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期刊是新时期文学秩序重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期间诸多先锋和探索性的"新启蒙"观念,都是由兼具编辑和文艺理论家身份的学者率先在期刊中提出,继而以出版传播活动形成一种文化潮流.《诗探索》作为权威性的当代诗歌理论研究刊物,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就以刊物形式参与到了以艺术审美为标准的新体系建设之中,引导文学发展朝向更加开放...  相似文献   

2.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在这一时期,尽管各种文学倾向的主流特点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但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在人性的理解、宗教自然观以及文学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也正体现了浪漫自由的美国在文学领域表现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王独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又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群,王独清是一个贵族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追求纯诗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认为"理想中最完美"的诗的公式是:(情+力)+(音+色)=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作家研究中,将郭沫若与郁达夫进行比较研究的篇章几乎很难找到。近读蔡震《郭沫若与郁达夫比较论》(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一书,颇受启发。仔细研读,本书特点有三: 其一,排除了用机械唯物论和片面社会学的观点来观照和评价文学现象的谬误,用历史的审美的眼光来审视郭郁二人的创作,不仅使他们具有了无可辩驳的可比性,而且同时将他们真正置放到了属于文学的领地上,确立了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创造社的共同发起人和浪漫主义作家,郭、郁二人的文学观自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其表现方式和  相似文献   

5.
纳撒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三种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这种矛盾形成了他对社会的怀疑态度,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并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大师.他的主要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体现了他的讽喻的创作手法和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具有突出成就,在诗歌上取得了辉煌成绩,而同时,小说上的成果也并不逊色。以简·奥斯汀为代表的小说家及作品的出现丰富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本文即主要以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爱玛》为例,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以及叙事方式等方面具有的自然特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女性形象。包法利夫人在与其情人罗多夫和莱昂形成的场域中,爱情和文艺只是他们在闲暇时消遣的对象,但当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经济利益和伟大前程发生冲突时,闪闪发光的爱情和文艺只能让位于后者。包法利夫人之死,既是作为个体的浪漫之殇,也是"永远生活在别处"的具有庸俗浪漫主义倾向的包法利主义之殇。  相似文献   

8.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是因为相似的人生情怀和创作主张走到了一起,形成一个弥漫着浓郁的学院气息的文学团体。在性情上,他们追求人生的艺术化;在创作上,他们主张经营"自己的园地",提倡言志派文学和严肃的文学观。虽然是在辉煌中落幕,处于巅峰中的文学流派已不复存在,但"京派"的人生取向、精神追求、创作实绩却历久弥新,没有随着历史的烟云而消逝。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了《华东经济管理》20年创办精品期刊的探索与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期刊坚持"特色、质量、创新"是刊物发展的生命力的办刊方针,始终围绕"坚持联办模式,面向华东、突出特色、适应期刊的发展趋势"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争创精品期刊为目标,在选题策划、栏目内容、编辑方法、经营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中期"纯诗"理论的提倡者们曾试图指出他们的"纯诗"主张与自"五四"以来的"国民文学"理念并无矛盾。他们的这种辩解固然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合理性,也反映了他们跻身"新文学"主流、获得"合法性"的强烈愿望,但是,"纯诗"与"国民文学"在语言取向、审美取向、价值取向等诸方面都具有难以规避的深层张力与深层悖论。  相似文献   

11.
试论老年期刊的独特性与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期刊这枝出版领域的奇葩自20世纪80年代初绽放以来,全国已有三十多种刊物相继问市并逐渐形成规模。老年期刊,顾名思义是为老年读者编辑出版的对象非常明确的杂志。此类刊物的异军突起,在我国上千种期刊文苑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林徽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除去个人创作外,也是一位文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其在20世纪30年代推动新月派、"京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中国社团流派史上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胡风文艺思想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直未能得到系统分析。胡风理论中的主要观点虽然包括思想认识和情绪体验两个方面,但他本人对后者的重视超过了前者,以致胡风理论表现出浪漫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胡风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浪漫主义文学观作为一种功利主义文学观与左翼“同又不同”,根本区别在于,胡风认为浪漫主义者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的政治轨道。这“同又不同”,又集中体现于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或右翼浪漫主义、左翼浪漫主义以及抗战浪漫主义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5.
以布迪厄"场域"视角审视煤炭产业与煤矿文学的关系会发现:煤炭产业为煤矿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内的组织支持和传播平台,造就了煤矿文学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但在大众文化语境下,行业背景和体制运营也削弱了煤矿文学反思批判的勇气和魄力,牵制了煤矿文学的主题探索和传播推广.为推进煤矿文学的持续发展,相关机构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积极在时代主题、人物塑造和传播方式上寻求突破和新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明清诗文研究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于 30~ 40和 80~ 90年代形成两大研究高峰,后一时期在研究深度、广度以及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相对前期,均称得上质的飞跃,成就有目共睹,但其间也存在可以继续的方面,以及用新视角加以考察的领域.明清文人自创"一代文学"的建设意识似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学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方法,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这些作品无论怎样充满了独特的个性特征,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些共同性的创作规律.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其创作理论的形成绝非偶然,绝非一成不变,尤其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贯通与传承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毫无疑问地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理论渊源,并由此推动了"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建国后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和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次要人物,尽管他们在作品中的地位不高,但每个人物都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并且他们中许多人的人生及形象或带有悲剧性或富于喜剧性,凸显了一种戏剧美,由此获得了一种与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人物同样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读者的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这种戏剧美的形成,与民族性中的"做戏"意识有关,也传承了传统史传文学刻画"小人物"的创作经验,更与元杂剧中的"三国戏"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9.
出于对斯塔尔夫人女性浪漫主义的赞赏,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中,用了近半篇幅评论推介这位“卢梭女弟子”的爱情经历、文艺探索和生存反抗.倾力将其塑造为反抗一切权威、追求诗意栖居的女性主义先锋和浪漫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的论争近年来持续不衰甚至演化为一场文化战争,是有其时代以及知识学背景的.分析影响文学经典形成的内外因素可见,有关文学经典论争中的误区在于"生成"和"建构"的二元对立论说模式,在文学经典形成过程中,文学研究者发挥着比普通读者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