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殷切的期望     
《出版参考》出版十周年了,我谨向编辑部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出版参考》是一个交流和传播出版信息的刊物,这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十年来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恕我实言,我觉得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没有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水平。主要是系统性、权威性不够。这不是编辑部的同志们工作不够努力,他们是够字苦够努力的了。但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被放到应该到达的位置上。系统性、权威性所以不够,关键在于没有稳定的作者队伍,缺乏稳定的稿源。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已经出版十周年了。十年来,由于编辑部同志的辛勤耕耘和作者们的关怀投稿,使刊物内容日见丰富,参考价值也日益加重,已成为出版工作者的一份重要参考读物。《出版参考》已由初创时的面貌,走向更加成熟。我作为刊物的一个忠实读者,要向编辑部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祝贺。 《出版参考》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出版参考》创刊10周年了,这是一个令人高兴而很有意义的日子,应该庆贺! 它诞生在1988年,可以说是生逢盛世。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繁荣昌盛的时期,把《出版参考》从襁褓中抚育成长壮大起来。 十年来,它已出版了240期,为读者介绍了许多国内出版工作的信息和经验,根据改革开放的原则,本着洋为中用的精神,借鉴世界各国出版工作的成功作法,它也介绍了许多国外出版工作的信息和经验,成为出版工作者的一份可读性强的刊物。  相似文献   

4.
为巢峰同志的文集作序,我当然力不胜任。充其量不过讲点粗浅的读后感,供本书的读者参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个大题目。1979年以来这十多年大概只能算是开头。完成这个历史任务恐怕少不了几代人的持续努力。而且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实践上多方试验,从理论上多方探讨。理论问题是根本问题。我们在出版方面的理论准备显然不足。因此加强出版理论的研究自然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出版、印刷、发行的科研工作”。这个指示及时地有力地推动了出版理论研究的开展。同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召开了首届出版年会.巢峰同志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出版物的特殊性》,并且荣获首届优秀出版论文奖。这以后巢峰同志不断有研究文章发表。可以说,在十多年来出版理论研究逐步展开的进程中,巢峰同志是走在前列的。收入《出版  相似文献   

5.
十年感言     
《出版参考》十周年了,算来我也有十年读龄的老读者了。一个人连续十年读一个刊物恐怕不是很容易的,春风化雨,应该写点感想,作为祝贺和感谢。 我喜欢读《出版参考》,省时间,信息量大;文章短而不说空话,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自然就使读者少费时间而多得信息。这不只是文风问题,也是现代信息性刊物应有的性格和特色。我在编辑岗位上时,这个刊物使我开阔视野、耳目灵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是我了解出版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王福时 《出版史料》2006,(4):108-111
今年是伟大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1周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决定隆重出版《前西行漫记》(原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让广大读者有机会看到这本尘封68年客观真实记录那一段历史的图书,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和许多关心这本书的老朋友都非常高兴。一很多读者想必都知道胡愈之在1938年翻译出版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成《西行漫记》),而鲜有人了解在这本书之前十个月还出版过一本有人称之为《西行漫记》雏形本的《印象记》,主要是因为当时这本书只印了5000册,…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奖”评奖活动整整十周年了。前五年,我知其情,后五年,我与其事,参与了古籍与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初选审读工作——从这一门类参评和获奖图书看,古籍和传统文化类图书的出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好书倍出,成就沛然。有学者集体攻坚的大型工程,如《全宋诗》;有专家个人毕生的学术结晶,如《全明散曲》;有填补空白的专著,如《宋诗纪事》;  相似文献   

8.
近年在互联网上,一些所谓的代写论文的机构和个人将《图书馆论坛》列入所谓的服务期刊之列,索价高达数千元甚至几万元;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盗用我刊名义或仿冒我刊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征稿启事,进行不法活动。为避免作者上当受骗,维护《图书馆论坛》合法权益,我刊严正申明,并告知广大作者:(一)《图书馆论坛》是严谨的学术期刊,依法办刊,视出版质量为生命。《图书馆论坛》从来没有,也决不会把编辑出版业务委托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代理。  相似文献   

9.
安春根先生是韩国著名出版家、学者,创立韩国出版学会,井任首届会长。1991年改任名誉会长。他著作甚多,并在大学任兼职教授。生前与日本出版学会积极联合筹办出版国际论坛年会,卓有成效。在中韩两国建交以前,1990年,他曾和韩国出版学会会长尹炯斗先生一起专程来沪盛情邀请赵斌先生和我于1991年出席在汉城召开的第五届出版国际年会。他送了我一本新出版的《古书研究》第七号,这是他担任顾问的韩国古书研究会主办的期刊。内有他写的《新罗时代印刷出版问题》一文。原来,1989年我在出席东京出版国际会议期间,曾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即1966年韩国庆州佛国寺內发现《陀罗尼经咒》的印刷覆代问题,据专家考订是公元704—751(新罗圣德王三年—景德五十年),那末比敦煌莫高窟发现的868年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早一百几十年,成为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制品。我问他个人的看法,他用谨慎的口吻回答了我的问題。《古书研究》送我,大概是对我一年前提问的郑重的书面答复,衷心很为感动。1991年汉城的出版国际会议我终于未能成行,没有能同朋友们再次见面,丧失一次学习的机会。可是,1992年春节前,我接到他一封从汉城寄来的热情洋溢的祝贺信,那是他收到我与人合著《中国出版史》一书后的来信。在和安春根先生不多的接触中,他对中韩两国出版友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他对出版事业以及学术研究的严肃态度,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本刊发表安春根先生生前为《杂志出版论》的中文版的序言和我国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先生的悼念文章,表示我们对安春根先生的深切的怀念! 一九九三年五月于上海  相似文献   

10.
书稿动态     
今年是建国三十周年、“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也是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第一年。出版战线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必须以适应这一转移为制定自己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根据这一精神,国家出版局五家直属出版社目前正在落实一九七九年的重点书出版计划,今年将要出版的重点书举例如下: 人民出版社关于马列著作及参考读物,计划出版《马恩通信集》(两部),《马恩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补卷),《列宁文稿》第三、五、九、十卷,再版《斯大林全集》第四,五、六、七、十一、十二、十三卷,出版苏联费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在互联网上,一些所谓的代写论文的机构和个人,将《图书馆论坛》列入所谓的服务期刊之列,索价高达数千元甚至几万元;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盗用我刊名义,或仿冒我刊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征稿启事,进行不法活动。为避免作者上当受骗,维护《图书馆论坛》合法权益,我刊严正申明,并告知广大作者:(一)《图书馆论坛》是严谨的学术期刊,依法办刊,视出版质量为生命。  相似文献   

12.
《大学出版》编辑部的曹巍老师几次约我写一篇“我与大学出版”的章以纪念该杂志创刊十周年,我虽满口应允,但说实在,我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工作18年了,要谈这项自己十分熟悉的工作,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几天我接待了几位年轻的作,言谈中突然理出一条思路——“嫁裳”与“新衣”哪个更需要,而事实上这个话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  相似文献   

13.
这样的风格     
我与《出版参考》接触较晚,但这个刊物的办刊人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出版参考》是个关于出版事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信息刊物。它的内容涉猎面广,而又简明扼要,所以信息量大,使人爱看,因为看了确实有用,而不至于白白地浪费时间。 眼下大大小小的、公开的内部的刊物不少,但像《出版参考》这样办得短小精悍、实实在在的,恐怕不能说是很多。这也是这个刊物之所以在出版界受到青睐的一个原因吧。 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我们出版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面临着国内外的同行及非同行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所以,我觉得我们特别要提倡像《出版参考》和它的办刊人这样的风格,这就是:少一点自负,多一点谦虚;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实干;少一点暮气,多一点朝气。 值此《出版参考》创刊十周年之际,写了以上几句白话,愿以为共勉。  相似文献   

14.
《我的良友》(上集),1946年1月初版于上海,这是为纪念良友图书公司创业二十周年,由赵家璧约请作家撰文而编就的一部散文集。良友图书公司自1925年由伍联德创办后,十余年间,它从最初只承印小报式画报为主的印刷公司变成出版多种书刊的出版公司。特别是赵家璧进入良友,业务更是不断扩大,出版了大量进步的文艺书籍,如至今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冬,心脏有病,住院治疗期间,读张秀民先生的名著《中国印刷史》度日,获益不少.但对唐、五代江苏印刷史料的某些论述,微有不同看法.笔者蜀人,在江苏工作逾半个世纪,对江苏印刷史料关注稍多,因撰《唐、五代江苏印刷史料校释--读《中国印刷史》札记》,在《江苏出版史志》1992年1期刊载,藉供修《江苏出版志》者参考,并求正于研究中国印刷史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我为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所写的英文本《纸和印刷》一册,于1985年由英国创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于1990年首选此册译成中文,作为献给他九十岁生日的一份寿礼,令我感到荣幸。最近这一册又由台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编译委员会重译,定名《造纸与印刷》,即将出版。我受该会之嘱写一内容提要,正在执笔回思,忽接英国转来的讣告:李约瑟障士已于1995年3月24日晚间在剑桥寓所故世,享年94岁。学术界失去一位大师,中国失去一位良友,个人失去一位知音,令人哀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逆袭     
正博雅出版论坛是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与外研社、百道网、《出版人》与《出版广角》联合主办的出版公益论坛,聚焦出版业转型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每月一次。第十期博雅论坛于2014年4月12日在外研社举办,主题聚焦"自媒体"。这次论坛请到的嘉宾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东发,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中国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一书就要跟大家见面了。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的组织者要我谈谈编写这本书的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一、编写《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的概况《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确定编写出版的《当代中国》大型丛书的一卷。《当代中国》丛书计划出版200卷左右,目前已经出版的有10多卷。编写《当代中国》丛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我国的各个系统和部门。中央对这套丛书非常重视,把它列入了“六五”和“七五”计划,不仅要求书稿质量要高,印刷装帧也要达到国家水平;并且指出,《当  相似文献   

19.
出版面临的困难迫使几十万出版印刷发行人员努力探索改革的途径。不少同志在《出版工作》、《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极有见地的意见。我想就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内部的业务刊物《通讯录》上摘录一些有关材料供大家参考。《通讯录》是商务总馆用以发布规章制度、通知通启以指挥分支馆活动的,创刊于1918年元月,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后停止,共460期,这个刊物在  相似文献   

20.
“为人民而论才有生命力。”这是近日一位读者对《人民论坛》发表的评论。对此,我很赞同。在我看来,这也是《人民论坛》的一大特色。收入这本集子的100余篇作品,就是对上述评价的有力印证。《人民论坛》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与鼓励下成长起来的,是人民日报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重大而广泛影响的名牌专栏,已连续几次荣获全国新闻界“名专栏奖”。1996年曾有一本《人民论坛选萃》问世,此后《人民论坛》再未结集出版过。近几年不断有读者和作者呼吁:将每年发表的《人民论坛》择优结集出版。《人民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