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必发 《中国教师》2006,(10):52-53
教育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要求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然而,现实中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在显性或隐性状态中存在着诸多心理障碍,必须加以研究与排除。障碍之一回避忌妒的从众心理当教研工作者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可能会遭到有忌妒心理人的冷漠和嘲讽,甚至是诋毁。这种环境下,有成就的人忧心忡忡,极度痛苦,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免遭闲言碎语,就采取一种回避忌妒的从众心理,即放弃教育领域的深层研究,趋附于某种压力而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心理动机在于:一是为取得团体其他成员的好感的需…  相似文献   

2.
人总有一种渴求成功的愿望、超过别人的冲动,这也正是社会所希望的。但是,有些人在成功不了和超过不了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这就是忌妒。忌妒是人际关系中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能反友为敌。  相似文献   

3.
按照比较教育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文学等学科概念的定义,跨文化心理学应该称为比较心理学,可是,早在20世纪初,比较心理学这个概念就被心理学家用来指人和动物的心理比较研究。于是,不同国别、种族、民族之间的心理比较研究,就被称呼为跨文化心理学。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学者引进跨文化心理学之后,主要是模仿西方的跨文化心理学,开展西方心理学理论在中国不同民族的检验,随后开始国内不同民族儿童发展心理的比较研究。再后来,就出现了不同宗教信仰人群的心理比较研究。新世纪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年龄之间、性别之间的心理比较研究逐步展开。开展这些研究,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除了生物遗传因素之外,文化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的重要变量。而且文化与心理特别是人格之间相互作用。我们把新扩展的这些领域称为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年龄跨文化心理学、性别跨文化心理学、阶层跨文化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探讨和研究人的行为动力的理论,也就是研究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管理心理学认为:要维系人行为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就必须使人产生能动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就是积极性.它表现为人的认识活跃水平、情绪振奋程度和意志努力的强度.人的积极性是人活动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苗生 《初中生必读》2009,(11):15-16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信会产生心理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一个人有良好的表现。许多情况下,有了自信,事情就成功一半;一旦气馁,则必败无疑。  相似文献   

6.
近二三十年来心理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新思潮的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引起了我国心理学界的普遍重视。本文拟就这种新思潮与我国传统心理学(主要指引进认知心理学之前的心理学体系及内容)在认识过程上的差异作个简短的比较,以期增进我们对认知心理学的了解。比较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描述与解释观的差异,分析与整体观的差异,生理心理观的还原论与层次论的差异,研究方法的差异。前面三个方面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认知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差异,第四个方面谈在不同方法论指导下的具体研究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马云 《时代教育》2010,(7):52-52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忌妒心理的产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191名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自我报告嫉妒量表的测试.结果:男生嫉妒水平显著低于女生(t=4.07,P<0.01);所示忌妒和人际关系呈显著相关结论:忌妒心理是影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状态。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露出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行为变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内心,尤其是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和理解人的思维活动,从而走进人的心理。如果不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杜少军 《教书育人》2000,(17):38-38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迅速生长和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嫉妒心理。下面就什么是嫉妒心理?它在青少年中有哪些表现?如何消除嫉妒心理?这几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何谓嫉妒心理? 所谓嫉妒心理是指对他人优于自己,或是可能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担心、害怕或愤怒、憎恨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是一种十分有害的不良心理,既害人又害己。它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精神,使人产生偏见,破坏人际关…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独特性,那么,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有哪些特点呢?具体分析有如下一些特点: 1.娇气和任性。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也有精力去疼爱孩子,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结果,对孩子百依百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做,时间一久,孩子就变得娇气和任性了。 2.独尊心态。由于独生子女受众人的疼爱和服务,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 3.自私行为。多数独生子女缺少和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也就缺少友爱谦让的精神,其多数有自私自利的行为。 4.忌妒心理。独尊和自私的心理状态的延伸,就是独生子女的忌妒心理的表现。 5.依赖心强。由于独生子女受到过度的呵护,必然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 6.逆反心理。娇宠惯了的孩子难以接受家长说“不”,很容易形成有意违背家长意愿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1.
杨欣桐 《母婴世界》2012,(5):100-101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像妇女和儿童,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对他日后的生活产生消极或者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失败和挫折,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或其他原因,学生往往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谓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或动物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而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简称:无助感。”(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①这种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就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在做事时消极被动、缺少热情。在认识上,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有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习得性无助感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班干部、队干部轮选是许多学生都会经历的,学生满怀企盼地参加竞选,面对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成功当选;二是竞选失败。面对失败他们会经历情绪、情感上的困扰,不同性格的小学生便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或自卑,或忌妒……这些不良情绪若不及时调整,就会转变成严重的情绪障碍。面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就需要班主任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心理学于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的心理学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很好的解释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心理活动规律。因此,中国心理学研究需要本土化,应该研究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应该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当前制约中国心理学研究本土化一个重要因素是唯科学主义的小科学观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心理学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走出这个误区.在研究中树立“星丛武”的大科学观。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慨念,即,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当人们对外界事物持肯定态度时,就会产生爱、满意、愉快、尊敬等心理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憎恨、不满意、不愉快,甚至痛苦、愤怒的心理体验。这些情感因素会对教学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知识的教育依赖于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情绪通过认知的折射而产生。正确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情绪,不良的认知产生消极的情绪。中小学教师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和性格等特点正确评价。有些人正是由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才导致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出现。在人的认知结构里,有一种原型心理机制,它是指人根据自己的行为特征抽出一个样板形象,存入记忆中,以后遇到类似的事都会不知不觉地采取与自己的原型相符的行动,这叫原型效应。当原型效应符合实际时,就会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促使人能把事情办好,并产生积极的情绪。有些中小学教师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的缺点很难克服,实质上是原型心理机制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学习兴趣的产生,兴趣总是与积极的或良好的情绪相联系,如果学生能带着愉快的情绪学习,就容易有成效,从而也更容易产生兴趣。下面介绍几种享受学习乐趣的心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的产生、意境的情景结构生成、格式塔心理学对人的行为的阐释都涉及到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境的产生实际上是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理场"和"心理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意境的产生是地理环境激发或唤起了原本就存在于人心中的情感和意绪,意境的产生就是地理环境和精神领域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固定不变的工作程式就会逐渐消磨掉他的锐气、热情和耐心,使他产生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从而给行外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人所从事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需要心理学的,人有多少活动领域和部门,就有多少应用心理学。我们已知道的如商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缺陷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等。心理学迅速发展的事实说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工作效果,就不能不学习有关本领域本部门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