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维的山水诗以其清新隽永,富于韵味,历来被尊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代表。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五言诗体为其大宗,其他七言、杂言诗歌也有一定数量。对其为数较少的七言山水诗从诗体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王维对传统山水诗有开拓之功,对后世的山水诗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方干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晚唐诗人,同时也以隐居于镜湖出名,被称为处士。他虽然以隐逸闻名于时,但这并非他的初衷。在他一生的大半辈子中,多次觅举应试,但始终困于举场,只好隐居于镜湖。即使在隐居中,为了为世所用,他多次干谒权贵官吏,虽曾为王龟所荐,但仍然功败垂成,以处士终。他为诗苦吟,好咏浙东的山水胜景、园林亭台,同时也以诗歌描述了自己悠游山水林居的闲适生活情景,写下了许多富有江东景物特色的冰莹清丽、富有江南色彩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以文为诗”,按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指严羽批评宋诗的“以文字为诗”。(《沧浪诗话·诗辨》)它与“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共同构成了宋人诗歌的三大时代特色。 “以文为诗”,就是以作散文的某些手法(尤其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来作诗。具体说来,宋人的“以文为诗”,其表现形态约略可概括为以下8种: 一是句式参差。它不再在一首诗中,拘守于只用西言、五言或七言等比较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感情的变化,和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不同情况,错杂运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直至十七言等自由伸缩、灵活机动的散文句式,而不讲划一。但又总以某一种句式为主,构成大体整齐的样子,不失“诗”本体的特征。如郑侠《谢太守惠酒》、(《宋诗钞·西塘诗钞》一诗以七言句式为主,而杂以三言、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方面论述唐初四杰的诗: 其一,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四杰以诗歌创作实践改变了唐初淫靡的诗风, 端正了诗歌的发展方向; 其二, 在诗歌形式上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 为七言古诗走向成熟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诗歌英译,在翻译中要算一个特别项目,它除须具备一般散文的翻译技巧外,还因古代诗歌的特殊性而应有表现其特色的技能。譬如:古代诗歌的平仄和押韵,英诗的节奏和韵脚,这是诗歌所独有的突出音乐效果的手段,我国古代诗歌有律诗、绝句、古诗等不同,英诗也分无韵、有韵和自由体诗;他如我国古代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英诗分音步诗行,等等,这些都是在英汉两种文字的诗歌中相似而不相等的因素。在译诗时,译者都须要给予适当的照顾。如何把它们照顾得面面俱到,是翻译的  相似文献   

6.
论厉鹗的诗     
厉鹗是雍乾间以诗而名的学人。他的诗歌喜用典故,尤喜用宋人笔记中之偏事僻典,遣词造句也刻意生涩炫博。厉鹗资书以为诗,其诗显得生、僻、怪、碎,与清代学人诗本经史,引学术入诗的诗学风范有点不同。他后面的诗人惩于厉鹗的堆砌琐碎,于是偏向于以专门之学入诗,特别是以乾嘉学人擅长的金石考据入诗,翁方纲等人的诗歌代表着厉鹗以后乾嘉诗坛学问化的主要衍变方向。  相似文献   

7.
苏舜钦古诗内容丰富,涵盖了他诗歌的所有题材。五言古诗主要艺术风格是沉郁,另外有一些诗古朴情深,有古诗风味。七言古诗虽存诗较少,但却最能体现其个性,主要风格是雄豪奔放。因欧阳修称赏,雄豪奔放成为苏舜钦最有代表性的风格,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她长期过着隐居生活,终生未嫁,她的一生犹如一个谜,让人捉摸不透。她一生写诗1800多首,却从未主动发表过一首。艾米莉的隐居生活对其诗歌创作不无影响。她的诗歌同她的人生一样独具特色,藏谜诗是艾米莉诗歌的特色之一,她善于用诗谜的形式书写生活中那些鲜明的意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藏谜诗可分为两种类型:半藏谜诗和全藏谜诗。  相似文献   

9.
严羽与诗味     
严羽是南宋的重要诗歌理论家,也是以味为审美中心的诗歌理论家。他在其诗论中虽未直接用味这个概念来统帅自己的诗论,但实质上提倡的却是味外之味,并且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诗人,评论诗歌艺术。他以兴趣这一概念作为味的重要标准,提倡别材别趣,主张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他以禅喻诗,主张妙悟。他的这些主张,对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歌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诗歌样式,属于七言古诗中的一类。黄遵宪在古体诗方面的成就可以他的歌行体作为代表。其歌行共33题35篇,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缘事而发和以文为诗是他创作歌行的主要手法。因此,他的歌行诗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面貌形式,从而开辟了晚清诗坛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小说人物之口发表他的诗论观。他主张作诗要词句新奇.可以突破格律的限制,要注意体裁。学诗要由唐入手,再进入魏晋;由近体诗入手,再进入古体诗。他在“意”与“辞”的关系上重“意”轻“辞”,主张诗的立意要新,提出了“意趣”这一诗歌审美概念。  相似文献   

12.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同光体”闽派重要诗人陈宝琛在他的《沧趣楼诗集》中留下不少关切民生,关心民瘼的诗篇。他的诗作,在内容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优秀诗歌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苦难,揭露批判邪恶势力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诗人在由清末向民初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遗老心态支配下的多元复杂的情感渊薮。诗作在艺术性方面取径宋诗,熔铸古今,以散为骈,平易中见奇崛,是一位在“同光体”闽派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标高格的扛鼎诗人。  相似文献   

14.
元末明初遗民刘履编有<风雅翼>,取<文选>中的谢灵运诗,对前人训释进行删补,断以己意.刘履从理学观点出发,以诗歌本身为依据,发掘谢诗符合儒家道德伦理规范的思想情感,对谢灵运的心性人品多作肯定,这在谢灵运接受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中可以窥见其诗学观点和遗民观念.  相似文献   

15.
论李贺诗     
李贺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或抒发个人怀抱,或关心国家政治,或怀古咏史,或赠别酬答,而那些感流年,叹人生的作品,则以诡异凄艳的特色在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唐代诗坛独辟蹊径,更为唐诗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是北魏鲜卑族后裔,生活在女真、蒙古政权下,在民族、君国等观念方面与传统儒学有异。其诗就题材言成就最高的是纪乱诗,其次是山水诗、题画诗。就体裁言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七古、七绝。其成因除地域、时代外,还与其崇尚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性格及兼蓄唐宋诗的文学观念有关。其词虽也主写人生感慨,但与诗相比,侧重于个人际遇。其爱情词、山水词的成就也很突出。其词不仅兼蓄豪放、婉约,而且能熔为一炉,是苏、辛之后的又一大家。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叙事诗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汲取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写照,开创了把现实生活高度艺术化的新风格;“三吏”、“三别”是其叙事诗的代表作,诗人在这组诗中通过典型化、寓情于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景物描写叙事化这些艺术手法写出了时代的悲剧、人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朝鲜诗家金昌协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标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主张诗歌是"性情之发""天机之动"的产物;作诗不能一味模仿,要创新,创作出属于朝鲜本民族的诗歌,并且以唐诗作为诗歌审美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谈王安石晚年的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王安石 ,一生创作颇丰 ,然而他前后期诗风却大不相同。本文试从其晚年诗的内容、意境、语言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从中看出王安石晚年诗的独特风格 ,并分析了这种诗风变化的原因 ,从而给王安石的晚年诗一个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杜甫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一生多舛,遭遇悲惨,饱经磨难。《兵车行》是杜甫写出的第一首直接为人民说话的诗,是其诗歌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现实生活转折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