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课堂环境、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分别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这两个较高层面的环境因素探讨它们各自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适合我国环境的“环境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移动学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iPad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硬件设备之一,提供了支持数字教材的学习环境。该研究对北京市某小学一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阐释了应用iPad的小学英语课堂关于语言学习的教学反思,探讨了利用iPad教学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iPad四个层面说明课堂现象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为一线英语课堂教学提供用新技术促进语言教学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许靖  潘雁 《海外英语》2023,(1):117-119
翻转课堂无法保证深度学习的发生,生成式翻转学习理论强调在自主、合作、探究、创造、共享的学习格局中以生成为目的、以体验为导向、以创造为驱动,实现“自下而上”认知提升和“自上而下”思维创新的融合。该文集中于学习者自主、社会学习环境、教学支架三个方面将中国文化引入八年级英语课堂,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活动是深化英语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环节。新课授课前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新课授课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攻克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新课授课后的小组讨论,深化文章主题,促进学生对文化等更深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不但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改善了课堂学习环境,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工具。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运用在英语课堂,可帮助教师实现语言知识、言语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目标,有效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研究立足于儿童二语习得和儿童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视角对来自北京城区的10位英语成绩优秀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旨在探究外语环境中影响儿童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因素和高水平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共性。研究发现影响儿童外语学习的宏观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有两个层面:(1)宏观层面:社会环境和家长教育理念对儿童英语语言接触的决定作用;(2)微观层面:语言接触中真实语言的系统输入和文化体验的长效性。其中,微观层面为高水平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共性。  相似文献   

7.
方群 《海外英语》2011,(13):61-63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学习一门语言必须学习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文化教学应当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文化教学的视角,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原则三个方面注重综合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经贸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层面,即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跨文化交际素养层面.经贸英语课堂教学亦包含三个纬度,或称之为三个教学切入点,分别是语言纬度,经贸专业纬度和作为ESP的经贸英语纬度.三个层面和三个维度是经贸英语课堂教学本质的不同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经贸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宏观架构.在此架构下,经贸英语课堂教学还需贯彻和实施相应的具体的经贸英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理想的大学英语课堂是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和英语课堂生态主体(英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目前,大学英语生态教育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包括课堂生态社会环境失衡、课堂生态物理环境失衡和文化教学生态失衡。本研究认为,要构建理想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模型必须营造生态课堂的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以及文化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探究和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的机构文化,分析该文化氛围对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以Schein、Hofstede和Handy的理论为框架,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表象"、"价值观"和"基本假设"分析该学院作为一间教育机构的文化氛围,并发现该文化对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交流的工具,是相互表达情感或意图的媒介。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而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例,总结了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五个策略,即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引导互动、分层要求和了解文化。  相似文献   

12.
董萍萍 《孩子天地》2017,(5):253-254
本文结合课堂观察与个人访谈,针对中美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差异,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堂氛围以及评价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历史层面、两国的人才观、文化渊源以及教学观念四个方面对其产生原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从国家教育机制、教师、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意在促进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完善,激发同学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同学们不仅想学、乐学更善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而且随着大学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这种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在今天教学变革背景下,本文主要从学习内容和教学环境这两个教学核心要素来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出评价标准和实现有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保障,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习文化领域对社会叙事研究的漠视,可能导致人工智能学习文化走向异化的深渊。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叙事视角下文化生成的一般原理,即在个体层面,社会叙事为人们提供了感悟生活境遇、理解新技术内涵的基础;在群体层面,建构集体记忆能够将个体的语言行为提升为广泛的文化现象。接着,文章从社会叙事的传播学、语言学、发生学三种生成机制,阐释了其对人工智能学习文化成型的推动作用。随后,文章揭示了社会叙事影响下人工智能学习文化在技术和文化方面蕴藏的潜在危机。最后,文章指出学习者可从技术工具、资源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四个层面调整未来学习文化的基调,消解叙事泡沫的负面影响。文章的研究不仅能帮助学界厘清学习文化生成及其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而且可以促进教育人工智能及其学习文化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语言学习总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而学习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影响学习活动发生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一切情况和条件。本文中的学习环境指的是课堂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关系(参与感、协作力和教师支持)和目标取向(任务取向和学习)。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环境的系统具体由七个部分构成:学生凝聚力、教师支持、课堂参与、任务取向、语言学习、学生间的合作与平等七个方面(本文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学英语课堂的社会心理因素,不含物理环境因素)构成的。然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环境的认知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能有何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离开了文化教学的英语课堂犹如"一潭死水",难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此,本文笔者拟结合牛津初中英语教学实例和初中生学习特点,深入分析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实施文化教学,让学生享受文化之旅,构建全新的、具有活力的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实现创新教育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必须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因此 ,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把握创新性英语课堂教学的特征 ,是英语学科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先导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探索创新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途径。一、创新性英语课堂教学的特征1.开放性。创新性英语课堂教学 ,其学习环境应具有开放性。要创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鼓励创新的学习氛围 ;要创设催人奋进、富有创新意识的校园和班级文化环境。学习目标应具有多层面性 ,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科技的普及,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报道层出不穷,最得教育者青睐的研究问题就是怎样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在实现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计划。因此,本文将会有针对性的对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量化研究考察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的三个层面(物理环境、教学安排、社会情境)的看法。研究的同时考察了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关系。受试者为两所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结果显示,物理环境、教学安排和社会情境都被受试者看作是英语学习的障碍。同时,受试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最后,研究者就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晓燕 《海外英语》2012,(20):102-103
多媒体技术与英语课堂相结合,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语言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该文根据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英语课堂教学时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