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陶罐和铁罐》是义教第七册的一篇二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但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针对课文对比性强,对话生动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法和以读为主的方法来突破课文重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陶罐和铁罐》的一个教学设计。一则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本文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的生动神态,展开了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发展;本文为教学设计了多个PPT课件作为课堂辅助教学;通过阅读,在体会中感受和发现词语。借助情节发展感受句子之间及段落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悟出文章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3.
课文《陶罐和铁罐》的大意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多年以后.埋在土里的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教参规定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是:能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正确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欣赏他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宋刚 《山东教育》2005,(28):23-24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可做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一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颇有一些想法。今天整理出来,仅供同仁们参考。上课伊始,该教师先检查了一遍学生预习课文后掌握生字词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再观察课文插图,认识哪些是陶罐、哪些是铁罐,最后进行对话朗读,体会课文内容,明确寓意。从整个教学结构看,流程还是清晰的。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对话”基本成了“互相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出现疑惑,教者不是引导他们在读中释疑,而是直接揭示出答案来。从开课到结束,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不超过三次。尽管学生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却未…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教师课件出示明清时代的人形彩纹陶罐图片引入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说说陶罐、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生1: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铁罐对待陶罐很傲慢,不尊重陶罐;而陶罐很善良,很谦虚。生2:陶罐很善良,想和铁罐做好朋友。而铁罐不尊重陶罐,常常奚落它。师:是的。(相机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生3:“奚落”是什么意思?生4:我知道。“奚落”的意思是讽刺别人,看不起别人。  相似文献   

7.
“九义”教材第七册23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新课文.与教材配套的语文第七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课的寓意是这样理解的:“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这则寓言除了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用两点论的观点分析问题外,还告诉我们应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要用重点论的现点看问题.也就是说,平常看问题,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关于看问题应全面、应用两点论,  相似文献   

8.
去年,已85岁高龄的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借鉴、从读学写”作了巡回演讲。这儿,仅以她教学《陶罐和铁罐》为例,看看她是怎样引导学生从读学写的——首先,霍老师依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来确定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自读,但又不放弃教师的“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加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导”在点子上。这篇课文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达中心思想的,采用拟人化手法,把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刻画得活龙活现,很有艺术感染力。霍老师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对…  相似文献   

9.
说明 :教学时 ,围绕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而对铁罐的奚落 ,陶罐是怎么说的 ?许多年过去了 ,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放手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读一读” ,体会句意后 ,指名上台“画一画”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神态 ,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画 ;然后同桌按文中描述的“人物”语言、表情 ,并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大段 ;接着 ,指名上台带头饰“演一演” ;最后 ,通过对比 ,设置情境 ,让学生对“铁罐同学”提出劝告 ,使寓意的揭示自然融合在学生真实的发言中。创新教…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生:铁罐。师:与铁罐的坚固相比,陶罐有什么特点?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掉到地上就会破碎。师: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什么是寓言?  相似文献   

11.
【案例】《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以“奚落”一词导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并导读、分角色读。)师:第五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生:省略了陶罐说的话。生: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师:请把陶罐的话补充完整。生1:再说,我不会被氧化。生2:再说,许多年以后,我会依然光洁、朴素、  相似文献   

12.
一篇课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法,如果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肯下苦功夫,深入钻研,认真寻找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便能找到开启课文的多把钥匙。就像人教版教材第五册课文《陶罐与铁罐》,老师初次接触该篇课文,都觉得有点无从着手,因为该文是一个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情节性强,内容较多。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教学,才能深入浅出,既具情境性,又具说理性呢?要达到这双重效果,确实有点难度,但只要执教教师认真读文,反复体悟,潜心钻研,还是能找到灵活快捷的途径的。我们来看看如下三种设计思路:第一种,发散式教学——以“你觉得课文里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陶罐和铁罐”为中心,让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多种多样的答案,教师在尊重学生多元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感情朗读。充分朗读之后,教师再询问学生:大家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什么?这样设计的优势是抓住了童话中两个主人公的特点,直入童话主题,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各有各的独到之处,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个性化阅读。第二种,对比式教学——抓住课文里“奚落”一词大做文章:1.请学生读读课文第一大段,找出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铁罐三次奚落陶罐,一次比一次尖锐,从“轻蔑...  相似文献   

13.
课文《陶罐和铁罐》的大意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多年以后,埋在土里的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教参规定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是:能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  相似文献   

14.
多读精思理解寓意──谈教学《陶罐和铁罐》的意见安徽特级教师熊兆铣,夏群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文第七册第23课《陶罐和铁罐》是新增的阅读课文。现就如何教这则寓言体裁的文章,谈几点意见:一、了解内容,理清思路这则寓言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  相似文献   

15.
1.实践操作类实践作业这类作业重点在于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上,从而有助于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实践操作有时是对课文的验证。如我教学《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做出陶罐和铁罐的服饰,然后通过书上所描写的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征进行表演。学生都很投入,对课文内容也理解得更透彻了。  相似文献   

16.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课后练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学生自由读课文时,很快便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在教师帮助理解词语后,学生再读句子,体会铁罐骄傲的形象。这时,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动手画陶罐和铁罐的表情。对照两幅画,学生说说人物的心理。一个学生说:“铁罐说话非常傲慢,最后还蛮不讲理,大发脾气,所以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另一个学生说:“陶罐非常谦虚,在铁罐奚落自己时并不软弱,它跟铁罐讲道理,见劝说无用,最后不再理睬铁罐。因此…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陶罐和铁罐》。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书写陶罐和铁罐这两个词,不但要写对,而且要写好。(指两名学生板书陶罐和铁罐)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写得对不对,好不好。  相似文献   

18.
《陶罐和铁罐》导读昆明市盘龙区书林一小施锐《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把讲读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凭借“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进行阅读。思考、讨论,从而语养学生独立阅读、独...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意十分深刻的科学童话,它通过对“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的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描写与叙述,告诉人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而骄傲自大,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第—课时一读:通读课文,读懂课文,读活课文,领悟寓意师: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师:读了课文,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