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性思考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解读,目前大致有3种观点:一是学校教育不应完全生活化,因为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学校开设的课程只能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某个或几个侧面;二是学校教育回归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因为学校教育唯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文化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方能走出脱离实际的误区;三是学校教育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将降低教学应有的效率。因此,要求  相似文献   

2.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然而,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整合课程资源,回归生活世界?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确立两个观念:  相似文献   

3.
刘艳 《教育探索》2008,(12):46-47
从2001年至2007年地理高考背景材料中所体现的回归生活世界的部分材料看,地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乃一必然的趋势。从对湖南省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证调查结果分析,其中的大多数教师也认识到了地理知识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恰当的案例来进行地理教学。为此,笔者建议:第一,地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第二,地理教师的课程资源要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生活即课堂。无论是孔子“以天地自然为师”的主张和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的思想,还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无不表现出倡导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观念。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厢的地理”,因为生活与学生的距离是最近的。我们难以想象,那种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骨肉分离”,  相似文献   

5.
一、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学科本身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充满生活味。1.“润物细无声”———教学内容生活味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教学现状往往是照本宣读,缺乏生活味,从而使学生感到在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而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见运…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支撑性理论之一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地理新课程特点,创设不同教学情境,营造体验感悟、自主合作的氛围,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学会通过探究实践,获取事实,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实现地理课程目标。一、创设生活情境“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科充满着人地和谐、统一发展的地理思想味道,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味道”应该是开放综合、社会生活的味道。因此,“地理味道”首先在于探讨地理生活实例,解决地理社会问题,明辨地理之尚,品人地关系,并应用地理生活实例实现地理教学,创设富有“地理味道”的“生活地理”教育教学理念,用自然地理的美和人文地理的富有去熏陶学生,以达到地理教育教学的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地理对话教学“师生民主与平等”、“回归生活世界”、“问题创设”、“激励性评价”、“多元对话”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正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终身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把学生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始终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最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地理源于生活,又融入生活,这既是地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理念,又是国内外教育家所提倡“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追求。从教材生活化、乡土地理生活化、社会热点生活化三方面捕捉生活化地理素材,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同时地理融于生活、高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从中感知地理的乐趣,感悟地理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为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社会生活的环境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实生活,都需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地理课程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是有所作为的,为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方法,更新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地理学科要“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地理。学校、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逐步创建地理实习基地。”这就意味着高中地理教师要立足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扩展时空、回归生活,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与高考,尤其是地理选修课的设置更是这一理念的着力体现。据此,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实施应特别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2012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能力立意、学科素养为核心且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实问题或重大的地理社会问题的时事地理趋势,就一道关于“交通线路”为题材的“时事地理”类高考题谈自己关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适度关注时事地理,关注生活中有用地理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它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从而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和地理新教材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地理教育》2002,(5):45-46
一、研究性学习和地理新教材目标的整合地理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在继承现行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地理新教材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指导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包括地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主要有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有发现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世界各国学校地理教育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在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现、人口观,使其成为现代化社会中积极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因而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本文根据世界学校地理教育发展的现状,从地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框架、教学要求。内容呈现方式、能力培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现代世界学校地理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制定我国学校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介绍地理名人之贡献,认识地理学科之重要目前,虽然地理学科被列为“高招”、“大综合”考试科目之一,“中招”也紧跟着把地理学科作为“中招”、“小综合”(史、地、生)考试科目之一,但与语、数、英大三门相比,学生、家长仍然“看不上”地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搞好地理教学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用介绍地理名人及名人在社会历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