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以1985年以来中央、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54部社区教育相关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社区教育供给呈现出供给主体从民间力量供给到政府主导供给再到多元供给,供给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拓展到各年龄、各类型的人群再到社区治理,社区教育供给能力从规模扩大的外延式供给到完善体制的内涵式供给发展等方面的变迁逻辑。在教育现代化理念引领下,要形成以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的基本社区教育供给政策话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社区教育供给政策价值取向、以多元化治理为核心的社区教育供给政策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2.
赵惠莉  顾栋梁 《职教论坛》2021,(2):80-85,92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多元利益之间相互作用和平衡的过程,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逐步从权力高度集中的科层制管理体制向高职教育发展的利益相关者适度放权与分权转型,实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共治。高职教育由管理向治理变迁的逻辑表现为,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需求型变革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供给型变革相互作用,政府角色定位由主导向统筹的变迁,办学主体由多元到单一再回归多元的变迁,国家重大专项驱动向高职院校内生自发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兼具理论与现实逻辑,是一种聚焦优质质量、更好满足主体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高等教育发展范式,展现出目标任务从“数量为先”到“质量为要”、方式手段从“路径依赖”到“创新驱动”、评价重点从“内部资源”到“外部贡献”的基本特征与诉求。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体现在更新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基本理念,澄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坚持以需求牵引供给,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落实必要支撑与保障,加强资源供给、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的转变,社会的发展转型对大学输出的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无边界高等教育的理念增强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构建突破常规教育方式和教育学习界限的资源供给模式,形成社会、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学习形式灵活高效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体系,有益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增值高效。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实质是制度问题,制度缺失是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生成的主要缘由.传统的通过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加强有效制度供给,还存在诸多困难,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那么当前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引入多元制度变迁主体,调整制度变迁方式,建立适宜的高等教育公平制度架构,为政府、高校、社会、家庭话语权的均衡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重制度逻辑对高等教育结构变迁过程进行解读发现,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四个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和大学各有其自身的行动逻辑,每一利益主体的行为都是其职责立场与自我利益立场在博弈与妥协中利益权衡的产物,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问题主要源于部分利益主体的合谋行为。因此,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方向与路径主要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需要我们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相互作用中认识每一行动主体的角色与作用,进而关注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内生性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教育法规作为文本分析的基础,以"价值中立"的评估发展理论为线索,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多元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政府集权、地方分权、社会中介组织介入、专业化发展.评估机构应由单一的政府组织,向多区域、多层级、多主体的多元结构发展,最终通过提高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解决评估"价值中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虽历经种种困境与干扰,但从整体上来讲较好地处理了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与联动的关系。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一般以政府为宏观管理主体,以高等学校为自主办学主体,以政府、学校、社会为多元评价主体;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以宏观管理为主,高等学校的"办"主要体现为学校拥有相对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多元参与之"评"涉及政府督导、校内评议、第三方评价等多种形式;高等教育的"管"、"办"、"评"呈现为主体相对分离与效能积极联动的状态。这可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提供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9.
以民权运动酝酿阶段为起始,美国开始实施积极差别待遇录取政策,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纵观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该政策理念呈现出从补救性到多元化的逻辑变迁,即从补救历史歧视造成的影响到促成学生群体的多元化。这种变迁是高等教育与司法审查博弈的结果,其价值在于:体现了高等教育治理公共政策范式转型,为追求教育机会实质平等提供新的路径,利于培养民主的公共文化并促进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治理工作愈发受到关注与重视,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亟须在多元治理视角下进行创新与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应真正落实从管理转变为治理,利用多元治理理论,建设多元参与治理制度,使学校、各院系、师生等各管理主体均参加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从多元治理理论概述入手,分析多元治理视角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多元治理视角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策略,也是解决产能过剩,增加供给质量与效率的方式。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思维可以运用到高校继续教育领域。对于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而言,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管理体制滞后以及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当下推进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诉求。基于这样的逻辑,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必须要从去冗余产能、供给结构调整以及创新力提升等方面促进其转型发展,进而不断提升高校继续教育供给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面对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社会挑战,包括新冠疫情对美国教师队伍的冲击以及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离职率高、缺乏多样性等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将教师教育改革纳入其“重建更好”一揽子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价值转向、从“缺陷”到“优势”的政策话语转变和弗雷泽三维社会公正理论构成了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改革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的教师教育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修改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援助计划;实施“培植你自己”教师教育项目;完善一年制教师驻校培养模式;加大对少数族裔学校的资助力度;提高教师工资与专业发展水平。美国联邦政府的教师教育改革凸显了社会公平与多元种族和谐相处的政策价值导向,其政策机制体现了联邦政府协调角色的不断增强和市场化教师教育改革方式的适度消退。  相似文献   

13.
走上四重过渡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连续6年的扩招引发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公平三大热点问题,激化了中国高等教育众多深层次矛盾。引发这些深层次矛盾的源头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四重过渡,即性质上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服务对象从不发达的封闭的农业和产品经济向面向全球的外向型经济过渡,高等学校的地位从社会边缘逐步向社会中心过渡,其赖以生存的体制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开放多元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高等学校是过渡的主体,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严重滞后,是高等学校缺乏动力、活力、能力和潜力,在过渡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根本原因。更新理念,深化体制改革,是走出和克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众多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have taken place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nd governance or the way that higher education is or should be coordinated has become a global topic. The governance reform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emerged against such a background. The current studies o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mainly tackle the reform processes and tre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s the driver of the reforms, whereas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susceptible to international pressures has remained under‐researched.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mechanisms that facilitate the spread of global governance reform ideologi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rawing on the concept of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Based on analysing recent literature and documents, it concludes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ffected by the global reform ideas and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legitimatis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hetoric and other countrie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政府在对高校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英国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从早期大学的高度自治逐步走向加强政府的干预。现阶段英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呈现三个特征:大学高度自治;中介组织协调,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机构参与,市场机制引导。我国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先后经历了大学主导的惰性治理体系、政府与大学合作的惯性治理体系以及政府主导的刚性治理体系三个阶段。每一次变革都是在一定政治或经济事件催化下,政府认识到必须让大学满足某种时代需求时开启改革,随后在政府与大学的磨合下完成转变。英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嬗变是大学理想退却而形式理性胜利的过程,而现代化带来的治理困境引发我们对当代高等教育治理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Improving teacher quality through teac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focus of education reforms. A 1994 OECD's study shows that distinct aspects of teacher quality are emphasized in various countries over time. Taiwan's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from 1949 to 2000 demonstrates the change in focus on teacher quality under different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texts. In the past, teacher quality was achieved through training academically able students in a monopolized uniform system. After a major reform in 1994, teacher quality is viewed in broader perspectives and expected to be achieved through a mechanism of open competition. Issues and concerns emerging in this transition highlight a lack of consensus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At present,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undergoing a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growing in size to improving in quality. Teacher and teaching force issues are a bottleneck and critical factor that will determine whether the transformation will be successful. The real-world problems of the number, deployment, capacity, and training systems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are the most direct obstacle to the reform and grow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ptimizing faculty deployment, increasing the overall capacity of teachers, and providing appropriate support are key issues. To this end,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major investments, formulated policies, and set up special projects with a view to fundamentally resolving th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9.
纵观高考建制70年的政策演变,其大致历经了统招方向的确定、遭遇否定并中断、恢复与科学化探索以及建立新高考体系四个发展阶段。由于高考制度内外部关系的复杂性,高考改革主要遵循三大逻辑,即:以满足“多维需求”为导向的适应性改革逻辑、以注重“积小变大”为策略的渐进式改革逻辑和以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的稳中求变改革逻辑。从高考政策的演变特征来看,演变动力实现了由政治主导到多元利益博弈的转变,演变取向完成了由追求效率与科学到强调公平与质量的转向,演变路径基本以由试点试验到全面铺开为主。基于我国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未来的高考政策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综合评价招生将成为高校招生主渠道;二是高考指挥棒将转向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是高考制度体系将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四是高考改革将注重构建高质量人才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Indonesia's experience with neo-liberal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t argues that this agenda has encountered strong resistance from the dominant predatory political, military, and bureaucratic elements who occupy the state apparatus, their corporate clients, and popular forces, leading to continuation of the centralist and predatory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under the New Order. The only areas in which neo-liberal reform has progressed have been those where the neo-liberal agenda has aligned well with that of popular forces and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istance from predatory elements. In presenting this argument,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role of domestic configurations of power and interest in mediating global pressures for neo-liberal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t accordingly suggests that Indonesia needs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simultaneously fits with the reigning political settlement and produces better research and teaching outcomes than the present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