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押沙龙,押沙龙!》的不可确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来的文学评论,都试图给予作品一个终极意义,并将其固定下来。而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却以其本质上的多元性使这种传统的批评意图难以奏效。本文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小说中四位叙述者对斯特潘家族史的不同解读之间的冲突和他们各自的叙述中的内在矛盾,从而揭示了这部小说不可能确定于一个终极意义的复调性质  相似文献   

2.
《押沙龙,押沙龙!》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一部哥特小说。恶棍英雄的塑造、恐怖的情节和揭示人性阴暗面的主题都具备了哥特小说的特征。哥特式手法的运用是对建立在奴隶制和种族主义基础上的旧南方非人性的鞭笞。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押沙龙,押沙龙!》与《撒母耳记》的对照比较,分别从《圣经》原型,不一而足;父子关系,似“是”而“非”;兄弟相残,原因各异三个方面论证了小说与《圣经》故事的关联及对后者的超越,进而探讨和阐述了福克纳舍弃看似“名副其实”的《黑屋子》而更名为看似“名不副实”的《押沙龙,押沙龙!》的意图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乱伦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现象,也常与美国南方相联系起来。作为最伟大的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对南方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也因此已成为美国南方文学中表现乱伦主题的一个重要人物。在福克纳的某些作品中,例如《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乱伦似乎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突显主题表达和激发阅读兴趣的关键因素。本文认为,在《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和她的兄弟之间的乱伦关系代表了内战之后美国南方传统家庭秩序的瓦解,而《押沙龙,押沙龙!》中朱迪思、亨利和查尔斯·邦之间的感情纠葛则揭示了南方心理上的混乱,后者曾长期困扰着美国南方。在某种程度上,这两部重要小说中兄弟姐妹之间的乱伦关系可视为福克纳对他的南方故土复杂而又矛盾感情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坛上的奇才,美国南方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之一。福克纳的小说以人物的意识作为描写对象,针对意识活动的特点,他在创作中尝试了大量的传统和创新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叙事手法是多角度叙事、对位式结构和隐喻象征手法。《押沙龙!押沙龙!》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手法。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存在着四个彼此之间有巨大差异的叙述人,且叙述人与人物身份重合。每个叙述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颠覆他人叙述、建构属于自己的主人公故事,妄图建立自己的叙述权威,从而导致了《押沙龙,押沙龙!》叙事的虚构性和不可靠性。本文拟从叙述人身份的特殊性出发,勾勒四位叙述人对故事建构—颠覆—重构的叙述过程,从而见出《押沙龙,押沙龙!》独特的叙事。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于1950年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且是最受误解的作家,其创作手法上的实验与尝试非常引人注目。其叙事手法别具一格且堪称一绝。本文试从多角度叙事的选取及小说的复调性质对于《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艺术进行剖析,在与福克纳的另一部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技巧和效果比较中,来凸现其卓越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原型批评和福克纳一些作品的研究,将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与圣经故事进行比较,力图从原型批评角度对本作品的主题即种族主义经行分析和探讨.文中运用“置换变形”的原理再现圣经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以期解读福氏小说运用独特的写作技巧升华主题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原型批评和福克纳一些作品的研究,将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与圣经故事进行比较,力图从原型批评角度对本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文中运用"置换变形"的原理再现圣经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圣经原型来剖析人类社会的一些共有主题和南方失败的必然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圣经主题在作品中的重述,来揭示和讽喻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道德价值观沦丧的悲剧性下场。  相似文献   

10.
<押沙龙,押沙龙!>是20世纪伟大的实验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第九部小说,是现代小说独一无二的一种实验.本文把<押沙龙,押沙龙!>叙事艺术和形式实验的深层根源追溯到现代主义艺术的源头--立体主义,以立体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和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比较,重点从分解和重构这两个角度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考察,分析其叙事上典型的立体主义特征,认为<押>艺术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其立体主义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刘源 《海外英语》2012,(16):177-179
William Faulkner’s Absalom, Absalom! has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and has been well received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light of the polyphonic features of the novel,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dopt Bakhtin’s theory of polyphony to probe into the dialogues in Absalom, Absalom!. This thesis is a discussion on the microdialogue in the hero’s inner heart.  相似文献   

12.
19、20世纪的美国南方是基督教盛行、父权制横行、黑人、混血儿又多一重种族压迫的世界,威廉·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描写了萨德本的际遇兴衰,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女性人物,在萨德本周围,有这样一些女子:妻子埃伦、妻妹罗莎、女儿朱迪思、被他凌辱的米莉、他的混血女儿克莱蒂等,她们囊括了福克纳笔下女性的几种类型,她们不是《押沙龙,押沙龙!》中的主角,就如同妇女也不是南方社会生活的主角一样,这些妇女是19、20世纪南方社会各阶层女性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押沙龙,押沙龙!》中英雄形象的变身富有隐喻色彩.单枪匹马超人型的传统英雄被解说为毫无意义的戏谑英雄.这种英雄主义带来的怀旧与怨愤,导致了典型的未老先衰症.对南方英雄主义的祭杀,源于福克纳对现代生命潜在矛盾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4.
<押沙龙,押沙龙!>标志着福克纳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转向,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互文性的写作策略之上.文章拟以文本结构、人物选择和神话模式的易位为切入点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以求对文学传统与文本独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布勒特·哈特的华人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勒特.哈特的作品再现了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使他成了“地方色彩”(Local Color)文学的代表人物。哈特的两篇作品《异教徒中国佬》和《异教徒李顽》都以中国移民为主人公,但在对待华人的态度上,哈特是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谴责针对华人的暴行,同情华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他所塑造的华人形象是歪曲、片面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反映了作者和美国大众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在话语的汪洋大海里追寻K留下的印记,读者可以寻觅到K试图通过女性或信使通往城堡的一次次行动,从而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失败英雄"K之重构.然而,在<城堡>后17章中,K行动的力量为语言的力量所消弭.虽然K绝望地在永无休止的进攻中完成自身存在之抒写,却只留下那似飞鸿踏雪泥般的踪迹.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有440处用到俗语。这些富有表现力的俗语绘景状情,塑造人物,记录了师徒四人取经途中的心路历程,使全书的神话色彩淡出,凸现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后人以这些富有活力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创作出诸多俗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