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休闲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休闲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当代教育实效性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课题组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调查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休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休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休闲观念的认识有误区;休闲方式不科学;休闲教育和指导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法: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休闲观;合理引导大学生休闲方式;对大学生全面进行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2.
沈建彬 《考试周刊》2012,(43):111-113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高职高专男、女大学生休闲体育休闲方式、休闲体育活动动机、休闲体育项目选择、休闲体育频度、休闲体育时间、休闲体育活动场地等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高职高专院校男、女大学生休闲体育方式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在杭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对在杭高校大学生的休闲认知、休闲活动内容、休闲时间的分配、休闲场所及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丽水学院部分大学生休闲生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丽水学院大学生休闲观念不明确、休闲内容比较庸俗、休闲质量较低、休闲方式单一、休闲安排不合理、学校缺乏休闲教育氛围。本文旨在为学生管理部门提供研究结果与建议,希望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休闲是大学生"成为人"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大学生休闲生活型态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休闲生活型态具有多样性;性格、闲暇时间、家庭支持、班级凝聚力、人生规划、社交软件使用对大学生休闲生活型态存在显著影响;性别和学科背景对大学生休闲生活型态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休闲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休闲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当代教育实效性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课题组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调查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休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休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休闲观念的认识有误区;休闲方式不科学;休闲教育和指导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法: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休闲观;合理引导大学生休闲方式;对大学生全面进行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今大学生休闲的欲望不断上升,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休闲价值观,科学合理地引导大学生休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大学生目前休闲活动现状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大学生休闲观误区,立足社会休闲观、教育方式与体制等方面,深刻剖析了误区产生原因,合理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在杭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对在杭高校大学生的休闲认知、休闲活动内容、休闲时间的分配、休闲场所及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休闲方式是否健康,休闲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将影响其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心理品质、道德修养等素质的形成。文章通过以长沙市高校大学生的休闲行为为例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休闲教育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这对提升大学生休闲生活的质量和层次,促进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高校的休闲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休闲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大学生休闲是当前社会普遍的现象,但从当前校园大学生休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休闲具有跟风性、盲从性、庸俗性、网络休闲无节制性等特点,这些对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金钱的损耗非常严重,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休闲习性甚至生活习性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应对大学生的休闲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指引大学生过高品位、有意义的休闲生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我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活动项目的选择主要以球类为主;学业负担过重,场地器材短缺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校闲暇状况,以期厘清提高大学生闲暇教育实效的思路,以南京某综合性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个案访谈法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从闲暇时间的占有量上看,当代大学生在校闲暇时间充裕,但是时间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从活动类型上看,以娱乐放松型活动为主,活动类型有待均衡;从自我体验上看,闲暇生活满意度不高,品质亟待改善.分析原因,一方面个人的闲暇观念、闲暇技能、等是闲暇生活品质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同伴、高校、家庭、社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将大学生闲暇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闲暇观念和闲暇习惯直接关系到今后闲暇生活的质量乃至幸福程度。对云南省某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时间、闲暇生活,以及闲暇教育等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对闲暇时间需求愿望强烈但缺乏规划,闲暇活动以上网、看影视电视剧、看小说等为主,集体活动缺乏,普遍较为盲目和消极。学生闲暇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传统观念制约、忽视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意识欠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600名高职学生的样本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闲暇活动具有如下特征:闲暇行为表现出从众效应;闲暇活动的空间狭小,设施缺乏;闲暇活动结构不平衡;闲暇伙伴以同学为主;闲暇技能具有大众化。要营造高职生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必须转变高职业的自我观念,学校要有效实施闲暇教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闲暇生活现状的调查,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消费、闲暇教育四个角度分析了高职生闲暇生活的现状,发现高职生在闲暇生活中主要存在闲暇认识偏差、闲暇活动从众、闲暇技能缺失以及闲暇教育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investigation of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through lifespan analysis has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such activities in the prediction of later life achievements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ey may be more reliable predictors of future performance than IQs, creativity test scores or school achievement. In the present paper creative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creative products. A total of 192 fifteen year old academic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Creative leisure time inventories were filled out, Raven Advanced Progressive Matrices administered, and school grades record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in leisure time inventory scor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with high intellectual potential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students with average potential. Girls were overrepresented in the “schoolhouse gifted” group, but in the “creative gifted” and “intellectually gifted” groups the ratio of girls and boys was balanced.  相似文献   

17.
运用休闲动机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分析大学生休闲需求偏好。结果显示:在杭高校大学生有较强烈的、积极的休闲需求,尤其对放松身心、寻求快乐和开拓眼界需求有较强的偏好。大学生的休闲需求存在很多内部差异,性别是影响休闲需求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年级,再次是专业和生活费,但不存在城乡区别,本科和专科生之间也不存在明显区别。在充分了解学生休闲偏好的基础上,学校要倡导积极的休闲价值观,引导高校大学生更多从事深度休闲活动;将休闲教育纳入学校管理范围,与学生良好互动;提供休闲活动和设施场所时充分考虑性别和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关注于大学生休闲生活与其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通过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学习成绩组别的大学生,在休闲活动,休闲角色突显性以及休闲效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扮演了休闲者的角色,更沉迷于某些特定的休闲活动,如上网、看碟片等,且休闲效能较低。文章据此对大学生如何合理进行休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