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 《上海集邮》2008,(1):F0003-20
“错票”和“变体票”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人把设计或拼版时造成错误的邮票称为错票或错体票,把印刷过程中造成错误的邮票称为变体票。这样区分虽然简单,但与国际上通常的说法并不相符。那么人家是怎么说的呢?错票(error),除了设计错误外,还包括严重的印刷错误,如错色,倒印,  相似文献   

2.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1,(11):20-21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作些解释。邮票中有“票中票”的图案,以及此类专题的集藏;而这个“邮外邮”,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语。说的是和“邮”本不搭界或关联很少的“邮外”领域,竞多方位的运用了“邮”的表现元素。于是,我便给了这个现象一个自创的概念,称作:“邮外邮”。  相似文献   

3.
封三刊图所示小型张,因在裁切过程中由于纸张折叠而发生变异。这两种变体票是基层邮协在单位为会员分发邮票时意外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2010,(12):48-48
第12期“月月有奖读刊活动”征答 1.瑞典首套邮票的3其斤基林错色票至今所知存世几枚?2.世界上最早发行带有附票邮票的国家是谁?3.国内首创的世博邮彩联票何月何日在上海首发?  相似文献   

5.
一、定义不全 正体票(P502)“又称正票、正常票,图案正确、印制合格,无变异或错版的邮票。与错体票相对而言时的称谓。”那么与变体票相对的又该如何称谓呢?可改为“与错体票和变体票相对而言时的称谓。”(严格地说,应为“无变异又非错版的邮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读《集邮博览》2003年第8期丁丁同志的《偏爱错票对不对》一文(下称“丁文”)。发现该文没有正确理解错票的概念,错把变体票当成错票。在我的印象中,丁丁同志在大小  相似文献   

7.
邮友相会,议论佳邮评选,虽然七嘴八舌,意见倒很集中。其中之一就是:“此‘特’非那‘特’,志号乱了谱。” 佳邮评选,重在参与,给自己喜爱的邮票投上一票。谁知“特票特评”,把群众能评的只让专家去评。这样的“与时俱进”,简直离了评选的谱。 我国邮票的志号和代号早已为大家所熟悉,即使经过“文革”的折腾,“J票”还是表示纪念邮票,“T票”还是表示特种邮票,然而现在所谓的“特别发行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对错体,变体的混称造成错,变难分尽管“错体”(Error)和“变体”(Variety)一对名词在外国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对邮票上的一切变异通称为“变体”,如“中心倒印变体”、“加盖字(错排)变体”、“对倒变体”,“漏齿变体”、“倒盖变体”等。若说还有什么分别,也就只是“大变体”和“小变体”,再加上一个含义很不明确的“趣味品”,全凭各人自己掌握,没有一个标准尺度。笼统的好处是不搞繁琐,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浙江有人以民间邮刊形式,向全国各地兜售“普无号‘文革’普通邮票”5分女拖拉机手图复印变体,原来这是一种变造票。 此票以真票为原票,“复印”黑色图框、铭记和面值(如图)。原票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在内地邮市上,有人兜售“焦裕禄错色票”、“妈祖错色票”,许多人误以为是两家首次承印邮票的单位缺乏经验,致使质量不稳定而出现了变体,纷纷高价购买,甚至流至港台。这两种“变体”的特征主要是深褐色的文字变为绿色,其余部分也有变化,如焦裕禄的肤色和衣衫变暗,妈祖像及天空偏绿等。总之,与正票有  相似文献   

11.
(三)曾有珍邮 幸存于世 红印花加盖票中,一种绿色加盖样票,极为珍罕,前辈赐以“绿衣红娘”的美誉。另外,民国初的“临时中立”加盖邮票46枚大全套及未发行“大中华地图样票”无齿12枚全套,柯斌早年均有收藏。这一实情以前不为世人了解,今予披露,以实邮史。  相似文献   

12.
第一轮生肖邮票的龙头——“猴”票诞生于1980年1月5日,发行量为460万。时至今日,仅仅20年,“金猴”腾空飞跃,市价和牌价均达1600元,增值2万倍,制造了令亿万邮人心驰神往的“金猴神话”。“金猴情结”也成了中国邮人的一种特有情感。不少邮人把拥有“猴”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以及一种荣耀。紧随“猴”票而诞生于80年代的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鸡、狗、猪、鼠”4套邮票却未有“金猴”幸运。当然,它们因不在同一个档次而有差别是情理之中的。但目前这4种生肖票的市价均不及“猴”票的零头,差别不应有这么大。今天,笔毛遂自荐,主动为这几位“猴哥”的小兄弟鸣冤叫屈,向邮人们推荐它们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山 《上海集邮》2007,(1):23-24
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收集票中票,特别喜欢珍罕邮票的票中票,它们的原票价值连城,不要说买,就是连看也难得一见。如今有了这些票中票,这些“珍罕”邮票现在都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册内,随时可拿出来欣赏。当然,票中票的选题不只是珍邮,还包括各国的首套(种)邮票,以及其它具有  相似文献   

14.
《江西集邮》2006年第5期载有论及“大帅”票文,细读通篇,多为参考早期邮刊资料所成。尤以“大帅”票设计人之说,国内集邮文献多与施秉璋挂钩。1930年3月,施氏在《邮学月刊》1卷5期上撰文《余与张作霖纪念票之关系》,说此票“其图案完全系余所拟”,“至于此次纪念票而有圆数.亦余之提议。”如此.施氏为设计者似乎顺理成章。由于施氏全篇文章大有语病,当时即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尔后,施氏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15.
1995年8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义务兵专用”邮票1套1枚,供驻黑龙江、辽宁、吉林3省义务兵试用。该票以其鲜明的陆海空三军形象、我军现代化作战兵器以及精湛的设计手法,深受部队广大官兵和集邮界人士的青睐。相对40年前的黄军邮、紫军邮、蓝军邮,再加上该票以红色为主调,邮人称之为“红军邮”。  相似文献   

16.
去年6月美国密苏里州Regency拍卖行第55期拍卖目录的封面图是加拿大《鲁尼米德图书馆》邮票文字倒印变体四方连(如图,其下单枚为正票),这也是加拿大的这件珍邮首次在拍卖场上亮相,因此颇具吸引力,最终是以37950美元(含15%佣金)成交。  相似文献   

17.
赵人龙 《上海集邮》2004,(5):40-40,F003
“民国四珍”中除本刊前已介绍的“宫门倒”、“暂作2分”倒盖和“暂作3分”倒盖外,尚有一种北京一版帆船1元加盖歪头“限新省贴用”误排为“限省新贴用”变体,兹继续介绍如下。 按此变体票的原票为北京一版帆船邮票,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元数票全张为10×5的50枚。1915  相似文献   

18.
黄明心 《上海集邮》2002,(12):16-16
由一个国家集邮对外国邮票的佳邮评选早已有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一家邮刊曾评选我国《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的“望江亭”(纪50-3)、(UL童》的“放船”(特18—4)和《林业建设》的“森林资源”(特27-J)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邮票”;日本《邮趣》杂志也曾有分别评选我国和美国上一年度佳邮的活动。但在规模上这种外票“选美“活动都很小,  相似文献   

19.
丁劲松  赵岳 《上海集邮》2012,(12):32-35,2
小2分倒盖兼复盖邮票是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非常著名的变体票。这种倒盖和复盖同时出现的"一错再错"现象在红印花小2分邮票的加盖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错票存世量不超过20枚,被誉为红印花  相似文献   

20.
朱军 《上海集邮》2009,(7):22-25
一些出现在邮票图案中的封、片,构成了异彩纷呈的“票中封”。目前,票中封的定义尚不明确和规范。简单地说,“票中封”就是“封”在邮票上。这里所说的“封”应该是具有一定邮政意义的各种实寄封片、贴有邮资凭证即将邮寄的信封,还应包括邮简、明信片、纪念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