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著名思乡诗。诗中的"巴山夜雨",既描写了四川盆地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现象,又包含着诗人细腻的感情和高超的写作艺术。该诗写作于李商隐任职梓州幕府时期,写作地点为唐代东川节度使辖区,即今天四川省三台县及其附近的嘉陵江、涪江流域地区。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新诗界出现了震灾诗热潮,很多新诗诗人放弃了个人化写作,把写震灾诗当成诗人特有的救灾方式.诗人博客、诗歌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和诗歌论坛与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震灾诗的创作与传播.新诗的抒情功能和宣传功能受到高度重视,新诗在抚慰心灵、凝聚人心及宣传救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诗人的写作方式发现了巨变,出现了诗人与记者、诗歌与新闻互动现象.受情感和时效的影响,出现了情感性>艺术性>思想性的写作策略,诗人通常采用了"歌唱"和"直写"的方式,缩小了新诗与读者的距离,使新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也导致了一些震灾诗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不足.一些诗人在写作时间上的"滞后"和认真修改保证了震灾诗的质量.震灾诗运动提高了新诗和新诗诗人的声誉,也暴露了新诗存在的问题,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范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写作,即以邵洵美、章克标为代表的都市唯美—颓废人(包括部分创造社成员)和“新感觉派”作家。这些人徘徊在都市化的颓废和左翼先锋意识之间,作品带有早期现代主义特征。在将其本放入上海这个殖民化通商口岸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后殖民性、民族身份、纨绔诗人等理论话语均可获得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6.
诗选·印象9     
如何在针尖上舞蹈?我记得好像在一篇文章中,诗人翟永明说过,诗歌的写作更像是在针尖上的舞蹈。当时只是觉得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并没有做更多的细想。但在今天,读完这四首诗之后,脑子里却突然冒出了这句话。诗歌的写作有种种特殊的地方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事实,这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诗性语言决定诗歌外在体式的理论见解,考察了成长期新诗白话用语的三种类型:口语化白话、国语化白话和杂凑式白话,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证了以文学研究会诗群为首、采用口语化白话的诗人,坚持自由诗体写作;以新月诗派为首、采用国语化白话的诗人,探求格律诗体写作;以象征诗派为首、采用杂凑式白话的诗人,则在自发地作节奏自由诗体写作。  相似文献   

8.
诗人柏桦的写作从80年代初开始,即已显示出身体性的美学特征。他诗歌中的身体性,是基于尼采的身体哲学和透视主义方法,也是他诗歌美学的出发点和所有秘密。柏桦诗歌的身体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快感、颓废和逸乐,三者的结合,构成了柏桦写作的美学风景和当代汉语诗歌中独特的后现代景观。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众多的诗人当中,欧阳江河是一个经典化意识非常强烈的诗人。具体来说,他追求不朽的文人情怀,为自己的诗歌写作进行命名,以长诗写作挑战当代消费文化,都是这种自我经典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多以新英格兰乡村为背景,质朴清新、富含哲理。象征主义是弗罗斯特诗歌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为其貌似简单的诗歌更增了几分神秘色彩。本文以弗罗斯特的三首诗歌为例,透过诗歌表层意象,分析其内在的象征意义,深刻阐释其中的象征手法,以期更好地把握和欣赏弗罗斯特诗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李烨 《考试周刊》2013,(54):20-20
莎朗·欧兹(Sharon Olds,1942-)被认为是当代美国后自白派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我重回1937年五月》延续了她以往以家庭关系为写作主题的风格,探讨了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在诗歌的最后,诗人点明了写这首诗的真正目的:既然无法改变父母结婚及他们的婚姻给我带来痛苦的事实,那么我就以叙述的方式告知大家整件事情,并以此宣泄自己的悲伤情绪。  相似文献   

1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语言,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主人雪夜归来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暮雪中的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不加渲染,而含义曲折、深刻。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知人论世,把握基调古诗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古诗往往是诗人在特殊背景下记录的独特感受,所以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是准确把握诗文的基点,也是揭开诗情意境的关键。因此,上课前,可安排让学生查阅作者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并认真读这首诗。这样,学生就了解到诗人刘…  相似文献   

13.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4.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5.
在90年代以来诗歌"边缘化"加剧的处境之下,在重庆新诗理论界"新诗二次革命"理念、"三大重建"方向的推动下,重庆新诗在艰难跋涉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大批60年代出生的诗人如李元胜、冉冉、冉仲景、唐力、王顺彬、李尚朝、冬婴等的诗歌创作,以"写作的自觉"(即诗人在诗歌的美学趣味、语言和文体意识等诸方面的自觉)和"自觉的写作"(即在写作之先即已趋向完成的诗人对自我的精神定位与价值确认的写作)而各具特色、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当代诗坛,"中间代诗群"是介于"第三代诗人"与"70后诗人"之间一股不可忽略的中坚力量。他们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诗歌起步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中间代诗群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诗歌运动,而是指一代诗人的写作立场和诗风,代表诗人有安琪、臧棣、伊沙、叶匡政、陈先发、赵丽华、潘维、西渡、桑克等。中间代诗人具有鲜明的写作个性,自觉维护诗歌的独立写作与本真写作,反对诗歌派别之间的对立,对观念写作持否  相似文献   

17.
从文本出发,解读了“知识分子写作”代表诗人西川和“下半身”盟主沈浩波的同名诗歌《一个人老了》。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比较,结合知识分子诗人和民间诗人的论争来探讨这两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为例浅探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在当今诗坛各有诟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地域重镇和历史名城的重庆,有其一线相依的文明传统,作为诗歌的重庆,更有某些我们还没来得及梳理的东西。在各自坚持着也行进着的老中青三代诗人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形成了独步守内的诗歌群落。一批已进入老龄的重庆诗人,新时期以来,再度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真正有品位的创作而重现江湖,以衰年变法般的勇气,从艺术上和思想上作出了更大步的跨越。作为承前启后的中年诗人群体,其写作心境与写作态势虽然比老年和青年更为艰难一些,又都在以其各自的最大努力,向既定的目标靠近,在这种自觉性写作中,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诗美。重庆青年诗人群体最活跃,最富希望与挑战性,欣赏他们的诗作,能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得主、中年诗人义海的诗歌创作其实已有三十年。在博士、院长、教授、翻译家等一堆称号中,义海最喜欢的还是诗人这个称谓。作为学院派诗人,他一直坚持智性写作,以酒神精神的张力,以语言学狂欢的哗然,以唯美主义的深情,以构架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的自觉,构成当代华语诗坛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20.
思维与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写作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物化”结果之一即是写作的产物——文章。写作需要思维,思维有助于写作。然而,求异性思维在写作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求异性思维不同于求同性思维。求同性思维的着眼点在于探求客观事物的同一性或相似性,而求异性思维重视的是客观事物的差异性或独特性。求同性思维导致类型化、定型化,求异性思维的结果则是个性化、多样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更需要求异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