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人才困境日益突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和推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并相对缓解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阐述,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建立科学管理机制等具体途径,探索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解决二元结构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对其动力机制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结合阿城市红新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从政府支持、经济利益驱动、制度优化3个方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并针对有可能出现的动力负强化和动力缺失,提出了强化新农村建设动力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公安机关应当充分依靠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以"三基"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优化警力配置,切实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在人、财、物上向一线倾斜,逐步建立起与我区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全方位巡逻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收集预警,群众服务,人屋管理的新型农村社区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保险能够分散、转移风险,提高农民偿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而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业保险制度:第一要制定法律,支持、规范农业保险;第二要中央和地方财税要加大对农业保险支持;第三农业保险要在经营模式、农险产品品种、组织形式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最后要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农业保险风险防范体制。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从制度层面对其建设发展进行了政策设计,有关高校开展了积极探索。促进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发展,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保障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领导和深化高校改革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需要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介入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以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描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东莞新农村建设现状和东莞新农村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上,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建立高职院校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合作机制,构建政府、高职院校、新农村三方合作平台,注重对学生进行服务新农村理想和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与财政支农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但是,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套资金投入渠道不畅、未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管理职能交错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而,必须在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农村特色发展.本文试图从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水平、新的村容村貌、新的主体力量和新的治理形式等方面,展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建设,即改变农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新型的现代农业;改变农民收入偏低的现状,建立新型的增收减负机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立新型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民传统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村政治体制建设的制度环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建设,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崭新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篇论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缺少人才支持的现实,介绍了义乌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最终就建立高校毕业生面向义乌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农村建设下教育财政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教育的财政支持问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在三农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无疑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然而财政对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发展的支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长远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研究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教育的财政支持问题显得非常紧迫和急切。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教育的财政支持现状,阐述在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教育的财政支持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教育的财政支持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建立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条基本经验。廓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应然地位,梳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与实践途径,这本身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解决的问题是保证及时、高效、贯穿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资金支持。对近年来海南省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挥商业银行新农村建设主力军作用、强化政策性银行支农力度、深耕农村保险市场和探索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支持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等五个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海南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立长效的社会保障机制,走法制化之路。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是保障人权的本质要求,是减少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建设一支可以扎根于西部农村、熟悉了解西部农村的实用性人才队伍,就必须解决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掘人才和培养本地实用人才等这些在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要遇到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它们,才可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证。政府应该通过机制转变、政策落实、加强西部职业技术教育等方法来改善目前西部的人才流失现状,从而为西部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7.
石坚 《娄底师专学报》2010,(2):55-56,5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提高人的素质,发展特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培养和造就新农民;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研究和推广新技术;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引导和营造新风尚。地方高校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必须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监督评估机制和理论研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无论是从财政理论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都可以看出财政的重要性。但是,财政并不能包揽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它仅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必须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及市场失灵角度确定支持的范畴。另外,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财政在支持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财政应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着手,明确支持理论范畴,并从制度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既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必然要求.职业技术教育要想更好地承担起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任,就必须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树立主动服务、长期服务和有效服务的理念,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建立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引导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理论研讨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