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这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地理空间的淮南、行政区划演变中的淮南、《淮南子》、淮南王四大语义。广义的“淮南学”是研究在淮南的地理空间及其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的“淮南学”就是要研究《淮南子》的文本内涵。围绕它而产生的文本流变,以及围绕《淮南子》作者刘安及其门客而产生的对淮南国历史及汉代历史的上下延伸。由于“淮南”本身的多义性、《淮南子》杂家著作的性质。“淮南学”的研究必须是多学科渗透参与,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关于淮南话中语气词"来"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话中的语气词“来”,可以用在疑问句、陈述句及祈使句中,还可以组成复合语气词。本文考察了这几种条件下的不同情形,重在语义方面的描述,简要解释了该助词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汉代淮南王国定都寿春,在文化学术和辞赋创作上均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这一特定地域的思想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又孕育出较为固定的诗歌意象及文化内涵,在许多唐代诗人笔下均有出现,值得深入考察。其中,淮南王刘安及八公所代表的丹药意象、淮南小山《招隐士》所提炼的桂树与春草意象、《淮南子·说山训》“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所导源的“淮南木落”意象,在唐诗中出现频率最高,集中展示了唐人求仙、隐逸、怀人、悲秋、伤逝等复杂的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大美"之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大美之境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观。大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是大“道”。大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大审美观视野和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大美的内涵是真善关的和谐统一的“神化”境界。大美之境是汉初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传统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淮南方言与其农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农耕文化是中华农耕文化的一个元素,可以从多角度加以研究。淮南方言中有关土地及其整理、生产管理及收获等农业生产词语,充分体现出淮南农耕文化中的和谐、精致、交融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柔容万物,开放通达”的豆腐文化与淮南市的城市精神十分契合,淮南人民从中凝练出百煎不碎、坚忍不拔的魂灵,海纳百川、柔客万物的襟怀,穷则思变、变则通达的品格.以豆腐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精神象征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译界对集道家之大成的《淮南子》关注不够,而其文化专有项作为汉语言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异质元素”,既是翻译难点,也是翻译初衷之所在。《淮南子》英译本尤其是新世纪之前的诸多节译本经梳理后,发现相关文化专有项翻译主要存在语义空缺、信息传达不明确、错译误译漏译等三类问题,理论上可运用变译理论的“增益”“减修”和“变异”策略应对。实践中,马绛在“增益”“减修”和“变异”三种翻译策略指导下灵活采用诸多手段翻译《淮南子》中的文化专有项,产生了翻译质量较高的译文。因此,基于变译之“策”灵活运用诸多手段翻译文化专有项,可有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进而促进世界文化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8.
南阳 《教育文汇》2010,(3):9-13
2007年以来,“朴实教学模式”在淮南一中各学科课堂教学及教研中逐渐推开。淮南一中为什么要实行“朴实教学”呢?它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它能给现行的高中教学带来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200燃走进淮南一中。  相似文献   

9.
淮南银行作为抗日战争期间成立的淮南根据地“金融中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完备高效的组织架构。淮南银行利用其金融领域中的领导地位发行淮南币,制定相关金融政策与法币和伪币开展货币斗争;合理控制淮南币的发行数量,使根据地的物价基本平稳;发放大量贷款,积极支援根据地生产建设,为淮南根据地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积累了充足的物资储备。在其存续的三年多的时间内,为根据地经济平稳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供了金融保障;且为解放战争期间华中根据地的金融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淮南银行的运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淮南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分支淮南次方言区,是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结合地带,因此方言特征比较明显。“来”作为淮南方言中常用的动词与语气词,与普通话相比,有更为丰富的用法。本文以淮南市凤台县的语料为例来探讨“来”在淮南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1.
淮南话属于北方方言,基本没有古语词和古代语音的痕迹.本文探讨了淮南方言中使用频繁、为数不多的方言词之一--"照"字的历史原貌(淮南话中的"着"是一个意义实在的动词,意义同"行"),认为"照"实为近代北方方言词"着".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警示方言工作者及方志编纂者应极力用本字记录方言,以免割裂语言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对祭祀之礼的自然性、岁时性、简易性、历史性、差异性、变通性等方面的认识和运用,综合了先秦道家、儒家、墨家等思想,十分全面,也很独到。《淮南子》给祭祀之礼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又提出了新的内容与要求,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作为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其以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文化而著名。可在译入语中往往没有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可供借鉴,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变通,才能对之进行有效译介。客观上,变通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根源,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民族思维、民族身份等四个方面。深入考察《淮南子》全英译文,马绛领衔的译者团队在词、短语、句子、句群等四个层面都灵活运用了变通的方法策略。进而论之,原文的独特性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变通,进行正确地“选择”和“适应”,从而产出在译入语语言文化中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单音节词的同义关系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洪峰 《现代语文》2006,(9):124-124
同义词的使用是古汉语成熟的一个标志,古汉语同义词的大量使用使语言更丰富多彩,更富有表现力. 《淮南子》一书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集体编写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哲学、军事、天文、地理、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词汇容量较大.此书单音节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本文主要考察和描写《淮南子》中单音节同义词相互依存的主要形式.现简要举例介绍《淮南子》中单音节同义词依存的主要格式.  相似文献   

15.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物得以存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性质;从其形而下之“用”来看,则是“无为”;从道之体用关系来看,《淮南子》中的“无为”与“道”之内涵互为表里,并且使“道”体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6.
量词属于语法范畴,但它的成员多来自名词和动词,其特点和演变又同语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研究量词不能仅局限于语法学的范畴,也应该从词汇学的角度考察和分析。《淮南子》中共有量词64个,主要是对先秦量词的继承,但在某些方面又有了新的变化,不同类别的量词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从《淮南子》量词的运用情况 ,我们能够发现上古汉语量词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资源的禀赋往往决定一座城市的属性和产业格局,在这座城市烙下深深的印记,对这座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转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煤炭工业的兴起带动淮南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在安徽中北部形成一座煤矿城市,使淮南成为华东地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研究煤炭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淮南城市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确立淮南城市发展的基因,对于促进淮南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转型,建立科学发展观,有着积极而重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千里长淮酒飘香,淮河流域不仅盛产酒,也有不少记载酒文化的典籍。《淮南子》描写了一些以酒祭祀、献酒、举行酒宴等活动,体现了酒的礼仪文化;其中也涉及到一些酿酒和酒器文化;同时关注到耽于饮酒,将会造成严重危害,提倡适宜饮酒原则。其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观点弥足珍贵。探析《淮南子》中的酒文化资料,对认识该书在酒文化史上的地位、推进酒文化研究,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募宾客集体创作的一部著作。《淮南子》内容极为丰富,体系庞大,包含哲学、政治、天文、地理、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成书于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写成于武帝即位之初,也就是在中国思想大一统前夕,思想界相对自由的时期。因此,透过《淮南子》,可以相对更为真实的认识当时的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更为真切的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当时的法律思想,全书以"道"为统,力图融合各家学说之长。文章着重于挖掘《淮南子》一书在法律、治国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淮南子》中“蓁卫之箭”、“周于数而合于时”、“皆阅一孔”、“志存仁义”、“条风之时丽”、“博学以疑圣”等六处字义,作出解读,发表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