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是应广播电视宣传需要延伸和补充而派生出来的报纸,它的信息提供主要来源于声屏。作为服务于声屏的广播电视报,应突出自己的带“电”性质。目前有些地市的广播电视报忽视自身独有的优势,盲目地向日报、晚报作一些渗透,这无异于舍近求远,毫无特色可言。那么在报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广播电视报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散发出自己独有的魅力呢?我认为只有更好地依附声屏,立足影视,强化广电特色,才能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文章带“电”是广播电视报的优良传统,它包含着两方面含义:一是尽可能详尽地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剧情预告,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影视圈台前幕后的新闻及影视评论。在各类报刊都有影视方面报道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报尤其要在“电”上做足文章。前者是报纸赖以生存的主要内容,广电报编辑有责任、有耐心勤鲍三台,收集剧情资料,热情地宣传三台节目,更好地为读者起到“声屏指南”的作用;后者作为节目预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导报,是广播电视派生出来的流淌着声屏的血液,又具有报纸形体和功能的传播工具。的确,广播电视报作为一张性质独特的报纸,它既能抓住声屏内的问题,或声屏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又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广播电视节目的分量和意义。众所周知,无论广播电视报的新闻报道言辞多么华丽,也难以同声屏的艳丽相抗衡。相比较而言,“新、快、实”是广播电视的优势,是广播电视报的劣势。  相似文献   

4.
声屏之侣:生存于媒体和受众之间──谈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作用邢文国广播电视报是一种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和普及而孕生的第三种声屏信息载体。它一方面作为现代电于音像传媒的依附品,体现着宣传声屏、服务声屏的基本属性,是广播电视整体传播网络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环,在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强调要突出报纸的广电特性,即广播电视报一定要姓“电”,报纸的所有版面都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来带“电”作业。倘若刊登了与广播电视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即所谓“不带电”的内容纳入广播电视报版面,就会被认为违反了“行规”,是必须迅速加以纠正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广播电视报处于垄断地位,不存在发行问题,办得好点、差点,都不至于引发报纸的生存危机。循规蹈矩,抱守残缺尚能说得过去。拿《山东广播电视报》来说,当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言论尤其是评论员文章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历来为新闻界所重视。广播电视报作为报界的一个特种兵,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部分,她也必须有自己的言论阵地。然而我们在翻阅各地市广播电视报时,发现一些广播电视报的言论作品比较薄弱,有的甚至是风毛麟角。 应该说广播电视报这支报业新军,从她诞生起就立足声屏,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作为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论声屏宣传的宏观调控安徽社会科学院王传寿由于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和开放性,因而宏观调控显得十分重要。声屏宣传管理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不能再沿用过去那一套办法。宏观调控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对声屏宣传实行宏观调控,是广播电视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首先是适应广播电...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研讨会在栾川召开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研讨会暨伊河杯声屏言论征文颁奖会于7月18日至20日在栾川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140多位言论作者和有关编辑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认为,评论是广播电视宣传的旗帜,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方面,在新时期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在“深入实际,把握方向,正面为主,当好喉舌”方面下一番真功夫,把言论栏目办成叫得响、打得出的广播电视名牌栏目。会议给在伊河杯声屏言论征文中的获奖作品和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报是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具有一般大众传播工具的特征,但它又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广播电视报的二重性。二重性是广播电视报的基本特征。一、种属关系的二重性广播电视报具有双重的身份、双重种属关系。从声屏传播系统的角度讲,它依附于声屏,服务于声屏,是声屏传播这架大机器上的重要部件,具有适应声屏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报纸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行业报纸———广播电视报,也面临着竞争的挑战。近些年来,广播电视报在寻求发展中,服从、服务于广播电视事业,突出其特点,在面向受众、带“电”出版、扫描声屏、指导视听、激励参与、反馈回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版面设计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报纸能否吸引读者,内容自然是主要的,但是首先起作用的却是版面设计。因为读者打开报纸,最先接触的是版面。版面对新闻爱好者2003/12编辑来说,是他们劳动的最终成果;而对读者来说,却是他们感知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好…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的定位是服务于声屏的家庭报纸,可以说,服务,是广播电视报的宗旨。那么,广播电视报的服务又有什么特性呢?一、多方面的立体服务广播电视报的受众非常明了,多半是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他们买广播电视报的目的也非常简单明确:了解声屏播出的内容。随着报业的发展,声屏内容的丰富多彩,也随着读者眼界的开阔,他们又希望了解声屏后面东兄西。所以又有了声屏延伸的服务内容。而近些年.因其家庭报的特性,眼务的内容又拓展到生活眼务,报纸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不断充实和更新,就目前状况而言,广播电视报的服务有以下…  相似文献   

13.
在广播记者和听众中间,有一些人喜欢称录音报道是“带响”的报道、“带响”的新闻。按照广播的特点和规律办事,就要多采制各种题材各种式样的所谓“带响”的报道。这“带响”的新闻比文字新闻更富有传真性和感染力,能充分发挥广播工具的妙用,充分显示新闻广播的声音特色和声音优势,所以它是新闻广播的很重要很有生气的一部分。然而目前的状况,新闻广播中的这种“带响”的报道却是太少了。我们很需要把问题提到是否认真按广播规律办事的高度来认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多采制各种题材各种式样的“带响”的报道。须知,这是新闻广播个性的一个重要特征。这里所说的各种式样的“带响”的报道,可以统称它为录音报道。录音报道,是若干广播新闻体裁(形式)的一种总称。凡是记者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大众的喉舌,既代表党和政府说话,又代表人民大众说话。在广播诸语体中,广播言论最直接,最鲜明地体现这种喉舌的功能。怎样加强广播言论呢?我认为,这里的“加强”,不仅仅表现为量上的“加”,更应该表现在质上的“强”。广播言论的改革,也应该在“放开”、“搞活”上动脑筋,下功夫。“放开”,就是广开言路;“搞活”,就是不拘一格,形成多层次的结构,使听众很方便地辨认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报姓“电”.先有广播电视,才有广播电视报.这好比皮肤和羽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广播电视报背靠广播电视,要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依托,深化、延伸、补充广播电视宣传,形成“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优势,这也正是其有别于其它报纸的地方.许多读者买广播电视报,也主要是为了解广播电视播出信息,以便安排好收听收视,防止漏听漏看.所以,城市广播电视报要扬独家优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三级广播电视节目,把文章做足做透,大量刊登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节目预告、剧情介绍、幕后情况、演员风貌、声屏知识等内容,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从’94全国学刊获奖论文看广播电视研究的若干趋向胡礼伦,陶毅1994年9月对日至26日,“声屏世界杯”’94全国广播电视学刊优秀论文评选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参评的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中国广播》、《声屏世界》、《视听界》等广播电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这是办广播的一个原则。什么是广播的独家优势?概括地说,凡是报刊等新闻传播媒介做不到而只有广播能做到的,都应属于独家优势。例如,“带响的报道”就是独家优势之一。这里所说的“带响的报道”是搞新闻广播的一句行话,指的是带有新闻事件实况音响和新闻人物谈话录音的新闻性广播的一种形式,包括录音报道、访问录音、广播特写等体裁。由于这类报道  相似文献   

18.
“自己走路”,是我国广播新闻界有口皆碑的口号。它的含义就是广播新闻不要依赖报纸、杂志和通讯社,也不要照抄照搬它们的宣传方式和表达方法,而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广播新闻应当有自己采编的报道,自己撰写的言论,制作富有广播特点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9.
人们经常从广播、电视媒体中听到或看到报刊的编辑、记者作嘉宾参与声屏节目,也经常见到广播、电视中播报报刊的文章。而笔者发现从4月15日起《北京娱乐信报》上增加了“广电集团航母”热线专版,  相似文献   

20.
新闻背景的运用,历来为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媒体所重视,但相比之下声屏新闻不象报纸新闻那样重视新闻背景,以至于报道的内容往往缺乏纵深感,削弱了新闻的宣传力度。存在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们对声屏新闻的认识上有片面性,不少从事广播、电视报道的编采人员认为,声屏宣传以迅速简短见长,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只要把新闻的主体事实尽快告诉受众就行,至于交代新闻背景,似乎可有可无。其实,广播电视新闻在保持和发挥自己时效快的固有优势的同时,又能象报纸等其他媒体那样,更注重新闻背景的运用,使报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