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告比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根源 《新闻界》2006,(3):117-118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本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共识。而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素质的核心问题。我校广告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积极  相似文献   

2.
李世兵 《大观周刊》2012,(7):252-252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王玉娟 《大观周刊》2012,(47):333-333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初中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提高的认识,着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积极引导自主探索和主动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在激发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4.
桑杰卓玛 《大观周刊》2013,(11):270-270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初中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提高的认识,着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积极引导自主探索和主动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在激发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是体现学生主体的主要阵地.也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只有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为此.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应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健  何瑸 《大观周刊》2012,(21):176-176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开展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问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和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李淑华 《大观周刊》2011,(18):205-205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性阅读,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养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好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菏丽 《大观周刊》2011,(23):213-214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1把学生视为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师可通过充分发挥民主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在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大胆地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他们真正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样,保持自主学习的劲头。  相似文献   

9.
大学图书馆的阅读引导活动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阅读引导的集体备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等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实现大学生由“浅阅读”向“深阅读”的转化,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何小忠 《大观周刊》2012,(19):269-270
高中新课改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因此,课堂由老师的讲授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谷清江 《大观周刊》2012,(48):227-227
在教学中不断培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文献课兴趣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提出了以知学生所求,授学生所需;激发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热情;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文献课兴趣教学法。其操作要点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好绪论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力求独、新、巧、精;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及其作用,通过自学讨论、互教互学、有的放矢、反学为教、换位思考、激励创新等方法,使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知之者、好之者和乐之者  相似文献   

13.
孙建  杜立  吴芳 《大观周刊》2011,(31):166-166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听,费时多收效少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亟待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自主性学习”顺应了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的形势正逐步兴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和自主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姜兴 《大观周刊》2013,(12):196-196
数学快乐教学理论研究和快乐教学实践日益发展和深化,快乐教学在目标取向上关注学生“三维”素质目标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在数学活动中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培育学生自信、自尊、乐观、奋发的积极情感,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联系新一轮基础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快乐数学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确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情感教学着手,创设以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学生年龄的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对学生进行三维价值观相统一的数学思想教学,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逐步形成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数学智能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赵秀艳 《大观周刊》2013,(11):249-249
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氛围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展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体现在不墨守成规.有创造性的学习七。探索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探索性学习.可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卫红霞 《大观周刊》2012,(9):184-18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张秀梅 《大观周刊》2011,(40):109-109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习观念已为语文教师们所熟知,但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学习的评估主要还是由教师来完成,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完整地享有学习主体的权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实现学习评估的客观性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应该协作进行语文课堂学习评估。  相似文献   

18.
黄会芳 《大观周刊》2012,(22):218-218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多进行赞赏教育、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齐东海 《大观周刊》2013,(3):185-185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具体分析:注重成效,将学生的学习落实到“笔头上”; 遵循课标,培养学生“自圆其说”; 突出主体,实现政治教学收放自如;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能力,强化学生的应考意识;转变观念,把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更新思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丁云 《大观周刊》2012,(31):292-292
要利用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能力向素质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