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40名中班幼儿进行性别意识研究,利用访谈的方法对被试幼儿的40名家长和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特点:性别认同方面,中班幼儿对于自身的男女性别认识清楚;性别稳定性方面,中班幼儿知道性别不会随着时间、情境和成长变化而变化,对人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已经基本形成;性别恒常性方面,女孩回答性别恒常性问题的正确率总体上比男孩略高一些,中班幼儿对自身及他人的性别属性的永久性有了一定认知,具有了性别恒常性意识。2.父母的教育作为上的特征:家长带幼儿认识性器官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家长带男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显著高于家长带女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家长对幼儿相反性别行为的干涉程度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幼儿表现出相反性别的行为时,家长对于男孩的干涉比例要高。3.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性别教育实践特征:幼儿园中班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十分必要;幼儿园中班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别意识;幼儿园中班教师具有明确的性别教育观念,重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并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片、师幼谈话、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2.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幼儿人格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4-5岁是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关键期。研究以天津市某公办幼儿园中班幼儿为对象,对实验组幼儿进行为期8周的分享主题绘本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绘本教学显著地促进了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且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之间接近显著相关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通过对A幼儿园幼儿性别认同的研究,发现部分幼儿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不能分清自己的性别;二是幼儿出现明显异于自己性别的行为、态度和情感.而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性别认同也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这些研究发现启示教师和家长都应重视幼儿性别认同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通力合作,以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  相似文献   

4.
<正>幼儿的性别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性别意识教育的一种教育。它包括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观,发展事宜的性别特征行为。虽然幼儿生来就有男女性别之分,但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却并非天生,需要通过教育的培养。进入幼儿园后,这种习得在幼儿园环境中继续,教师行为、伙伴组织、环境布置等的一些性别要求,都会对幼儿获得的性别角色行为发生影响。性别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  相似文献   

5.
论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师自身特征叶子姜勇一般说来,近年来在探讨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时,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具体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带来的影响,而对教师其他特征的研究则重视不够。事实上,教师的一些自身特征,如教师的性别、个性、观念、期望乃至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生存"课程模式的提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心论题,也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行为转化的途径。当前幼儿园的课程有多种多样的模式,但大多数都是重视幼儿的认知发展,而相对忽视了对幼儿情感的教育和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缺乏对幼儿的"人文关怀"。近年来一些研究课程的  相似文献   

7.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一、研究对象与方法针对幼儿行为的发展特点,我们设计了《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并在19个幼儿园对3~6岁的29名幼儿(其中男孩150人,女孩146人)进行了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96份。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六个问题。三个维度分别是:“我对别人”(2、4题)、“别人对我”(1、题)、“别人对别人”(5、6题),每个维度包括积极取向和消…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之二:论教师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原则庞丽娟颜洁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社会性情感的发展、社会性认知的发展与社会性交往行为、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等。教师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重视,今天的教育能否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将决定其明天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初步确立了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社会性教育目标,提出了以感受、体验为主的教育策略。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追求能使幼儿终身受用的长远目标,突出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将培养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列为第一条,同时强调合作与关爱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王小鹤 《教师》2008,(16):44-45
我国正处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转型期。幼儿发展的独特性、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复杂化、家庭结构的变迁、生产发展水平的局限及教师教育理论实践能力的不足促成了幼儿过度保护这一问题的产生.幼儿过度保护违反了幼儿的学习生态,对幼儿创造性人格和个体选择意识的培养以及社会性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幼儿过度保护这一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为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一个理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 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我园进行了为期3年的促 进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我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原则和 途径简介如下:  一、学习理论,确定研究重点和原则  近年来,教师们已普遍重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的培养,但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教 师不知道如何进行社会性培养,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较缺乏,教育效果欠佳。我园首 先从学习理论入手,以理论为先导,深刻认识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发展与健康个性的形成是个体成长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幼儿园集体社会教学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让集体社会活动真正从教师本位走向幼儿本位,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实施集体社会活动时必须坚持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坚持社会行为导向,重视幼儿的自我体验和自主调节。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诸如自我意识、独立性、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及道德品质的发展,近年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幼儿身心和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幼儿期来看,幼儿社会性(社会行为、个性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社会行为与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有遗传的因素和环境的因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儿童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有人(Myxnha,B.C.,1985)甚至认为,学前儿童是"情绪的俘虏".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不能只重视研究幼儿的认识发展问题,也应该重视研究幼儿的情绪发展问题.幼儿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冲动和外露,不稳定,以及社会性情感开始产生.为此应针对幼儿情绪的特点进行幼儿情绪教育.  相似文献   

15.
游戏中教师指导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游戏这一最能体现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活动为场景,通过对游戏中教师指导和幼儿活动的观察记录、对比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论证教师指导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主要从游戏层次,想像性游戏中的社会性特征,幼儿游戏中的攻击性和亲社会性行为三个维度来观察描述。教师指导则是通过教师对集体游戏的组织行为,对幼儿批评和表扬的次数,以及对集体问题的处理方式三个维度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对美国新手幼儿中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发展开展七个月的纵向研究,探讨新手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成长和影响因素。通过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教学录像和主管领导的课堂观察笔记等进行编码、分析后发现,采取第一轮行动的课堂观摩、制定课堂行为契约和第二轮行动的学习幼儿心理学、加强与本土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措施,中文课中儿童的问题行为明显减少,说明新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行动中得到了发展。其中,社会语境、情感、身份意识和反思意识都是影响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对幼儿中文教师培养的启示:重视掌握学习者知识、课堂管理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和重视学习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亲社会行为是指从他人利益出发而不期望个人报偿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同情心与分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社会性发展的好坏,尤其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社会化发展的进程。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于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矫正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不良行为和个性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18.
幼儿时期是个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幼儿时期的种种意识和行为对其未来有很大影响。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在幼儿时期就必须建立起来,这对其以后的社会性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幼儿欺负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行为,不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幼儿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全发展。幼儿欺负行为的产生与幼儿的气质类型、交往技能、性别、移情能力、成人行为以及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成人需加强幼儿的移情训练。规范自身的行为.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及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等干预措施来减少幼儿的欺负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戏剧游戏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价值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戏剧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也被研究者肯定。幼儿在戏剧游戏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典型的社会性交往方式?如何运用戏剧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文章将幼儿在戏剧游戏中产生的典型行为分为积极的交往行为与消极的交往行为两类,提出"以自主激发自尊、自信,以认识促进认同,以互动引发协作,以规则平衡自由"的支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