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理论课程具有实践性的品性,而现行文学理论教材与具体教学却存在着实践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文学理论教材与当下文学实践的脱节;文学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实际脱节.开展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是解决文学理论脱离实践、文学理论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路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要求我们开展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优秀文学理论教材的出现。通过对过去几十年来影响最大的几部文学理论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看到,其背后反映出不同的编写理念。有的编者主要把理论理解为一种批判性话语,也有编者把它理解为一套批评工具。人们对于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功能的不同理解影响了教材编写的不同路径选择。文学理论不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理论”,它虽然也不能脱离实践,却并非对批评实践的归纳概括,而是对它的反思甚至是批判。理论当然也应该对批评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但其功能却不局限于此,而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文学研究活动更加具有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3.
左其福 《文教资料》2008,(4):115-116
近年来,许多青年学者在反本质主义思维的主导下,大都改变了文学理论教材的理论架构和言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固有的文学观念与当下的文学经验之间的裂缝.但新编教材没能处理好文学理论的教材体系和文艺学的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们往往倾向于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借鉴和转化,忽视学生本土的现实的文学经验.其二,它们往往热衷于对某些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的探讨,而不注重文学理论知识的完整呈现.这与文学理论作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课程是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文学理论教材,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教材在体例框架的建构上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即80年代文论教材的编写呈现出在承继中发展的特点,而90年代以来的教材则体现出在发展中更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杨辉 《现代语文》2007,(7):91-93
“审美意识形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的重要议题,其中钱中文的《文学发展论》、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及王元骧的《文学原理》先后从各自的立场共同论证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给予了文学的审美性尤其是情感特质以充分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文学的审美性尤其是其情感因素,是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核。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教材是文学观的体现.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呈现出不断革新的局面,出版的教材种类不断增多,在内容和体系上各有特色,编者们都力图在继承传统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银建军教授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就是在这种学术氛围下出现的一部独具特色的力作.该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写文学概论的议题就一直是我国学界的一个学术热点。为何要重写?怎样重写?我们认为,文学概论作为原理性的著作其涵盖面理应包括文学活动的整体。而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绝大多数则将文学理论活动排除在了文学活动的范围之外,从而使理论体系存在缺陷,同时,也使理论体系丧失了现代性品格与实践性品格。所以,我们新编文学理论教材,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与文学实践活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编文学理论教材体系的完整性,才能确保自身体系的现代性、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文学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为人生的艺术,是特定时代人们的道德生活、伦理价值观的审美表现。但是当前的文学理论教学整体上较为忽略对文学伦理精神的关注,缺乏对文学理论、文学知识的价值伦理角度的阐释以及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强化文学伦理本位是文学理论教材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需要关注媒介文学的伦理问题,强调文学主体的意义承担、责任意识和审美价值的道德评判尺度,这也是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和王先霈、孙文宪主编的《文学理论导引》作为不同年代的文学理论教材,反映了不同条件下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二者有一定的可比性。基于它们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教材在具体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使教材在内容本身方面和学生接受方面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二者的比较中我们认为,文学理论教材既要扎根于自古而今的文学活动和现象的现实土壤中,又要有勇气吸纳多方的理论资源,实现兼收并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0.
1960年代两部全国统编教材得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生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56-61,110
由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和由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是1960年代全国统编教材。从结构体系上说,这两部教材突破了苏联教材的框架模式,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教材的开始;从内容上说,改变了以往过分重视文学外部规律而忽视内部规律的状况,对文学的审美属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表达方式上说,也是中国化的。虽然受时代影响,留有时代印痕,但它们成就是主要的,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百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文学本质主义的思想倾向。1960年代的文论教材做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1980、1990年代的文论教材以审美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置换意识形态论,但都并没有突破文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理论框架。新世纪以来的新锐文论教材打出了反本质主义的旗号,却没能找到反本质主义之后文论教材建设的康庄之路。以文学存在方式代替文学本质作为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基本文学观念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2.
王先霈教授总编的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作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的成果之一,不仅在学科内容的组织与更新上,新人耳目,而且在文艺学课程结构与体系的探索上,富有创意。这套系列教材将中文本科的文艺学课程依序设置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三门必修基础课,分布于一至三年级。文学文本解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文本细读,激起、诱发学生对文学的正当的审美趣味,在帮助学生初步建…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对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研究、文学鉴赏都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我们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科学性最强,更应担负起它的指导重任.在大学文科教学中,“文学概论”这门课,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原理的概述,是中文系(科)的主要基础课,可是,至今人们还不曾见到一本令人满意、深受欢迎的教材.笔者认为,“文学概论”教材应该具备这样四个特点:一、彻底肃清了“左”的影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各个章节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既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文学的本质论,又恰如其分地加强了作家的创作论;三、高度  相似文献   

14.
以群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和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新中国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基础理论教材,代表了两个时期的理论特征。两者在文学性质的界定、理论出发点与体系的构建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通过两部教材的比较,我们还需要重新反思文学的性质,在文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上要处理好理论介绍性与个体独创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 大家知道,师专没有分门别类的文论选修课,师专的文学理论以一门课程总摄文学基本原理、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诸项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从这个角度说,师专文学理论教学的关键,乃是要在一门课程之内正确而科学地处理文学基本原理、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是,师专现行文学理论教材的核心构架和主体内容是文学基本原理。在教材中,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都不以体系形态分章分节交织,而只在具体的专题层次上关联。因此我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理论界,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影响力最大的著作,在师范类院校的中文系被广泛使用。该书吸收了解放后文艺理论教材编写的经验,融合中西文论的研究成果,体系庞大,博采众长,体现了面向新世纪的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的新特点。对于该书中文学活动的性质和文学活动过程组成因素的编写问题,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文学理论教程》给文学活动进行性质定位时,是把文学活动放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范围中考察的,文学活动是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但从文学活动的详细过程来看的话,文学活动中有不占少数的一部分过程属于物质实践活动的范围之内。另外,在对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消费等因素进行阐述时,《文学理论教程》也有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界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材、教法诸多方面,就教材理论教学改革而言,目前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过于僵化教条,与文学现实发展脱节,并导致了教学中的枯燥乏味。这种对《文学概论》理论教学的认识,在理性批判层面上,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理论内容认识论上,把理论内容简单等价于教条,没有意识到文学理论既然是以“生气灌注”的艺术为客体,其理论阐释必然与艺术的审美、生气具有血脉纽带关系;二是在理论与实践关系论上,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与张力关系,把文学宴跷活动堵氇干弹论之上,导致了人为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又称“文学概论”,是大学中文系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又是师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点基础理论课程。可是长期以来,师范专科学校文学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如何尽快编写出一种既具科学性、系统性,又适用于师专教学的文学概论教材,已成为教材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前期我国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受苏联文学理论影响很大,但同时又存在着摆脱苏联教条主义,努力创新的精神,诸如理论构架有重要调整;有意整合我国传统的文学观念;思维方式保持中国特色等等.在对"文学是人学"的理解上,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有将文学理论从科学定位于人文科学的学术自觉,因此这一时期的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努力有着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课遭遇冷落是不争的事实,存在的问题很多,如课程设置目的不明、教材问题多以及课堂教学遭遇尴尬等.从专业的存在根基来看,日趋知识化的专业化堵塞了通往文学之思的道路,限制了文学理论的自由发展,使文学理论课步入真正的困境;文学理论课拯救自身的唯一出路,是使文学理论真正成为文学理论,回归理论自身,重返文学之思,保持文学之思灵动不居的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