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静夜》选自闻一多的诗集《死水》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风华正茂,已是蜚声文坛的知名人士,过着闲适的教授生活。但是从《静夜》中可以看出,诗人“不安于优厚平静的个人幸福生活,想到的是贫苦人民——冲破小我。”他的目光开始投向血的现实,对各种惨剧的制造者表示了强烈的愤  相似文献   

2.
《静夜》《静夜》是闻一多早年写的一首诗,收集在1928年出版的《死水》里。闻一多曾在给臧克家的信里说过:“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读他的《静夜》,我们确实可以感觉到他的胸中蕴蓄着火一般炽热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感谢孤独     
少年不识愁滋味。之前,那些思念故乡,歌颂友谊,表达爱慕的诗词,再怎么绵长悠远,也迂回不到我心底。年少的我不能体会《静夜思》中诗人的思乡之情,也不能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厚友情,更不能明了“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中。诗人为何如此执着地“独倚望江楼”……  相似文献   

4.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5.
《静夜》选自闻一多先生的诗集《死水》,原题《心跳》,后改为《静夜》。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抒情诗。 个人天地的安宁和社会的剧烈动荡,是《静夜》描述的两极。“灯光漂白了的四壁”之内贤良的桌椅、贞女般洁白的茶杯·古书的清香、母亲怀中接呷的小儿和熟睡的大儿,在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里,合成了一个充满着“浑圆的和平”的静谧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校团委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有幸借读了《闻一多名作欣赏》,读完此书,深感受益匪浅。闻一多在短促的一生里,走完了诗人、学者、战士的人生“三三部曲”。学者闻一多,历时最长,费力最多,可以说是他毕生心血所写;战士闻一多,完成了他的生命,也最终献出了他的生命,一如他生命中的最后的内容,最后的讲演,明亮而短暂。而我从此书中读到的更多的是诗人闻一多。我感受最鲜明的是他那诗人和战士的双重气质。作为诗人,他压抑着自我的情感,努力以诉诸理智的方式来求得与社会中人的思想沟通,从他的诗中完全可以领略他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写诗要有激情,但这激情不应是个人感情狂涛的挥洒,而应反映出时代的心声。我们读了闻一多的《静夜》,就会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他那个时代,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特别是包括闻一多在内的那个新月诗派,他们有的把自己关在脱离现实的艺术之宫,低声咏叹个人虚无漂渺的理想不得实现的哀怨;有的沉醉在个人主义的小天地里,反复吟唱缠绵悱恻的恋情;有的甚至迷失了方向,发出一些与时代的节拍极不相称的悲鸣,以致诗情和才华也随之枯竭。这当中唯有闻一多既受那一派诗风的影响,而又能卓然独立,写出一些富有战斗激情的篇章,《静夜》就是其中的一首(见于闻一多诗集《死水》)。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的《静夜》,在诗集《死水》中是颇能代表作者当时思想艺术成就的篇章。作品艺术地概括了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真诚地倾诉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人民痛苦的关注和忧愤,燃烧着诅咒黑暗、追求正义的烈火,洋溢着心忧天下、同情人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诗人采用反衬对比、情景交织的艺术构思,调动呼告、迭唱,比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是伟大的诗人,他的《女神》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是早就为人们所肯定的。一九二四年闻一多就曾说过:“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的精神,有人说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孝子。”(《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先生从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肯定了《女神》的重大成就,尤其高度称赞了《女神》的时代精神。但是闻一多先生还未能对作品中最先进的思想内容,即社会主义因素作出应有的评价。郭沫若在《女神》的序诗中说:“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了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这里所说的“我是无产阶级者”,“我  相似文献   

10.
《静夜思》“疑是地上霜”一句中的“疑”,资料上有三种解释:①怀疑;②以为;③好像.我认为应释为“好像”更妥.因诗人独在异乡,思念家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刍议《静夜思》中的“床”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为诗的前两句 ,其中“床”的意思 ,人教版参考书解释为“睡床” ,因而把这两句诗理解为 :诗人看着床前银白色的月光 ,感觉好似地上的霜。对把“床”解释为“睡床” ,我以为不妥。查《辞海》“床”有三种解释 :(1)供人睡卧的用具 ,如床铺、床位 ;(2)安置器物的架子 ,如笔床、琴床 ;(3)井上围栏 ,如古乐府《淮南王篇》 :后园凿井银作床 ,金瓶素绠汲寒浆。联系诗意分析 ,我认为“床”应理解为“井上围栏”即“井栏”。其理由有二 :1…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真我集》等三部诗作意蕴丰富,其整体可以勾勒为一座“红与黑”的诗歌殿堂,这是诗人与其诗歌的精神轮廓。诗人的心灵历史及心理特征在诗中显现了美育为上的救世情怀,其诗作具有“纯形”的诗美特征和沉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臧克家 ,山东诸城人。诗人。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 ,开始接触新文艺。喜欢读新诗 ,经常吟诵郭沫若、冰心、冯至等诗人的作品 ,“也读泰戈尔的诗和日本的俳句。”(《我与新诗》)1930年入青岛大学中文系 ,又读了闻一多和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尤其是读闻一多的《死水》 ,“改变了我在中学时代对新诗形式问题的看法。”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诗创造》、《文汇月刊》。1949年后 ,先后任华北大学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诗刊》主编等。一生“爱读书 ,爱买书” ,与书为邻 ,与古人为友。认为读书于创作十分…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是喜迎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也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1899-1946)先生诞辰100周年。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李海鹰作曲)这支《澳门》歌的词作者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澳门》这支歌便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爱国诗篇什子之歌》的首章诗篇。诗人将《澳门人《香港人始湾》、俄海卫》、《广州湾》、…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诗人、学者的闻一多,最早是一位画家。 1912年.闻一多入读清华学校。他曾“以图画冠全级”,发起并成立了“美术社”,同时还担任《清华年报》《清华学报》的图画编辑,成为学校美术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作为诗人,他留下了两株诗苑的琼花:《红烛》(1923)和《死水》(1928)。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如《荒村》;有对劳动人民苦难道通的同情,如《飞毛腿》;有对青春和爱情的汇歌,如《青春》、《红豆》;有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颂,如《雪》、《秋色》等。但始终振动干闻一多诗中的主旋律,则是高尚诚挚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朱自清极赞闻一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红烛》集中的爱国诗…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闻一多的一生大致经历了诗人、学者、斗士三个时期。吴奔星在《诗人、学者、战士——闻一多其人其诗》一文中把闻一多的这三个时期大体上分为:“从五四到1929年是诗人;从1930年到1943年是学者;从1944年到1946年是战士。”  相似文献   

19.
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读到赏析大诗人李白《静夜思》的短文,“透过窗户的皎皎月光射到床前”,“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显然,作者把“床前明月光”的“床”认作是房中睡卧之床了。皎皎月光透过窗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王富仁我在《闻一多诗论》中曾经提出,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初期,对中国新诗创作贡献最大的有下列几个诗人: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和冰心。胡适是首先用现代白话文作诗的人,他对中国新诗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