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被列入一流大学建设目录的高校,其学科建设自应对标"一流",但作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不同领域专门人才的专业建设是否有对应的国际"一流"标杆呢?"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内涵、关系如何?结合航空专业的建设,我们该如何理解一流标杆?我们认为,我国的航空专业建设必须面向我国航空业发展的实际,扎根中国大地,致力于培养符合中国乃至全人类当前及中、远期发展要求的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以人才质量是否能很好地支撑航空强国梦的实现作为衡量专业建设是否"一流"的根本准绳。其有别于一流学科的建设,又与一流学科的建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使命和职责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内容。建设一流学科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精神激励、制度环境、高水平师资和国际化平台。应树立科教融合育人的教育观念、构建优良的制度环境、重视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搭建国际化平台、打造优良校园文化,在建设一流学科的进程中着力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和细胞,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很大程度影响到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世界一流。通过研究泰晤士高等教育、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观察其学科评价的异同,就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世界一流学科进行学理探讨,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科宽度和广度、学科国际地位、研究原创性、学科平衡等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装备条件型保障计划 助推“双一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的公布,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入全面落实阶段。通过解读国家政策和研究分析国外世界一流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一流设施和一流师资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条件和基础保障,并从一流设施资源配置、仪器平台建设和平台实验人才管理等,对比国内外高校现状与差距,阐述如何构建"双一流"建设的条件保障,助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5.
基于需求导向建设一流学科是学科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双一流”战略实施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模式、人才引育思路、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需要聚焦需求,引领学科建设内涵;服务需求,创新人才引育模式;瞄准需求,改革资源配置机制;立足需求,健全学科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校加强国家公派留学管理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7月,在教育部召开的驻外教育处(组)座谈会上,周济部长指出,要发挥留学工作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独特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要选派一流的人员,派到一流的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即"三个一流".这是国家公派留学工作新的转折点.如何适应国家公派留学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国家公派留学的管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成为国家公派留学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形势喜人,催人奋进,随着河南中医药大学跻身“双一流”大学后备军行列,中医学学科被确定为一流创建学科,学校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新形势下,学校把创建一流学科放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大框架、大背景下科学谋划、整体推进,凝聚学科优势,提升发展内涵,建强中医学这个龙头学科,为“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一流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一个支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阅览作为学科科研、教学补充与服务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对不同学科的学生对电子阅览的理解、利用及思考进行访谈调查并分析,发现“一流学科”建设中人才电子阅览频次、时间、目的数据均高于其他学科,基于此提出“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举措,为更好的做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金和 《西部素质教育》2019,(3):142-143,147
文章探究了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路径选择,包括围绕规划,细化目标,明确争创一流学科的发展路径;以发展学科特色为基础,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流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以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办教育,大力推进办学国际化;大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先进大学精神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李卫卫 《时代教育》2007,(7Z):3-3,2
作者从介绍国际会计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入手,与我们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所开设的会计专业课进行比较,然后就如何继续深化国际化办学问题进行了的一些探讨:文章认为,应坚持根据会计教育的国际标准,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并坚持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带动教学和以一流的学科平台支撑会计教育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一流学科在国家(地区)分布上呈非均衡状态,具有集聚效应;世界一流学科在学校聚集度上表现出“阶梯式”特征,出现“群体性卓越”现象;中国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居亚洲首位。世界一流学科的建成遵循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重、学科交叉融合与特色办学多路径发展、重视与地方良性互动的逻辑。据此,我国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要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内涵式发展为根本,协调发展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融入到服务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加速器。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不可缺席,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是必经之路。而学生竞争力是学科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招生工作的人才选拔成效对于一流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招生工作为视角,梳理招生工作对地方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意义以及现实困境,探析地方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地方高校延展建设思路、提升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学科分馆是支持学科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从学科分馆的概念、学科资源建设和学科建设服务等方面探讨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建设学科分馆如何与高校学科建设进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重要主题,一流大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学科建设理念,即大学科观。大学科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大学科时代呼唤的大背景、放眼世界的大视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气度、大师和人才云集的大团队、合作开放的大力度以及产学研结合的大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学科评价的系统研究在国内还基本是空白,尤其是关于世界一流学科评价问题的研究则更少,这与当今科技创新、管理决策、科学评价、大学建设等国际化需求不相适应。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排名榜,综合分析这些排名使用的学科评价指标,着重从指标层面就如何科学构建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树立大学科建设理念 推进一流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根本性的任务。一流的人才从一流的学科走出,一流的成果从一流的学科产生,一定数量的一流学科才能真正支撑起一所一流大学并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武汉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建一流学科作为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一、加强学科整合,构建以学科群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提升学科创新能力根据现代大学的功能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以及学科建设中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促进融合、加强统筹的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7.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基础。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扎实打好这样的基础特别需要预防四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就是要大力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就是要全面提升履行大学基本功能的水平;"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就是要大量增加各类学术头衔的人才;"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就是要全力达到有关一流建设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从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不足出发,以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双一流"建设对我国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学术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并以此为衡量标准,分析我国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据此提出创新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和办法,以期培养一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9.
徐希元 《江苏高教》2003,(1):130-131
发达的研究生教育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和共同特征。这些大学无论学科性质如何 ,历史长短 ,无一不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大学。呈现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特征。在学科如林的基础上 ,都有一批举世公认的高水平学科 ,有一批世界知名的科学大师和学术权威 ;都有堪称全球一流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和实验基地 ,并产生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研究成果和一流的顶尖人才。可以说 ,所有这些都植根于研究生教育 ,没有研究生教育 ,就不可能成为现代世界一流大学。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最具代表性。 10 0多年来 ,研究生教育的卓越…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高校在学科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基地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财力,但如何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保证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创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使拥有大量先进设备的学科实验室能够在本科生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为高校普遍面临和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北京工业大学针对如何建立教学、科研共用实验平台进行了探讨和尝试,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