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事件的产生和扩散,依赖的是能够激发网民的嬉笑怒骂、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网络事件的发生,是一个情感动员的过程,而传统社会运动理论中的资源动员和针织过程的理论范式,并不能更充分揭示网络事件的动因和意义。本文用文化分析的方法,从情感动员角度研究网络事件,并试图通过对网络事件的情感动员的分析,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解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分析案例,探讨网民在挑战官方政策合法性的过程中,如何采用话语转译与意义勾连两种话语和行动策略,进行情感动员、资源动员与"政治机遇"扩大。这对于管理部门深入理解网络集体行动的多元逻辑、正确面对冲突与矛盾、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小安 《现代传播》2015,(3):123-130
从网络自媒体的"碎片化"传播特点来看,网络舆情的联想叠加能使议题序列化、集中化呈现,不断衍生出新的热点,延长事件的兴奋周期。联想叠加模式主要围绕"时空"和"符号"两个维度展开,时空是形式,符号是内容。从形式看,网民主要采取纵向、横向、纵横向同时挖掘三种形式;从内容看,网民往往运用文本和符号资源,借助敏感词和情感的交叠,引发强大的动员效应,这是网络公共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逻辑。网络舆情热点联想叠加的素材往往围绕敏感词和情感动员展开,是网民借势造势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进行特殊的利益表达、社会监督甚至政治抗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官方媒体微博下关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评论中的情绪,笔者发现关于生育动员政策的情绪以负面情绪倾向为主;构建情绪效价模型之后发现,大部分网民的网络情绪表现出高唤醒度和防御动机倾向性居多的特点,同时一小部分网民情绪呈现出低唤醒度和防御动机,整体呈现生育意愿较低的"低欲望"状态。针对防御动机的原因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对经济压力的焦虑、对生活现状的担忧、在网络空间对政府泄愤是引发现状的主要缘由。生育动员政策不仅是国家重要的国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是整个社会的重大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当尽早完善相关社会政策,消除民众的后顾之忧,提高一部分网民的参与程度,并重视正面情绪的引导作用,合理疏导负面情绪对社会动员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社会动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淇文 《今传媒》2020,29(3):24-28
近几年随着环境话题被频繁提及,环境行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而中国本土环境NGO在这些环境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动员效果,越来越多的环境NGO开始利用微博平台来进行动员,进而对微博平台的使用也更加重视。本文以"绿色江河NGO"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其发布在微博平台上的原创微博内容,通过对其发布的内容进行主题内容分析,对其在微博平台上开展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项目动员行为进行个案分析,对"绿色江河NGO"的志愿者进行在线访谈,来探索当下我国的环境NGO是如何使用微博进行动员,总结环境NGO在微博平台上的动员策略所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与政治家对话等形式公开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愿望,这种公共表达是否真的实现了哈贝马斯所说的"话语民主"?本文通过对"话语民主"内涵和原则的详尽分析发现,由于网络空间话语主体政治身份难以界定、网民私人角色与公共性原则的冲突、网络话语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言论的分散化、碎片化等特点.使得哈贝马斯"话语民主"所必须的原则与条件在网络空间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借鉴"话语民主"中有益的理论内容,对网络空间公共表达进行有效的规范,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民主优势.  相似文献   

7.
李文竹  宫兆轩 《传媒》2016,(9):84-87
本研究选取经过认证的10个慈善组织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传播内容和机制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慈善传播中的现实应用和未来发展策略。研究指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慈善传播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议程设置,提升慈善传播的议题传播效果;激发情感认同,塑造慈善传播的开放动员格局;践行专业理念,完善慈善传播的信息发布机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网站"炒作"新闻的能力过分夸大.其实网站只不过是一家新闻"超市",在新闻信息的传播链条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将其他媒体的"产品"进行集纳编排,然后售卖给网民,而网民对新闻事件的创造性阅读,通过网站发布后再度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网站再度将这些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纳入囊中,兜售给网民.如此循环往复,传统媒体成为辛勤劳作的新闻生产者,网站成为坐收渔利的新闻销售者,但这种销售行为往往被过分解读为生产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陈亚玲 《东南传播》2014,(9):101-10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号召网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可以说,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赋权功能激发了网民的公民热忱,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个体权利自觉,促使网民积极投入公民社会的建设中去。其中,公益慈善组织是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益力量。而网络赋予了民间慈善机构一种新的发展空间与动员平台。本文以"免费午餐"为例,探讨公益慈善中媒体动员、公益动员及情感动员三种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7):52-58
本研究通过2002-2015年间191个"网络民粹事件"的媒介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测量了不同的情感动员策略使用与效果,发现了情感动员策略与行为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悲伤情绪与"网络民粹主义事件"中出现正面行为的趋势一致,愤怒情绪与出现负面行为结果的趋势一致。191个典型案例中,出现正面行为后果的次数多于负面的行为后果,这说明对于"网络民粹主义事件"的研判,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差异化管理,从而避免转化为危害更大的冲突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关网络抗争性行动的学术成果数量繁多,但少有学者自觉从网民的情感结构和情感动员这一情感社会学视角切入关注这些网络事件的背后动因及转化过程。本文旨在对网络行动中情感动员这一研究视域进行简要梳理,勾勒情感因素在网络抗争行动图谱中的缘起脉络,情感动员的明确意涵、作用方式和情感在参与动员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同时笔者也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初步检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索热点事件评论网络中话题社群及网民的情感波动,掌握舆情事件发展过程,对于整体把握热点事件的发展方向,做好新时期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基于评论词语间的共现关系构建基于事件发展的子事件网络,通过社群发现算法来识别子事件评论网络中的话题社群,将情感词依据情感词典赋予情感分类属性,基于事件的演化过程动态地跟踪网民意见以及情感波动。[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评论网络群落发现以及变异系数方法可以有效地衡量网民话题讨论的规模与集中程度;评论网络中赋予情感词节点情感分类属性方法可以体现事件演化过程中网民的情感变化;舆论衍生话题对事件的舆情发展有持续性影响;网民话题讨论内容对于事件演化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对"梗"的创作与传播上.随着网民们对"梗"的不断使用,"玩梗"行为已经渗透到网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逐渐形成了"梗"文化.本文以B站(哔哩哔哩)虚拟社区中"梗"文化为例,发现其在实践中不仅呈现出戏谑自嘲的特点,而且通过拼贴、同构、戏仿的方式也表现出典型的亚文化风格特征."梗"文化在社交媒体扩散传播中,凭借可以消解乏闷、进行印象管理、引起情感共鸣等内在动因而被大众接受与认可.  相似文献   

14.
可以将社会中层出不穷的网络媒介行动看作是透视公共治理和社会秩序的一面镜子。本文将网络媒介行动中的话语权博弈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把各利益群体对话语权的争夺看作是网络媒介行动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政府与网民大众之间以及网民大众内部的话语权博弈过程进行分析,试图弄清潜藏在其中的"权力关系逻辑"和"组织动员逻辑"。  相似文献   

15.
陈媛媛 《青年记者》2022,(3):105-106
抗战时期,爱国报人邹韬奋面向整体文化素质有限的普通民众积极开展情感动员.在报刊宣传实践中,为唤起民族主义情感,坚定民众团结抗战的决心,他采取了以"惨"唤情、以"恨"聚情、以"史"诉情的情感动员策略积极调动民众的抗战决心与士气.事实证明,其情感动员确实对民众的认知、行动与心态产生了实际的功效,助力了中国抗战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维东 《传媒》2015,(20):72-75
本文基于对"网民互联网信息信任度调查"的11871份有效问卷的综合分析得出:在"人人都是记者"的年代,受众对于权威媒体的依赖程度反而在上升;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和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点击率与关注度不高,呈现"互动冷匿名热"的态势;互联网信息信任度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基于此,应从强化主流媒体公信力、提升网民参与度和积极性、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和互联网法治化管理等方面,提高网民互联网信息信任度,从而构建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环境议题"PM2.5"为研究对象,以议程设置为理论框架,着重于属性议程设置,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PM2.5"议题在中国的议程设置过程,考察真实世界指标、政策议程、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舆论与真实世界并非完全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媒体报道与网民议程相关,但相互间设置关系较复杂;媒体和网民议程的信源及对象选取差异较大;两者议程属性皆偏重"现在-问题"型,停留在"浅绿色"环境观念阶段;媒体议程情感偏中性,网民议程多负面。本研究改良了传统议程设置过程模型,提出我国环境议题建构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如今,短视频被视为网络“轻骑兵”,部分政务新媒体抖音号采用情感传播方式,获得较大成功。因此,了解和研究情感在短视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方法】将海关总署官方抖音账号海关发布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外学者郝拓德和安德鲁·罗斯的情感分析框架,将情感分为“基调情感”和“状态情感”,对其短视频新闻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其情感传播策略。【结果】研究发现,海关发布抖音号的情感传播策略:在叙事的基础进行情感传播,在视觉和听觉层面对受众进行情感唤起,以爱国主义、人民情怀的基调情感构建受众的国家认同、以正面的情感引导受众的情绪。【结论】当前海关发布抖音号还需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发挥政务新媒体的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网民对苏家权事件的评论文本数据为样本,进行高频特征词分析、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认为在此次事件中网民表现出了高参与性、高互动性、高针对性、相对扩展性、情感倾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史帅 《东南传播》2014,(12):84-86
公益组织作为独立于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环境保护、灾害救助和扶贫助弱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2014年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期间公益组织壹基金开展了"蓝色行动,今天不说话"的活动,在微博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通过对壹基金活动期间发布的相关博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在动员策略和效果方面较为成功,但弱化了对自闭症本身的关注,并认为利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进行公益动员仍然无法脱离现实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