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专升格为高职学院不是“中专模式的延伸”,也不是“大学模式的缩短”,而是需要有新的教育观念,准确的高职办学定位,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办学形式,从而办出高职特色,培养出第一线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王莉 《教育导刊》2010,(2):56-58
缺乏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成为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大瓶颈。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高职教育的优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其中,目标定位是基础,专业设置是关键,人才培养是重点。高职院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必须确立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做到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就业培养人才,面向实践培养“双师”。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的差异化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在功能、规模、资源配置方式、制度构成上的差异是它们进行差异化定位的前提。以可比性来体现各学校的历史传统、基础条件,以差异性来体现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这是“差异化”定位的根本所在。差异化定位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差异化定位的准确与否应有一定水平评估标准,而水平评估标准所依据的应是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总量水平、效率水平、效益水平、投入产出水平和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是学校发展规划方针政策拟定的依据,关系到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及在区域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文章从苏州园区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定位相互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苏州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探求园区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在,形成了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的层次定位、目标定位、结构定位、特色定位四大定位原则,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网络,丰富高职教育层次布局;发展特色,着力内涵建设;紧随需求,注重院校定位权变;创新机制,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四大苏州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5.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职教育也步入了快车道,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就是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圆高等教育形势发展及其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综述近几年学者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的定位和高职院校的定位两个层面。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定位存在着一种办学层次越高、规模越大,学校就越能办成“一流”的错误观念;在基本途径上存在着行政武断、照搬照抄等几种错误的做法;在实践上存在着“重学术轻技术”的倾向;在办学定位的内容表述上,千门一面、千篇一律,雷同现象十分严重,没有形成办学特色。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决定着学院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确立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基础;正确选择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基本途径是形成科学定位的重要手段。正视示范性高职院校定位问题,研究和探索高职教育科学定位问题,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办学定位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学校工作的行动指南,准确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社会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办学规模和层次定位、办学特色定位等六个方面的着重分析可看出,地方性高职院校科学定位的方法是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产业发展;立足高职教育属性,培养适应未来发展人才;立足自身优势,打造院校特色与品牌。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更新升级换代与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倾向是推动高校转型的根本动因;新升本高校转型是回归办学定位而不是回到高职院校;厘清普通本科大学、应用型本科大学、高职院校三者之间的区别是正确实现转型的前提;做好顶层设计是地方高校实现转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类型定位的政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以来,政策层面多次对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进行宣示。把高职教育定位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的政策意图不是鼓励高职院校升本,而是推动高职彰显特色,增强不可替代性。类型定位,更多的是特色之谓,而非层次之谓。应区别对待高职教育升本和高职院校升本。在禁止高职院校盲目升本的同时,应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  相似文献   

9.
高教大众化阶段高职定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为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高职)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又使高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职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在国内外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就涉及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要解决好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需要了解高职教育的特性。只有认识了高职特性,才能准确定位,朝着既定目标,办出自身特色。高职之“高”不宜越位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的特性是高层次的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但是,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制于经济的发展程度,一流的教育要以一流的经济作为物质基础。在高教大众化进程中,高职…  相似文献   

10.
课程目标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迄今为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上还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文章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出发,运用职业和岗位分析方法.从“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三个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来重新定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岗位人转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突显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得到了普遍认可与重视,但价值取向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文化育人的主体选择的多样性和价值多元化,使得从价值取向思考高职示范性建设下的校园文化,成为高职示范性建设必然要求,也是建立高职院校的文化特性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从价值取向上构建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即实践以学生阶段性发展为核心的多元载体;形成以文化递进式渗透为方向的目标引导;塑造以精神传承为培育特色的价值取向;确立以协同合作为基础性保障的联动队伍四方面形南仑卉彤占釉青柏职汕射言寸仲.妊盘  相似文献   

12.
社会本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导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倾向。两种价值取向的矛盾与统一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以社会本位为主导。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使命的完成,也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体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是职业院校体育如何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历史演变的回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的对比,以及职业院校体育多维度价值观的分析,提出了职业院校体育要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价值取向观。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走向,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的全面铺开,已经成为教育界议论的话题,尤其是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更加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重新思考学校定位、人才定位及在社会上的定位,是关乎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中存在宏观定位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中观定位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微观定位缺乏个性和发展特色等问题,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在低水平上徘徊。其原因虽然有政府政策的导向问题,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乃是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属性的认识偏差以及对定位中的主体局限性认识不足所致。突破认识误区,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职学院办学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没有层次之分,只有类型之别。从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看,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内涵、原则、内容体系及其基本要求,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辽沈战役"中实现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职院校应从高职教育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等方面加速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高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职业素质要求,在高职院校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实现教师角色的新定位,需要教师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定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准确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定位是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依据。突出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培养高等应用技术性人才,深化课程改革,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准定位。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新的类型,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短短五年里,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不仅远远超前于办学条件的发展,而且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准备略显滞后,因此在高职教育的性质、定位以及特色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做法。通过把高职院校置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的三个系统中进行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八个性质、八个定位和八个特色建设的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们的内涵及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