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8年中国互联网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成的网民表示,需要信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互联网上寻找,超过3/4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他们获取重大信息的主要渠道[1](14).2009年2月26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针对“如何看待通过互联网表达民意”等问题,对2874人进行了调查走访,调查结果显示,47.7%的人经常上各种网站或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另有43.6%的人表示自己偶尔上网发表意见[2](52).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5年6月28日第1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经突破一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超过1950万,占19.5%。同时,一些“网吧”违规经营引发的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报道,也一次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震撼。今天的中小学生,只要谈起网络,立刻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对诸如“QQ”“BBS”“MSN”等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新闻的日益普及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0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数已达2250万人,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为“获得各方面的信息”的占68.84%,而其中主要是接受新闻信息的占84.36%。上海2000年5月的一项调查表明,网民中72.3%首先是为了获知新闻而上网的。  相似文献   

4.
【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107Y多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的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所以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08,(9):10-10
美国高校心理辅导研究会8月1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美国大学生至少产生过一次自杀念头。 这项调查通过互联网进行,70余所美国高校2.6万多名大学生接受调查。调查还显示,15%的受访者承认曾认真考虑过自杀,超过5%的人曾试图自杀。大多数人表示,他们的自杀念头来临时很强烈,但也很短暂,一般不超过一天。  相似文献   

6.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正逐步表现出对网上购物的强烈兴趣,他们当中超过半数的人曾经有过在线购物的经历。根据英国哈里法克斯银行(Halifax)的调查,在7岁到16岁这—年龄段的孩子中,有53%的人曾通过互联网买过东西,这一比例较2004年增加了10%。  相似文献   

7.
据2007年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显示,国内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000万,在网民总数中占1/3强(36.7%),每周平均上网时长为11.6小时,其中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6.6%,超过40小时的占5.9%。此外数据还表明:青少年学生网民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经济在2001年延续了上年的强劲反弹势头,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据最新的预计,全年的GDP增长率可望达到5.5%,居世界第三位。(据估计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5%的国家只有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中国驻俄罗斯经济参赞范春永日前表示,俄罗斯连续3年的经济增长远不仅是由于全球油价上涨、连年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等偶然因素,而是标志着俄罗斯彻底的经济体制变革已经接近完成,俄经济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俄罗斯经济将很快重新成为全球经济中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到2002年8月全世界有6亿多人上网(www.nua.net/survey)。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CNNIC)调查,截止到2002年7月,中国网民已达4580万人,青少年占80%,其中60%是大学生。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沟通形式之一,正在使我们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5年6月28日第1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经突破一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超过1950万,占19.5%。同时, 一些“网吧”违规经营引发的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报道,也一次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震撼。今天的中小学生,只要谈起网络,立刻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对诸如“QQ”“BBS”  相似文献   

11.
吴坚 《职业技术》2007,(21):42-42
被视为就业热门的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分布比例分别为37.5%、16.8%、10.9%。主要招聘城市分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大发达城市对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需求最为旺盛,尤其是北京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达到42%。这是日前由中华英才网发柿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所显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2007年第二季度期间,中国大陆地区所有受调查行业的企业雇主们均预期会进行稳健的雇佣活动。这一预期结果来源于万宝盛华全球雇佣前景调查,这一调查是全球范围调查范围最广且是惟一的前瞻性的雇佣调查,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将近50,000家各类企业的访问,包括亚太地区14,000多家企业和中国大陆超过2,900家的企业来获得相关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来到我们的身边,它的到来大大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同时也造就了又一类群体,即网民群体。这一群体有着别样的生活方式:特殊的环境——虚拟网络社区,网络语言,网名等。网络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网民群体理所当然也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3年1月,中国上网人数已达591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4%。中国互联网用户已居世界第二位。而全球上网人数也是以数亿计。网络的普及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据专家估计,到2000年底,国际互联网已连接了100多万个各类网络,1亿台主机和5亿左右的用户。中国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也异常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890万,为上年的42.4%,其中18~24岁、25~30岁用户人数分别占42.8%、32.8%,学生用户人数所占比例则从上年的16.4%跃升至21%,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05,(7):10-10
共青团武汉市委与武汉大学于2004年暑期,在武汉市进行了一次“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以实证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程度。调查组对全市21个社区和少管所的7—18岁的2300名未成年人进行了随机抽查。调查数据显示,在有违法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中.有97%的人热衷于上网,而在所有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上网行为中,网上聊天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超过网上游戏和影视。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上网成瘾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中学生上网人数日益增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1月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有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其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已超过一半,占52,9%,其中18岁以下的网民也占18、8%。由此可见,中学生是一支庞大的网络信息用户。  相似文献   

17.
根据IDC的最新数据,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大市场。3月15日,IDC发布预测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将占据世界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20.7%,而美国以20.6%的份额紧随其后。在2011年下半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两个月超过美国,IDC认为该趋势将延续。  相似文献   

18.
怎一个累字了得--把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等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教师生存状况堪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信息搜索     
中国青年报近日做了一项关于网络的调查,调查显示,中国青年距离网络还不算近。在这项调查中,工作或生活中经常接触计算机的人只有46.8%,有21.4%的人很少或从来没有接触计算机。而熟悉和使用互联网的有37.7%,有将近30.2%的人很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在上网人群中占49.6%和47.2%的人是收发邮件和聊天,另有47.1%的人选择了查找  相似文献   

20.
朱迪 《中华家教》2021,(3):76-80
如果说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00后和10后更像是携带"互联网基因"的一代.2018年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中5岁及以下就已经接触到互联网的占10.88%,6-10岁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占61.43%,在一线城市中这一比例甚至更高.[1]然而,这种移动互联生活方式也给青少年带来相应风险,诸如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