ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Science Town in Zhongguancun, Beijing, has just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As the largest specialized library in China, the library has become one of paradises for China' s avid readers,offering a central repository and global gateway for the coll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蒋晨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3):190-192,201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料,重点分析2001-2010年社科院系统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基本情况、特点,借以探讨社科院系统在国家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现状及十年间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3.
洪永淼  张明  刘颖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18-1425
作为连接全球经济的纽带和新秩序博弈的焦点,跨境数据流动在极大提升跨国协作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主权、国家安全、利益冲突、隐私保护、数据监管等问题。文章首先从数据要素的经济影响出发,梳理跨境数据流动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进而,分析全球范围内跨境数据流动的制约因素,总结我国数据生产总值的优势和不足;最后,结合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践,提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推动数字隐私技术研发应用、发挥自贸区和自港区先行先试作用、实行分类分级的差别化监管政策、发起多边协定为国际数据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坚持系统思维引领数字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使我国更好地把握数字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4.
首先解析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并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调研数据为依据,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资源及其核心竞争力建设状况,从图书馆特色资源最大化利用、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能量建设和基于用户价值网的图书馆价值再创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竞争要素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徐文华 《科教文汇》2012,(12):187-188
在高校图书馆中,期刊属于最重要和活跃的文献。因为期刊出版的周期短及学科很广,在更新的速度上也很快,所以期刊深受高校师生们的重视和喜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期刊和互联网结合,使期刊的管理不断网络化,并且为当前的图书馆期刊管理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如何配置,优化馆藏以提高利用率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网络环境下期刊的特点,根据当今高校图书馆的情况提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现状及所存在问题,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做出合理的配置,优化馆藏以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初丽  胡石  肖莉杰 《现代情报》2013,33(12):122-125
古籍普查平台的业务处理系统记录了各古籍收藏单位所录入古籍的题名、著者、版本、分类、版式等所有客观信息。本文借助普查平台信息检索功能,调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古籍善本数据,从对基础数据和潜在数据的分析研究入手,结合普查平台的相应模块,分析、归纳本馆数据信息的多源性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该馆的古籍数据分析模型以探索相关规律,期望对该领域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术性OA期刊馆藏建设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存取资源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学术性开放存取期刊,丰富期刊馆藏,合理调整馆藏,本文对学术性OA期刊的馆藏建设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黄长伟  曲永鑫 《现代情报》2016,36(11):128-131
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力建设研究,对于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新型智库的建设与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质量、水平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必须具备的3种能力:文献、信息和数据资源的收集能力、情报分析能力和服务能力。结合一些图书馆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就提升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能力提出具体策略,今后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加强特色馆藏和智库队伍建设,提高智库品牌的影响力,特别提出要建立以高校图书馆为依托的智库联盟,大力推动信息保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greater integration into human life, more ethical challenges emerge. The problem became more salient when the world''s first genetically edited babies were born in China in violation of existing ethical rules. Although the responsible researcher He Jiankui was sentenced for imprisonment for three years last December,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ethics and the challenges in China. Has China set up a sophisticated research ethics system? For research ethic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re there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an the dominant ethics principles primarily developed from life science research be equally adopted in the emer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an online forum organized by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and through subsequent correspondences among forum participants, NSR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Mu-ming Poo and guest moderator Hepeng Jia asked three scientists and three bioethicists or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to examine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ethics in China. Weiwen DuanPhilosoph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Junjiu HuangLife scientist focused on genetics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Renzong QiuBioethicist a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Qiang SunLife scientist and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 of clone monkey program at Shanghai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Yi Ze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tist a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Xiaomei ZhaiBioethicist a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China Mu-ming Poo (Chair)Neurobiologist at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Brain Science and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Hepeng Jia (Co-chair)Professor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t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China  相似文献   

20.
管红  李文文 《现代情报》2013,33(10):159-161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媒体工具,可以激发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得信息内容在用户和图书馆之间形成一个双向的流动。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便利了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推广提供服务。文章论述图书馆借助社会化媒体工具开展服务内容及具体实施措施,同时以杭州图书馆为例,探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社会化媒体将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开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