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交际项目]道歉和应答(Apologies and responses)[交际用语归纳]  相似文献   

2.
1987年江西省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简称“证考”)语文试题分两大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共35分)、文选和写作(共65分,其中作文30分)。语基、文选、作文各约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在命题过程中,命题人员根据大纲要求,对《大纲》中第三个层次明确的95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综合,尽可能多地安排进拟设的9个大题中,按照布鲁姆的学习分类法,得各题目归在“双向细目表”中(“双向细目表”包括三个内容:题目的内容、题目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结构、题目在试题中的占的比例),然后  相似文献   

3.
题目,人有喻为“文章的眼睛”,有人说是“文章的眉目”,可见其显著的位置和作用。中学生作文,就题目而言,有两类,一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即根据给定的题目作文;二是命意作文,即给材料、限条件作文,包括看图作文,理解材料(如短文、故事、诗歌、名言、观点等)内容后,自拟题目作文。命意作文的第一步,就是渎懂材料及要求,确定好一个作文的题目。因而,自拟题目的快慢、好坏,往往就直接体现出了作文的水平和功底。同时,拟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怎样快而好地拟定题目呢?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去指导学生来审查作文题目的要求:①审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②审题目文字中明确的(或暗示的)重点;③审题目所要求的文章体裁;④审题目所要求的人称、时间、地点(记叙文);⑤审题目所要求的论证方式(论说文)。按照这五个方面去审查题目,一般来说题目要求就可以明朗了。比如出一道以《论“五讲四美就是好”》为题目的作文,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审题:①题目范围,可从“五讲四美”四个字确定,是以五讲四美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②一个“好”字,明确指出这篇作文的重点是要赞扬五讲四美的好处和阐明五讲四美的重大意义;③确定体裁,可以从“论”字得以启示,是论说文,应以立论为主;④人称,应以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的具体内容。实行“3+X”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以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区域地理的内容每年都有考试题目,而且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6.
<正>1一、邀请和应答(Invitations and responses)1.-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home for Mid-autumn Festival?-Yes,I’d love to.2.-Will you come to my home for Saturday’s dinner?  相似文献   

7.
一、作文教学中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要把作文写好,必须重视学生的各种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写作能力?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能力。即“深入地思考题意,理解题目写作范围,揭示作文题目意义的能力.”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思考:一是题目要求的内容,二是题目要求的范围,三是题目要求的重点,四是题目要求的体裁,这是写作的第一步. (二)立意能力.即确立文章主题的能力.“文以意为先”,一篇文章的材料如何取舍,结构如何安排.语言如何遣用,表现手法如何选用等等,都要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加以…  相似文献   

8.
第十一册     
18 一夜的工作〔题旨说明)1.第一课,是帮助学生熟悉与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从题目本身的内容来 看,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概括出是 “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内容,得出“劳苦”与“简朴”的结论,这里要着 重培养概括与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二是要求细读课文,能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叙述的。这样一概括归纳,一具体叙述,既让学生熟悉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在读书方法上提出了要求,而且把“内容”与“表 达”紧紧融和在一起,避免了肢解式理解 的弊端。2.第二题,是积累语言的练习。题目…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的“四层”内容包括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要求考生应当能够客观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能够从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主要介绍了高考情境信息类题目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家教信息     
育儿风格的种类育儿风格是指父母的育儿价值观、育儿态度和育儿行为等等的总和。这里的“育”,包括生育、养育、教育和培育。心理学家根据父母要求和应答这两个维度,把育儿风格分成4类:权威型(高要求、高应答),专制型(高要求、低应答),纵容型(低要求、高应答)和疏忽型(低要求、低应答)。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阐释”是指《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的6、7、8、9,包括了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这一类能力要求在高考各类题型中都可以得到体现,特别是在问答题和材料解析题这样的大型题目中。现今强调“综合测试”和“能力立意”,其重点难点都在“历史阐释”能力上面。现分别阐释如后。  相似文献   

14.
2004 年高考(包括文理综合、文科综合、政治单科)会不会有涉及热点问题的题目?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这类题目的比重可能还会很大 ( 2003 年文综试题中占有近 60% )。 上述结论不是主观臆断,而是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得出的。近年来,政治学科的《考试说明》要求“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而文科综合测试的《考试说明》则要求“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设计试题。这里所说的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  相似文献   

15.
高考命题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高考生物试题通过考查具体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区分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考题的“审读”是一种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其基础是在“读”。就是通过细心阅读试题的文字、图示、图表,并经过加工整理,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在应试中常有因读题不慎或不清而导致错误解答的情况,所以让…  相似文献   

16.
<正>文章的“标题”或“题目”,是我们读一篇文章时最先读到的,因而在文章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现代汉语词典》将“标题”释义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将“题目”释义为“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从词典的解释来看,文章的标题或题目,一定要紧扣和概括反映文章的内容,最低要求是做到名实相符,在此基础上,可以去追求微言大义或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7.
一.考点解读和趋势…《考试大纲》要求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与现代文是相同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综合的能力。包括:(1)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及写作特点。(3)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2.鉴赏、评价的能力。(1)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2)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题目中用“文章理解”有别于考  相似文献   

18.
高考《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为A级。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时以识记为主,但并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要求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1991~2001年高考试卷中的“文学常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一是配伍对应题。这类题目既可以单独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又可以和“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综合起来考查,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出现。如:(1)(1991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2题)…  相似文献   

19.
[考点说明 ]“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 ;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信息 ,并按题目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新组合 ;三是将筛选、辨别重要信息和思维中的推断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从近几年涉及这一考点内容的试题发展趋势看 ,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备考能力 :1 对所给材料基本概念和新知识的辨别筛选能力 ;2 对文中重要知识或概念进行解释、阐述的能力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3 按题目的有关要求对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重新组合 ,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分析归…  相似文献   

20.
[文题] 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哆唻咪”为题目,也可依据自己文章的内容,自拟题目;如能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可适当加分。(2)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某一角度,就“音乐”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