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曾对《伊索寓言》有过很高的评价:“《伊索寓言》大可看得”,正如他的《读(伊索寓言)》不愧是一篇讥讽和透视现代人情世态的立意深远的妙文。对于《伊索寓言》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钱氏是“读”或说是“别解”,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3.
介绍几种来源于《伊索寓言》的常见的英语习语及其典故,以便深入理解《伊索寓言》对西方乃至世界文化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詹丹 《语文学习》2020,(1):59-62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除了选入外国的两则伊索寓言外,还选了中国古代《列子》中的《杞人忧天》和《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两则寓言。《杞人忧天》的故事已是成语,为世人所熟知,而《伊索寓言》的两则,又是传统教材中的保留篇目,如1987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课本和1993年版的九年义务制《语文》课本[1],都选了这两则寓言,只有《穿井得一人》是统编教材新选入的。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如果将其与西方哲理寓言集《伊索寓言》作对比分析,可以概览《吕氏春秋》作为政治寓言的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读《伊索寓言》,文豪钱钟书是读出了味道。作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复杂生活的智者的钱钟书,能够对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洞察幽微,用自己独特的“别一只眼”简笔勾勒,撮其要、观其形,使我们看清了镜子背后的是是非非。《读<伊索寓言>》洒脱、幽默,大量使用反讽手法,而这恰恰给我们理解文章带来了难度。现仅就文章的难点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7.
介绍几种来源于《伊索寓言》的常见的英语习语及其典故,以便深入理解《伊索寓言》对西方乃至世界文化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善待他人     
当我还是个喜欢赤脚到处乱跑的小男孩时,曾读过一则《伊索寓言》,讲的是太阳和风的故事。一天,太阳和风正在争论谁比较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我可以比你更快地叫他脱下外套。”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经在小学课本里学习过《农夫和蛇》,这个故事选自《伊索寓言》。两千多年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它因故事短小、内容充实、想像丰富、情趣盎然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不仅奠定了西方寓言体裁的基础,更是西方文学中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0.
孔庆来 《学语文》2007,(4):10-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寓言教学内容共有三处:第二单元周国平的《人生寓言》(节选)两篇、第六单元的《寓言四则》和名著导读中的《伊索寓言》。鉴于同册同种文体,多篇材料,零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职高《语文》第四册开篇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可以说此文“借《伊索寓言》里的九个寓言故事连类引申,洞烛世相”,的确“化陈腐而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然而在分析课文第四小节时,我发现教参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创作年代最早,流传范围最广的文化瑰宝,也是珍贵的语篇研究材料。本文结合Labov所提出的叙事语篇分析模式,运用语料库分析手段结合分析软件探讨《伊索寓言》的叙事结构的语篇特点,以期进一步了解作者写作布局,结构和意图,给中国寓言及童话等儿童作品的创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选了两篇《伊索寓言》故事,其中一篇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教授本课时.讨论完这则寓言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描写手法、故事寓意之后,进入了拓展环节:续写此故事。我说:“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说起话来很逗。《伊索寓言》虽然年纪很老 ,孩子们却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一个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 ,发人深思。本文从读《伊索寓言》有感起笔 :一感人事上的关系多么具有普遍性 ;二感现代一切 ,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以此纠正好多浅薄的见解。钱先生的文章不落窠臼 ,或在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和发挥 ,或对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 ,读来令人感到兴趣盎然。文中引的故事 ,或讽刺八面玲珑、趋炎附势的两面派 ;或揭露靠别人而生活的“寄生…  相似文献   

15.
冯晴  蒋成瑀 《教学月刊》2005,(12):27-29
今天要上的是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以下简称《读》)。睿智的钱钟书先生是以一种全新的理性思考来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的,语言相当含蓄。我估计学生会有很多问题,因此昨天我就布置了预习,请学生先课外自由阅读,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书上圈点并写在纸条上。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学生思维中缺陷的暴露,需要教师点拨。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读(伊索寓言)》一文中,对读者熟悉的九个寓言故事做了新的解读。作者的独到见解来自于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剖析,通过这九个故事,他把自己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丑陋面貌揭露了出来。读完此文,我们不由得被钱先生的睿智和幽默所深深折服。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三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叫《伊索寓言》。你想听听这本书里有趣的故事吗?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相似文献   

19.
龟兔赛跑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讲的是: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暗暗使劲的乌龟赛跑,乌龟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20.
伊索寓言汉译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具有先驱作用的事件。《海国妙喻》是伊索寓言的第三个汉译本,1888年印行时署名“张赤山译”。张实际上只是编撰者。该书70篇译品,有36篇来自伊索寓言的第二个汉译本《意拾喻言》;其余34篇,有的是其他人翻译的伊索寓言,有的是译自达芬奇、莱辛、克雷洛夫等的寓言,还有的可能是我国文人的仿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