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10,(35):91-91
最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就5家电子香烟公司的不实宣传和低劣制造工艺,向其发出警告。FDA同时告知美国电子香烟协会,令其对电子香烟行业进行“与其承诺相符合的”整顿,以保护公众健康。在美国,电子香烟公司都宣称其产品能帮助使用者戒烟,但并没有数据证明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香烟 最早的香烟或纸烟.是在1799年由土耳其的士兵发明的。当时守卫亚克城的土耳其军队受到拿破仑炮兵的攻击,士兵队公用的水烟筒被炮弹击毁。嗜烟如命的土耳其人就用点枪炮的火药纸来卷烟叶。这样就发明了香烟。  相似文献   

3.
老舍 《出版参考》2004,(4):32-32
首先要声明:这里所说的烟是香烟,不是鸦片。  相似文献   

4.
2000年12月5日至7日,陕西某报连续3天在二版以半版篇幅,对当地一家烟草企业的一种品牌香烟进行持续报道。 对这种连篇累牍的香烟新闻,笔者颇感困惑。媒体不许做香烟广告,却可以以新闻形式正经八百地宣传报道香烟,岂不荒唐? 笔者了解香烟的“矛盾性”:一方面,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害;另一方面,烟草业税利大,甚至是一个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香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着其独特的符号意义,香烟广告的发展轨迹在某种程度上微缩了社会变迁历程。《良友》画报作为一部展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生活的大型综合画报,其刊发的香烟广告阐释了香烟这个符号的时代意义,甚至能让人咀嚼出历史的韵味。  相似文献   

6.
香烟牌子与上海滩收藏大王 香烟牌子是20世纪初由英、美、德、日等国传入中国的,它的诞生与香烟的包装有关。由于早期的香烟都是软包装纸盒的,没有硬壳装置,吸烟者放于口袋或皮包中容易压扁,故不利于香烟的保存。后来香烟厂作了改进,在纸盒中衬了一张白色的厚纸片,使香烟盒有了“骨子”而硬挺起来,但是香烟厂觉得白色的厚纸片不太美观,于是又在其正面印上了人物、动物、植物或各种器物等精美图案,使其具有了礼品的意味,有时收集成套后还可以从烟厂换回一定价值的商品。而反面则印上了图案的文字说明及烟草的牌子和烟厂名称等,因此,  相似文献   

7.
尹琪  孙家英 《东南传播》2012,(9):128-129
民国时期香烟广告数量众、形式多,代表当时广告最高水平。以在我国影响范围大、发行时间长的《申报》上的香烟广告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香烟广告的创意诉求丰富多彩,但其诉求却始终围绕"利益"进行,有使用利益,经济利益,还有情感利益。每种利益诉求在不同的广告中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形成了核心突出、形式丰富之香烟广告风格,对当时其他行业的广告和后来的香烟广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说说“名”     
我刚走进档案馆的查阅室,一个等候在那儿的人就立刻起身,神情唯诺,带着不自然的谄媚笑。我接过介绍信后,他又连接递来支香烟。我头也未抬,用手指了一下墙上禁止吸烟的标志。看完介绍信,我发现他更局促了,想也许是回绝他的香烟时我的态度显得过于冷淡吧。可是谁又能想到,眼前这位对人谦卑有加的老农民,竟是当年的战斗英雄呢!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在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是《捡到一包烟 喜得两千元》。报道开篇点题:某月某日对于来我市以捡破烂为生的胡某来说“真是个‘幸运日’”。因为这天他在某处捡垃圾时,意外发现一包香烟。拆封后,“他赫然发现烟盒里放着的不是香烟,而是一根根卷成香烟状的人民币。100元一根,共计 2000元。”“喜得胡某当即给自己‘放假’,回到暂住处请同乡们吃了一顿。” 最后记者没忘加上一句自己的评论:“胡某得到了不大不小的一笔意外之财,只是不知哪位居民看到这则小消息后要后悔不已了。” 记者绘声绘色的叙述里充满了艳羡之…  相似文献   

10.
贵州.盛产香烟.在这片沟壑沉浮、溪河如织的大地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曾因烟瘾过大苦不堪言,经济出现危机.身体受到伤害,而现在,他竟然把这种不良嗜好变成了谋生手段,香烟为他带来了另类商机,他破天荒地当了一名“职业戒烟人”.成立了一家戒烟中心.并在全国第一个拿到了戒烟的执照。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一个反常的现象司空见惯:平价的高中档香烟在国营商店很难买到,而高价的高中档香烟在个体烟摊上却应有尽有。这是为什么?我心中一直在捉摸着。后来对此事有所了解,觉得水很深。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主要是烟贩猖獗,烟草部门、铁路部门和烟贩互相勾结,形成一个庞大的黑市香烟网络。成都十二桥有一个公开的黑市香烟市场。有的烟贩仅一两年功夫,就成了暴发户。烟草是国家专卖行业,此项利润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黑市香烟的存在,严重地扰乱了香烟市场,损害着国家利益,也坑害了消费者。但是,想要把此事捅开,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万凡 《新闻天地》2007,(11):50-51
千惠的老板叫王敏,农村出生,上过大学,做过工人,九十年代末下岗自谋出路,从做上香烟生意便没有弃过手。  相似文献   

13.
贾岳 《军事记者》2002,(2):48-48
去年底,我在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是《捡到一包烟喜得两千元》。报道开篇点题:9月1日对于来京以捡破烂为生的胡某来说“真是个‘幸运日’”。因为这天他在某处捡垃圾时,意外发现一包香烟。拆封后,“他赫然发现烟盒里放着的不是香烟,而是一根根卷成香烟状的人民币。一百元一根,共计2000元。”“喜得胡某当即给自己‘放假’,回到暂住处请同乡们吃了一顿。”最后记者没忘加上一句自己的评论:“胡某得到了不大不小的一笔意外之财,只是不知哪位居民看到这则小消息后要后悔不已了。”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只可惜怎么就没砸…  相似文献   

14.
广告的要害是信息的选择。我们先来看两则广告:一则是美国“万宝路”香烟广告,粗旷的西部牛仔策马扬鞭,男子汉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它的传播理念为,“万宝路”香烟体现了男子汉的气度;另一则是台湾的公益广告,画面上,香烟盒被挤压变形,盒内溢出沾稠的尼古丁,下面注着一行字:“大多数医生不吸烟”,它所表现的理念是:吸烟有害健康。同样是有关香烟的广告,因选择诉求点的不同,传播的理念也不一样。两则广告都不是完整地传播了香烟这种产品的全面信息,而是为了各自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诉求点。“万宝路”香烟的广告把香烟与男子汉气质联系在一起,体现一种独特的身份文化的特征。戒烟公益广告则利用了医生权威性,暗示吸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清晨五点钟,生物钟准时将我唤醒.坐在床上,美滋滋地点上香烟,一时之间,斗室里便弥漫着香烟与汗臭混合的气味.  相似文献   

16.
11月8日,位于北京朝阳区的眉州东坡酒楼六里屯店成为了首都第一家无烟中餐厅——餐厅取消了原来设定的吸烟区,且店内停止出售香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香烟是文化,至少抽娴的人这么想.解闷、解乏、排躁、镇定,都是香烟的好处.纽约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前后,许多烟民通过媒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盛赞香煳之妙不可言.他们苦口婆心地向全社会解释,酒吧和餐厅的用处不仪仅是让人填饱肚子,它们还承载了重要的社交功能.而香烟,  相似文献   

18.
香烟 最早的香烟或纸烟,是在1799年由土耳其的士兵发明的.当时守卫亚克城的土耳其军队受到拿破仑炮兵的攻击,士兵队公用的水烟筒被炮弹击毁.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在王公贵族的压迫下,锡盟广大贫苦牧民生活非常贫困,一包“东升”牌香烟换一只羊,一包火柴换一只羊,一双蒙古靴换一头牛。造成广大牧民的穷、病、愚。  相似文献   

20.
光明 《新闻三昧》2008,(11):18-18
9月13日上海某晚报《一支香烟烧了航母的警示》中,作者告诉大家,大多数可燃物的“自燃点”均低于燃烧着的香烟表面和中心的温度,一旦发生接触,极易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