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Dotan对《与青少年有氧能力相关的10个问题》的点评和后续讨论而得的《儿童有氧运动能力可训练性及相关问题》一文进行反馈,对Dotan提出的“现有的最大耗氧量数据的有效性”“儿童有限的有氧运动可训练性——是事实还是虚构?”“缺乏长期、纵向训练研究”“没有对儿童成年人的训练进行直接比较”“对儿童们声称的可训练性较低的合理解释”“训练质量”“其他可能的影响”“缺乏VO2稳定期”“肺部VO2动力学(pVO2)”“未来研究”几方面问题进行逐一解答,以强调《与青少年有氧能力相关的10个问题》(下简称《10个问题》)一文的讨论重点为青少年有氧适能的发展,而非儿童—成人差异。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部分相关文献并未收录入《10个问题》中,因此Dotan的许多评论对于《10个问题》一文属于次要意见,需要在此特定背景下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峰值摄氧量(pVO2)是国际公认的青少年有氧能力评估标准,尽管有近八十年的青少年数据,但对它的解释以及它与青少年儿童成长和成熟过程中其他健康相关变量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有关青少年有氧能力可训练性的争论从未停止,仍然需要解决训练导致变化的因果机制以及根据年龄、生物性成熟、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特点是间歇性进行和强度的迅速变化,但大多数青少年很少进行用来确定峰值摄氧量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在这个背景下,肺部摄氧量的瞬态动力学就可以最好地反映青少年的有氧能力。对不同强度运动开始时青少年肺部摄氧量动力学的严格研究非常少,而在运动强度的阶跃变化中,实足年龄、生物性成熟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充分证实。了解青少年肺部摄氧量动力学参数的可训练性主要基于对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少量比较研究,对训练导致变化的根本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文章的目标是对成长和成熟过程中的有氧能力提供简要概述,提高对其评估和解释争议的认识,找出知识差距,提出10个相关的研究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3.
游泳与体脂     
富强 《游泳》2000,(2):23-24
肥胖(过多的身体脂肪)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和许多种慢性病有关并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近来研究表明,有一半的美国成年人和三分之一的儿童是肥胖的。国家健康机构(NIH)证明,肥胖是仅次于吸烟排在第二位的与生活方式有关而导致死亡的原因。竞技游泳与身体脂肪 游泳是一种理想的减肥方法。因为它可利用脂肪作为燃料,有氧训练可降低体脂,并可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而游泳训练本身又是一种非常好的无氧训练形式。 尽管游泳运动员的训练使得他们上体肌肉得到发展,但是各年龄层次的游泳运动员拥有非常少的体脂成分。事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有氧训练全过程尿游离miRNA(UCF-miRNA)表达谱特征与有氧运动能力可训练性水平的关系,探讨其作为生物标记预测和评估有氧耐力的可训练性的可行性并构建关联模型用于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方法:采用关联研究法,研究92名男性青少年运动员15周有氧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R-VO2max)变化率与单次有氧训练UCF-miRNAs表达模式特征的关联性。结果:16个在功能上与运动性适应调控相关的UCF-miRNAs构成的特异性表达差异谱与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的RVO2max提高率表型有关联,其模式特征与良性运动性适应的生理反应特征一致。结论:运动性适应UCF-miRNAs特征性表达谱模式与有氧运动能力的可训练性存在关联并反映其适应生理特点及状态,可用来早期预测有氧运动能力发展潜力、评价训练效果、竞技状态和早期诊断运动伤病。  相似文献   

5.
优秀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再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 min左右的赛艇运动需要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需要强大而完整的有氧能力基础。无论从理论和实践领域,国内外在不同层面从来没有停止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再认识与实践。从国家赛艇队多年科学化训练的实践出发,调查、分析和总结有关优秀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理论结构、专项意义、评价和发展方法,以及与力量训练的关系,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认识的进展,以及实践中较为成熟的训练操作方法,系统讨论了相关问题,并对如何处理好力量素质与有氧耐力这一难点,提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邱俊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09,30(1):57-61
有氧耐力是人体从事耐力性运动的重要能力一,最大摄氧量是客观评价人体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本文对有氧耐力的重要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有氧耐力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梳理了有氧耐力训练的新方法。耐力性项目的连动成绩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紧密,而无氧阀在评定有氧耐力水平、制订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等许多方面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氧耐力训练在很多项目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大吸氧量是评定人体有氧耐力水平和心肺机能的重要指标。对10岁儿童进行有氧耐力研究可评定发育水平、体质状况、运动能力,对运动选材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63名10岁儿童进行了有氧耐力研究,为运动训练机能评定和运动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利用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监测,对于广大基层速度滑冰教练员是简单、实用和可行的训练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公式法、生理反应法、呼吸变量法等心率无氧阈测算方法;并对心率无氧阈、心率负荷与训练强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心率无氧阈分析,提出了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心率负荷带训练模式,心率负荷训练间歇模式,以及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心率负荷参考值对应表。  相似文献   

9.
在运动训练中提高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训练分别叫做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在运动训练中通常包括有氧和无氧代谢两个过程,只不过供能比例不同,我们可根据有氧和无氧供能的比例来安排训练内容和选择训练方法(表1,表2)。表1是说明在不同专项的训练计划中可以培养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应安排训练时间的百分比。例如,一个1600米跑运动员的训练,在训练计划中应有20%的时间进行速度训练,25%有氧训练,55%无氧训练。表2是说明不同训练方法对速度、有  相似文献   

10.
6周浅水跑训练对有氧能力及1500 m跑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晖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87-91,115
水中跑是水中有氧训练的主要方式,目前常见的形式包括深水跑、浅水跑和水中跑步机跑.通过对18名大学生运动员为期6周的浅水跑与陆上跑有氧训练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浅水跑训练是一种低冲击有氧训练方式,与陆上跑动作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产生与陆上训练相媲美的心肺反应,改善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维持其陆上跑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水中跑有氧训练不是一种附加的训练刺激,而是以恢复或预防受伤为目的,既可避免过度训练或损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可作为日常训练的辅助/交叉训练,弥补陆上有氧训练的不足,为健康运动员及进行康复性训练的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有氧舞蹈能力是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基础,通过有氧舞蹈的基本功练习和健美操自选套路的有氧舞蹈艺术性创编,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变换教学以及有氧舞蹈分解和完整相结合等方法,解决各类运动员在有氧舞蹈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运动员有氧舞蹈训练中音乐和表现力的培养,从而推进我国健身健美操技术动作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胡胜 《当代体育科技》2020,(7):29-29,31
本文通过综述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以及循环训练法方式方法,探讨循环力量训练与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直接的关系,旨在为运动训练提供训练指导。有氧工作和无氧工作能力是运动员选材的重要依据,也是国民体质健康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内容,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是运动训练和体质健康的重要评价手段,其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其效果差异也较为明显,目前的循环训练已经是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因此,探讨和综述循环训练与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就循环力量训练的方式方法对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影响做一综述,对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大众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此研究对象由24名11~12岁青春期前的儿童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探讨一个为期10W的有氧训练计划对青春期前儿童有氧能力的影响,尤其是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最大吸氧量(VO2max)的影响。训练组经过10W的有氧训练后,VO2max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这种增加在女童中更为明显。VO2max增加的比例和初始VO2max(ml.min-1.kg-1)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前的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氧训练后,VO2max能得到增加,如果考虑到初始有氧能力水平,那么男女孩VO2max的增加将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 生理学研究已经证明:长跑时身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靠有氧代谢,学龄前儿童能否进行长跑锻炼,关键是要看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和心搏频率能否确保有氧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那么,学龄前儿童的最大摄氧量和心搏频率与成年人有多大差别?能否适应长距离跑的锻炼呢?  相似文献   

15.
正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3%,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 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耐力训练能增强成年人骨骼肌内参与有氧氧化过程酶的活性。短跑训练则影响参与糖酵解过程酶的活性(有的学者认为没有影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专家,马利欧·福尼尔等人通过实验观察了长跑及短跑训练对青春期儿童(男性)骨骼肌肉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以及磷酸果糖激酶(PFK)的活性所产生的影响。12名年龄为16—17岁的男性青少年为受试者,他们按照要求,每星期参加4次训练,训练持续3个月。耐力训练的内容为:慢跑60分钟直至心率最大值的90%。短跑训练主要有50—250米的间歇跑和台阶跑。不论是耐力训练还是短跑训练皆使受试者的最大耗氧量显著性提高。然而,停止训练6  相似文献   

17.
短道速滑与速滑项目有氧训练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速滑运动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短道速滑也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如今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季项目重点,冬奥会冠军的摇篮,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速滑、短道速滑的长距离项目无所建树。针对这一现象对有氧耐力训练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提出对有氧训练的新认识、理解和观点,以及因人而异地进行有氧训练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8.
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儿童和少年的最大吸氧量(VO_(2max))比年长者高。青春前儿童随着耐力训练能否增进有氧能力是有争论的.成人为了提高VO_(2max),每周进行3~5次训练,每次15~60分钟,训练时心率为最快心率的60~90%是必要的。在检查儿童的训练方案时发现,如果不遵照成人的标准进行训练,就不能对有氧能力产生有益效果;遵照成人标准训练儿童时,则和成人一样显示出VO_(2max)的提高,尽管这种方案有严重缺点.根据目前的资料看来,在安排儿童少年提高有氧耐力的训练计划时,应当参照成人相应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19.
徐雪 《中华武术》2014,(2):42-45
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5%,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杰纯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5):11-14
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是影响我国速滑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出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以期为基层教练员指导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