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8 毫秒
1.
周侗是北宋年间闻名天下的武术家,他的一生经历过荣耀和辉煌,也因对时局的无奈而寥落,在其一生对武学追求极致后,将自己一身功夫,传给各具特色的门徒,使他的弟子也因身怀绝技,成为名动一方的武林人物。  相似文献   

2.
汪健君于1925年到清华工作,直到1999年去世,一生服务于清华.他不仅因踏踏实实的工作而度过了充实的一生,更因擅长昆曲、传承昆曲而度过了精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贺绿汀,是名满海内外的著名音乐家,他把一生献给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他虽已于1999年辞世,但却留下<西湖春晓>、<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等许多经典作品.他的辉煌不朽的生命也因他的传世作品而延续.  相似文献   

4.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垂青史。虽然范仲淹的主要功绩并不在山东,其代表性的诗文作品也不是在山东所创作,但纵观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一生,其青少年时期在今山东邹平度过,他实际担任的最后一个职位则是在青州,可以说他与山东结下了一生之缘。范仲淹是齐鲁文化所孕育出的一位伟人,同时他也为齐鲁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林琳 《新闻爱好者》2010,(5):177-178
《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悲剧故事。在作品中,着重描述了主人公韩子奇一生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一个玉字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也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对韩子奇而言,玉就是他的生命。为了玉,可以抛妻别子;为了玉,他葬送了爱情……他爱玉、护玉、守玉,最终因玉而死。那些痛彻心扉的失去,那些扭曲却又真实的爱情,汇流成韩子奇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6.
潘国彦是新闻出版战线的一名老兵,潘国彦也是我的表哥。表哥在3月21日早晨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我失去了表哥,新闻出版界失去了一名军龄五十八年的老兵。老兵是不会死的,老兵只会慢慢凋零。我想起表哥的一生,真可谓“为书籍的一生”,这也是他新书的书名,现在竟成为他的遗作,他没有来得及看到新书,就永远离开了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图书事业,也离开了他收集的心爱的图书。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一辈子的行为.并不是一贯的。旁人对他的认识.也总是不全面的。尽管看到了他的一生.各人所见也各不相同。不过灵与肉的斗争,也略有常规。  相似文献   

8.
阿炳,原名华彦钧,著名的民间音乐家。他的一生历经坎坷,生活漂泊、困顿,同时又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然而,身处逆境却愈发坚强,他坚持音乐创作和演奏,一生创作并演出了270多首乐曲。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了。他的《二泉映月》名气很大,蜚声中外乐坛,但是,对它艺术意蕴的解读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更科学、准确地理解呢?窃以为,应从还原历史情境、研究音乐本身的形式、研究听众的接受三个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9.
“他一生坚守自己的信仰,所以他一生有爱;他一生有爱,所以他一生喷涌”——《穆青传》开篇这句话,凝练地概括了2003年去世的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的精神特质,也定下了这部传记的情感基调。作者张严平用饱蘸激情与诗意的笔触,描述了穆青这位新闻界旗舰人物的生命历程和心灵历史,从而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一生做一件事,一件比较大的、对人民有益的事,在历史上也不是很多的。我国西汉时期伟大人物司马迁,他一生研究历史,收集材料,编撰《史记》,人们称为太史公。他便是一生做一件事的这样一个人。司马迁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在史学方面,还是在文学方面,都是巨大的。他为人类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两千年过去了,人们对他的著作,尊为楷模,到现在还继续学习和仿效。我所认识的编撰《藏汉大辞典》的张怡荪先生,他在历史上的功绩,虽然不能与太史公相比,但他一生立志编撰一部藏汉大辞典,他的决心,排除困难的毅力,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默默地奉献了一生,是很值得称颂的。  相似文献   

11.
蔡锷一生从未加入同盟会,也始终不是国民党党员。他所反对的,也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个人。他毕其一生所践行的,只有一条: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于中国  相似文献   

12.
孙犁是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40余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里,编辑这一生涯,确实持续得也最长."可以说,创作与编辑伴随了孙犁的大半生.他是以创作为专业,以编辑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13.
古时候,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相似文献   

14.
近代学者叶德辉因家藏图书众多被誉称"潇湘四大藏书家"之一。叶德辉一生致力于藏书,他藏书重经部,次史书、丛书,他的藏书方法,灵活多样,并且特别注重鉴别、校勘、题跋古籍,他的藏书理念,对于今天古文献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具有很深的文化造诣,对翻译理论也有深入研究,且积极投身于翻译实践当中,他的翻译人生是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张栋 《新闻天地》2005,(1):40-41
圈内人透露,张一生并非本名,而且他做电视也并非科班出身,真相究竟如何?记者拨通了张一生的电话.从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谈话中,从他自言的三个情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张一生。  相似文献   

17.
回顾萨特的一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风云变幻的20世纪的重新认识。他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对现实的揭露与批判,他的世界眼光,都令人钦佩,今天他仍然是许多知识分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序跋■陈福季毛泽东手书:论诗词暨诗手稿毛泽东的一生是戎马倥偬、工作极其繁忙的一生,也是勤学不倦苦读为文的一生,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生与书与书的序跋都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毛泽东的全集至今尚未编辑出版,他一生到底写了多少序跋,现在尚无法...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刻苦攻读,学识渊博,以毕生精力从事著述,写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作品,除其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外,尚有文集、诗集、词集、杂著、戏曲、俚曲等数十种。这些各类体裁的作品,具有高超的表现技巧、独创的艺术风格和显明的语言特点。蒲松龄不仅在文学上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在知识领域上的素养也是多方面的,对天文、气象、农业技术还有一定的研究和撰著。然而,由于他一生坎坷不平,家贫无力,虽然著作很多,除《农桑经》一书外,其它著作从他本人到后裔都很少亲自刊印。但是,他的作品並没有因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的一生是矢志抗金的一生,他的充满斗争的生活道路使他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他一生写过很多词,存留至今的还有六百二十多首,他把词从“娇女步春”、“剪红刻翠”的藩篱中人、解来,引向比苏轼更加广阔、激荡的社会现实,使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魅力,也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辛词既有”金戈铁马,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